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米尔描绘出寻常事物散发出的宁静光彩,展现出邀你入画般的画面氛围。
——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1921年
维米尔作品的价值
女人左手扶着信纸,右手执笔,正坐于书桌后写信。一名女佣立于她身旁,却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桌前的地面上,散落着一根火漆、一枚红色封铅和一页被揉皱的纸张,这页纸张或许是一封因怒气而被扔在地上的书信。此画面色彩浑厚,稍微弱化了画面的自然主义风格,图景更接近于抽象晦涩,呈现出画家后期作品的风格特征。
1676年1月27日,维米尔的遗孀将此画和另一幅作品出售给了面包店店主亨德里克·凡·比滕——代尔夫特最富有的人之一,以抵偿惊人的债务:617荷兰盾和6斯图尔,另加上109荷兰盾和5斯图尔“用于支付买面包的钱”,这笔欠款相当于当时一位工匠两年的收入。维米尔作品的出售价格大概低于同时代的画家杰拉德·杜和弗朗斯·凡·米里斯,因为一幅画作的价格与使用的颜料昂贵与否及画笔的优劣有关,同时也与创作时间成正比。然而,众所周知,在1696年的一次拍卖会上,维米尔的艺术资助人、富人凡·鲁蒂汶的女婿迪修斯出售了维米尔的两幅画作,其中一幅就是《倒牛奶的女仆》,这幅被视为画家代表作的作品以175荷兰盾售出,这一价格是当时一位帮厨半年的收入。
《写信的女人与女佣》
约1670 年 布面油彩画
高:71.1 厘米 宽:60.5 厘米
都柏林 爱尔兰国家美术馆
——————————————————————————————————
风格与技巧
独具魅力的构图
在维米尔的作品中,人物位置布局巧妙,各个元素拥有绝佳的比例,整个画面似乎经过了精雕细琢,人们都想知道他使用了何种绘画技法。这也让人联想到一些画家对圆规和尺子的运用,如年龄稍长于维米尔的画家彼得·萨恩列达姆(1597—1665),即利用这些工具描绘教堂内景的专家。
一名年轻女子现身画布中央,占据了背光处的桌子和椅子之间的空隙,左下方墙角处摆着的另一把椅子与其他物件一起将女子围在其中。画家好像要将女子固定在画布上,并突显其手中的信件,于是将女子的双手巧妙地放在与地图下缘重合的水平位置上,仿佛被黑杆支撑着。人们大概会误以为这是一幅画家现场写生的作品,其实不然,因为画作中依旧可见后期润饰的痕迹。画面布局静态且内敛,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由此将观者的视线引向年轻女子,而画作的透视线亦集中在她身上。与司空见惯的论调正好相反,身着宽松的衣服并不能表明年轻女子怀有身孕——这其实是一种叫作“睡衣上衣”(beddejak)的居家外套。
《读信的蓝衣女人》
约1663 年 布面油彩画
高:46.5 厘米 宽:39 厘米
阿姆斯特丹 荷兰国家博物馆
——————————————————————————————————
传世佳作
在维米尔的作品中,窗户从未以正面视角出现过,而是由画家依据透视法呈现出其缩短变形的轮廓,就像在这幅画里一样:女仆现身屋内一角,将壶里的牛奶倒入一个粗陶罐中,她身旁的窗户已明显变形。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玻璃窗上遗留着尚未修复的破洞,粗糙的石灰白墙上挂着面包筐和铜制小桶——购物篮的原型。通过研究得知,维米尔抹去了原打算绘于画面右侧的一张地图和一个衣物篮,这也许是为了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那个专心致志工作的女仆身上。
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在这幅早期作品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刻画的静物栩栩如生,质地丝滑的牛奶、柳条编制的面包筐和釉面薄透的陶罐跃然纸上。自16世纪下半叶以来,维米尔的许多同行,如代尔夫特的巴尔萨泽·凡·德·阿斯特(1593/1594—1657)就通过创作这类广为流传的静物画而名声大噪。
房间的踢脚线贴的是代尔夫特方砖,上面绘着爱神的形象;地上放着一个女性取暖用的脚炉,它通常被置于裙摆下,往往被解读为放荡生活的象征。人们对这些画面上出现的细节百思不得其解:这幅画究竟是向勤俭持家的美德致敬,还是讽喻沉迷于情欲的享乐生活呢?
《倒牛奶的女仆》
约1657—1658 年 布面油彩画
高:45.5 厘米 宽:41 厘米
阿姆斯特丹 荷兰国家博物馆
【展厅A】英雄颂歌与寓意画
取材自《圣经》的宗教主题画作和描绘古希腊罗马神话题材的作品,构成了维米尔的“历史”绘画。
【展厅B】书信寄情
此类作品描绘的是正在读信或写信的画中人,但她们手中的书信因字迹难辨而显得十分神秘……
【展厅C】独奏与二重奏
音乐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主题体现在维米尔的多数作品中。
【展厅D】诱惑时刻
区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维米尔的画作让观者的想象力肆意驰骋……
【展厅E】梳妆打扮之人
此类场景虽然流露出明显的写实主义风格,但画面也充斥着那个时代的画家们绕不开的道德伦理。
【展厅F】深闺密处
扮演着妻子和母亲角色的女人们现身闺房之内,在这些资产阶级的华美居室中,摆放着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件。
画家年表
收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