(1)认识草鱼的食性。对草鱼食性的认识,基本上可统一在“以草类植物为主,杂食为辅”这一观点上。但在实际垂钓中,仅靠这种认知去指导钓鱼活动是不够的。那么,应如何去探知不同地域、水域的草鱼喜欢吃什么饵食呢?
①从地域讲。抛开草鱼食草这一共性不谈,人们不难发现草鱼因生活地域不同,对饵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南方盛产玉米,兼有小麦及薯类,南方的草鱼一般都偏爱好这类食物;北方多以小麦、大豆、高粱为主粮,用此类粮食制成的饵垂钓屡试不爽,正所谓一方水养一方鱼,一方饵钓一方鱼。
上面是从客观环境来看待草鱼的食性,而从钓鱼人角度来认识用饵,则存在着强烈的主观性,即本地出产什么食物就用什么食物钓,不仅形成牢固的排他性(指本地以外的饵料),而且也形成了本地草鱼的食癖性(相对而言),如南方普遍用玉米酿酒后的下脚料--酒糟为主要饵钓草鱼,几乎无人用豆饼之类物质做饵钓草鱼;而在北方、东北地区,因盛产大豆,、钓者偏爱用豆饼钓草鱼,很少有人用玉米酒糟做饵钓草鱼……这多因地域差异形成的主观用饵习惯。
②从水域方面讲。不同水域(即便同一地区)形成的不同饵性。自然水域中的湖库、坝塘,由于地形、水势的天然性和复杂性,构成了各种浅滩、汊湾以及因雨季涨水淹没稻田、旱地等而形成的池塘类水域,为草鱼提供了丰富的饵源,更接近草鱼的原始生长环境。在这类水域垂钓,用粮食类饵,如酒糟、麦面等,钓效就不易提高,即使用草饵(如南瓜花、叶、嫩草、茴香嫩叶等饵)也常难以上鱼,这是因为大量的天然饵已足以使草鱼流连在广阔的富饵区。有的湖库、坝塘(少数)寸草不生,岸边黄土、砾石形成光秃水势,此时用粮食饵乃至荤饵,如大黑蚯蚓、湖虾等便可奏效,而又由于钓鱼人通常绝少用草饵,这类水域的草鱼几乎“忘记”草的可食性,偶尔用之也不一定有效,这或许是鱼类的后天食性所致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