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来,那些4岁就让他学小学生英语,5岁就写家庭作业,6岁就去学奥数的孩子,是多么可怜,父母的这些行为是多么的不恰当他们在做着扼杀幼苗的事情却完全不自知。
培养孩子成才是家庭教育永恒的主题和不变的期待,但是我们的方法绝对应该改改了。抛弃那些“赢在起跑线上”、“天才速成”的教育方式,而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慢慢成长。
1.游戏是孩子的生命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生来就是爱玩的,游戏是他们仿效一切、学习一切、体验一切的手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发现自己,同时也能发现世界和人生。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指出:一个在玩纱线筒管的孩子,将筒管抛出去又捡回来,这一举动虽然离纯粹的锻炼、机灵的活动还差得很远,但有助于调动孩子身上各种情感的变化。当筒管消失时,孩子会产生沮丧的心情,当筒管失而复得,随之而起的则是欢乐的心情。在孩子的眼里,这一举动还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他们从简管的失而复得联想到人或事,当妈妈走时,他不再表现出恐慌了,因为妈妈还会回来,就像那只线筒管一样。游戏使孩子从完全顺从现实逐渐发展成为能预料并应付意外情况的出现。
在游戏中,孩子的仿效能力大大超出了成人的预料。近6岁的孩子已能发明新的游戏方法。他们摹仿商人,装扮妈妈。他们在游戏中摹仿成人所做的一切事情。他们通过复杂的团体游戏来体验集体生活。他们想象着,超越了现实。他们沉浸在幻想的乐趣中,并表现出了创造的需求。
所以说,玩足了游戏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规则意识等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一个孩子缺少玩耍与游戏,社会化程度将很低,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能力也会很差,这些都将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埋下难以弥补的隐患。
2.把玩耍的时间还给孩子
孩子有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取决于他有没有足够多的时间用来玩耍。孩子的时间其实不少,只是被父母名目繁多的“学习计划”给剥夺和占有了。这看似很简单,但是要父母妥协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父母认识到玩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还要让父母放弃那些功利性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父母都在说爱孩子,其实给予孩子的是一种畸形的爱,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很痛苦。比如,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在玩耍,会毫不留情地对着孩子喊叫。如果孩子沉醉于自己的游戏,父母就会给孩子扣上“拖拉”、“贪玩”、“磨蹭”等帽子,压得孩子难受。父母唯独没有想到,孩子此时正沉醉于游戏中,走完这一步或者完成这一项,就能验证孩子的想法是否奇特,就能体验到成功感,还能培养其成为一个学者的某种素质。
3.拓展孩子玩耍的范围
当下的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里玩,关上防盗门,打开电视或者电脑,然后就玩各种电子游戏、人工玩具等。这样的玩耍虽然也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发展,但是却不能发展孩子探索自然的兴趣。
父母最好带孩子走出家门,去公园、郊外、田野、海边、树林,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水、土,可以拓展孩子想象的空间,使得孩子把自然界的动植物与科学发明结合起来,促进孩子师法自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