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摈弃严肃枯燥的讲述方式,以人性解史,以趣味说史,兼顾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鲜活,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用活泼浅显的文字、妙趣横生的语言,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到历史事件的背后,解开其背后所隐含的玄机,在把握历史脉搏的同时深度挖掘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感,剖析人物内心,从细节中洞察历史,还原历史的真相。
【霸王没干过亭长】
一竿子支到山区
刘邦从项羽的大嘴下逃走后,项羽就高高兴兴地进到了咸阳城里,他可和刘邦不一样,刘邦进来一团和气,可是项羽却是一团杀气,他先是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替他的叔叔项梁报仇。
然后就是下命令把人家始皇帝的那些小金库什么的都占为了己有,项羽顿时脱贫,从游击队发展成了地主阶层。
随后项羽就要安排自己的领导楚怀王了,项羽把他改称为义帝,表面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什么事都是项羽说了算,自立为西楚霸王,还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十八个王。
虽然刘邦是他的对头,不过他也得给刘邦留点面子,于是封了刘邦个汉王先当着。楚汉相争就是这么拉开了序幕,刘邦也不是吃干饭的,五年以后就灭了项羽,学着始皇帝开辟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
但那都是后话,现在的刘邦还只是一个小喽啰。
项羽当了一阵子霸王,就觉得楚怀王碍眼了,第二年,便把他杀了。
分封完诸侯之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自己的封国去,项羽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虽然给刘邦封了王,但项羽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刘邦,他故意把刘邦安排到最偏远的巴蜀和汉中,还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目的就是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刘邦对此非常不满意,但是他也没办法跟项羽计较,只好收拾收拾,带着人马去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了。
他到了南郑之后,就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打算养精蓄锐,再杀一个回马枪,毕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刘邦不着急。打了这么久的仗,也该让他歇歇了,但是刘邦不着急,他手底下的士兵们着急。士兵们都不是巴蜀人,来到这都不适应,所以每天都有人偷偷地溜走。
这让刘邦很惆怅。这天,居然有人来报告说,丞相萧何也逃跑了,骑着马溜得非常快,拦都拦不住。
刘邦彻底伤心了,和自己共同打天下的兄弟都跑了,这日子还混个什么劲啊。
可是没想到,过了几天,萧何又回来了,原来,萧何这次不是逃跑,而是去追逃跑的人了。萧何追的就是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军营里当了个大头兵,每天打打仗,也没什么大的贡献,但是韩信志向远大,一心要干大事业,在项梁死了之后,项羽见他能力不错,就让他做了个小军官。
之后韩信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就来投奔刘邦了,但是依然没得到重用,还差点把命丢了。
你跑我就追
韩信来到刘邦这里,没过多久,就闯祸了,被抓起来要送去砍头。韩信这个憋屈,本来是来干大事、升官发财的,结果这下脑袋都要没了,幸亏当时刘邦手下的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就冲他大喊:“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夏侯婴也是个厉害人物,他看韩信虽然快要被砍头了,但是一点也不害怕,是条真汉子,于是他就让人把韩信放了。夏侯婴向刘邦推荐了韩信,说韩信这小伙子不错,是个汉子,希望刘邦重用,但刘邦当时没当真,就让韩信做了个管粮食的官。
后来,萧何又见到了韩信,和他谈过之后,觉得韩信是个有能耐的人,很是器重他,又向刘邦推荐,可是不知道那段时间刘邦耳朵是不是不好使,他就是听不进去。韩信是左等右等,等不来重用他的消息。
看来自己留在这穷乡僻壤也是等不到被重用的机会了,看到其他将士纷纷逃走,韩信也找了个机会跑了。
韩信这一跑可把萧何急坏了,他赶紧骑马就追,都没顾上跟刘邦请假,让刘邦误以为他也逃走了。
萧何一直追了两天,才把韩信找到,劝了回来。
刘邦很好奇,这韩信有什么好,是比别人多个脑袋,还是多条胳膊,至于让萧何这么上赶着去追?
萧何对韩信大大夸赞了一番:“一般的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如果您要是想一辈子待到汉中,那韩信就可有可无了,可如果您是想打天下的话,那韩信就必不可少了。”
刘邦当然是想打天下了,那萧何就告诉他,既然你想得天下,那就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我这次把他拉回来,下次他还得走。
萧何的话,刘邦还是很当真的,他就把韩信封做了大将,而且还用最隆重的仪式举行了拜将。这下,刘邦倒是要见识见识这个韩信到底有多少本事,自己可不能做亏本的买卖。他问如果他想得天下,那应该怎么做。
韩信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韩信说得有板有眼,刘邦听得很高兴,知道萧何没有给他推荐错人。于是从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刘邦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转眼到了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萧何为丞相,整顿后方,训练人马也有好些日子了,对付项羽应该差不多了。于是,刘邦和韩信带着汉军气势汹汹地奔赴关中,要去教训教训项羽,关中百姓一直记着刘邦当年的“约法三章”,这下看到刘邦又回来了,都很高兴,不但不抵抗,还差点搞个夹道欢迎的仪式。不到三个月,刘邦就消灭了原来秦国降将章邯等的兵力,关中地区成了汉王的地盘。
这下,项羽可是气坏了。
大战前夕
公元前203年,项羽要去别处打仗,但他又得防着刘邦,于是就把手下将军曹咎留下来守住成皋,再三告诉他千万不要跟汉军交战,不管出什么情况都要等自己回来再说。曹咎满口答应了下来。
刘邦一看项羽走了,留下了个不足为惧的曹咎,就向曹咎挑战。一开始曹咎还能忍住,就是不出去迎战。但刘邦挑战的话越说越难听,曹咎一个堂堂大男人,实在受不了这窝囊气了,就想出去跟刘邦干架,幸亏被人劝住了。
刘邦反正也没事,就派人天天隔着汜水(流经荥阳西,汜音sì)朝着楚营辱骂。天天骂,而且不重样,曹咎终于受不了了,他要为了自尊而战,就带着人马渡过汜水,要去和汉军拼一死战。
但楚军兵多船少,不能一次性地全都过到河对岸去,只能分批渡河,刘邦就乘楚军只有一小部分人过了河,先将那一小部分人剿灭,然后等在岸边等着打余下的楚军,看到出师未捷,曹咎觉得很难办,但他已经迎战了,只能硬着头皮打,最后惨败,曹咎觉得没脸见项羽了,便在河边自杀了。
本来在东边打了胜仗的项羽很高兴,但听到成皋失守,他又立刻感到危机了,带着人就往回赶,在广武(今河南荥阳县东北)的时候,和刘邦的军队遇上了,两军就在那里打了起来。
因为后方失守,项羽的粮草接应不上,眼看将士们就没饭吃了,项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忽然他想到了被俘虏的刘邦老爸。
他把刘邦爹绑起来,放在宰猪的案上,派人大声吆喝:“刘邦还不快投降,就把你父亲宰了。”
刘邦不愧是干大事的,眼看着亲爹要像猪肉一样被剁了,还是脸不红心不跳的,他非常大方地对项羽说:“成啊,你要是把我爹杀了煮成肉羹,麻烦分我一碗尝尝。”
项羽气得真想把刘邦爹给宰了,但是被项伯拦下来了。
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的项羽再次和刘邦在阵前对话,两人没说两句,项羽的暴脾气就又上来了。他用戟向前一指,后面的弓箭手一齐放起箭来。刘邦一看这么多弓箭手,好汉不吃眼前亏,赶紧往自己阵营跑,可惜没跑过流星箭,被一支箭射中了胸口。
为了安抚军心,刘邦故意大声喊道:“居然被射中了脚趾头,真倒霉。”回到营帐包扎了伤口后,他还故作潇洒地去各军营巡视了一番,大家看到汉王没事,这才都放心了。
项羽一听刘邦没被他射死,很是失望。自己这边的粮草迟迟运不上来,战士们打仗也没激情。就在项羽左右为难的时候,刘邦又派人来要他爹和老婆,说只要项羽肯把自己爹和老婆放回去,就愿意跟项羽一分为二的霸占天下。双方以鸿沟(在荥阳东南)为界,鸿沟以东归楚,鸿沟以西归汉。
项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就同意了,刘邦爹和老婆当了几年的俘虏,这才算是重得自由了。
安置好了自己的家人,刘邦就不守信用了,他组织了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由韩信统领,追击项羽。
看还不打死你
虽然刘邦爱耍赖,项羽也是知道的,但刘邦这次这么快就翻脸,还是让项羽一时之间难以招架。
有了韩信的帮助,刘邦异常神勇,公元前202年,他派韩信将项羽围困到了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āi)。重重的包围令项羽陷入了绝境,粮食吃完了,楚军军心动荡,大家都害怕自己会死在这。
项羽想发挥出他霸王的气势,带着少量精锐部队冲出去,但韩信围得实在是太结实了,项羽冲出一层,立马又围上一层。项羽突围了几次都失败了,只能继续回到垓下的军营里郁闷地待着。
既然冲不出去,也没什么事干,项羽只能借酒浇愁。这天,他正喝高了,他最宠爱的女人虞姬进来了。
看到项羽喝得烂醉,虞姬心里也很难过,她刚才路过战士们的帐篷,听到战士们唱着悲凉的楚地歌曲。这军心都散了,仗还怎么能打下去呢?看到项羽的样子,虞姬心里感到很是悲凉。
项羽趁着酒意随口唱起了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音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歌的意思就是项羽认为自己是个好汉,但没赶上好时候,眼看着自己就要得天下了,却被别人给抢了,虞姬啊虞姬,我该拿你怎么办呢?
虞姬人长得漂亮,脑子也聪明。她听出项羽是在担忧自己,她意识到自己是项羽的一个拖累,为了让项羽顺利地突围,虞姬就拔刀自杀了。
项羽酒醒后,看到心爱的女人死在自己身边,很是伤心。他当下就跨上自己的乌骓马,乘着夜色,带着八百个子弟兵突围去了。等汉军有所警醒的时候,项羽已经渡过了淮河,来到了一个三岔路口。
项羽遇到一个庄稼人,就问他哪条路可以到彭城,没想到庄稼人认出了他是不近人情的西楚霸王,就给他指了一条错误的路。项羽他们越走越不对劲,只见前面是一片沼泽地带,连道儿都没有了。
知道上当了的项羽赶紧往回跑,但是路已经被追上了的汉军给堵上了,双方一阵厮杀,项羽才又脱身。他带着剩下不多的人马向东南跑,一路走一路厮杀,等项羽跑到乌江边上的时候,就剩了二十六个兄弟了。
在乌江边,乌江的亭长留了一条小船在那里,亭长劝项羽过江去,到江东那里,虽然那地儿是少了点,人也少了点,但好歹是个落脚的地方,项羽到了那边,还能继续称王称霸,总有一天能够反扑回来。
但项羽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了,明明都跑到河边了,突然改主意了,不愿意过江去了,他觉得自己没脸回到江东去,就和剩下的士兵们迎上追上来的汉军,进行了一番贴身肉搏,最后全部阵亡。
而项羽也受了重伤,最后自刎在乌江边上,楚汉之争就此落下了帷幕。
……
第一章
华夏源头 国家初立
石器时代的老祖宗们
最早的王
农业专家搞副业
黄帝PK蚩尤
新首领上岗
治水还得要行家
真相永远是骨感的
“禅”始不能“禅”终
个人说了算
抢来抢去没个完
夏朝被灭
搬家太勤了
传说中的头号坏蛋
大国开始兴起了
《周易》是怎么来的
“钓上”大老板
儿子也好汉
史上自焚第一人
周朝建立了
国家不是那么好管的
城里人造反了
红颜祸水褒姒
第二章
春秋霸业 轮流坐庄
大幕逐渐拉开
兄弟不听话了
窝边草不好吃
小白即位
改革不可小视
大踏步前进中
开会不捧场
齐桓公始称霸
打个没完没了
下任霸主接力赛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东奔西跑的日子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口才的艺术,头脑的智慧
报仇十年不晚
个个都神气
第三章
战国风云 七家逐鹿
七雄轮番上场
三晋乱周礼
玩的就是毅力
免费午餐真好吃
不信治不了你
小心眼的下场
一山还比一山高
混的是张嘴
闭关修炼有进步
见招拆招才是高手
试试新衣服
你争我夺誓不休
乐毅是个猛人
这耍的是什么把戏
谋士有妙计
斗谋略拼计策
远交近攻计
书本知识也不一定靠谱
胆够大就行
自打一巴掌
嬴政上台
最后的归结
壮士死得惨
多米诺骨牌倒塌
谁也不能讨价还价
一起来砌墙
第四章
大秦帝国 九州一统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始皇帝登基
一场烧书灾难
刺杀没成功
此路不通换路走
大限将至,帝国末路
你也有今天
燕雀不懂鸿鹄
陈胜吴广闹革命
山雨欲来风满楼
造反的初级阶段
“楚”“汉”对决
巨鹿大战
刘邦进咸阳
项羽很生气
鸿门宴不是好吃的
霸王没干过亭长
一竿子支到山区
你跑我就追
大战前夕
看还不打死你
第五章
汉朝天下 四海归一
刘氏集团开张
穿新鞋走老路
人心隔肚皮
贤内助真可怕
前打狼后打虎
美人图的政治妙用
家丑不可外扬
斩草不留根
舅舅娶外甥女
还有后来人
向巅峰攀爬
就是一封信的事儿
还是得以仁服人
铁血真汉子
天命早就被注定
主角这才登场
赶上了好时候
不再伺候你
小小少年好儿郎
不蒸馒头争口气
从此过上安宁日子
低调也是种美德
匈奴克星霍去病
长线作战
文化外交一起搞
思想要统一
过程很艰辛
西边溜达溜达
没那么幸运
身残志坚
开始走下坡路
霍光辅政
孙子娶奶奶
半道杀出个王莽
新领袖诞生
实在短命的新朝
东汉来了
江山谁来坐
比比谁的脖子硬
神神叨叨的
不爱拿笔爱拿刀
三条腿的凳子最稳定
一不留神出国界了
外戚、宦官、皇帝
文臣PK太监
皇帝的荒唐事
乱成一锅粥
皇帝亲戚不好当
意见领袖曹操
剧情出现意外
最后的狂欢
你有我有全都有
董卓摇身一变
讨价还价
赶跑袁绍
反了,都反了
第六章
乱世三国 英雄辈出
革命才是硬道理
美人计
迁往许都
煮酒论英雄
官渡之战不是盖的
父亲没了儿子上
乱到高潮是疯癫
可找着亲人了
天涯海角追杀令
偷鸡不成蚀把米
赤壁烧了曹操的心
蔡文姬归汉
将战争进行到底
不做私人医生
刘备进益州
就不能消停会儿
祸害活千年
留下的全是遗憾
红脸关公挂了
曹操先走一步
大哥替你报仇
刘备病逝白帝城
“冢虎”“卧龙”斗智斗勇
司马懿发迹
熬也熬死你
司马懿的“鸠占鹊巢”
吴国无人,蜀国有姜维
战到最后的三国人物
三匹马抢了“槽”
不简单的投降
扶不起的阿斗
三国演义终结
第七章
两晋风流 南北对峙
昙花五十年
比富玩儿
皇帝是个活宝
频繁上岗再就业的女人
流民集中大营
大大小小十六国
匈奴人称汉帝
听见鸡叫就起床
王马共天下
前后两个“赵”
壮志未酬
与自己人斗其乐无穷
窝里反,能臣止
南边乱完北边乱
人才哪都要
固执不是优点
最后的道路
就这么败了
谁都想当皇帝
没后悔药可吃
改革之路不好走
一个少数民族的自强之路
成功背后的女人
天降大任于孝文帝
洛阳是个好地方
善意的谎言
叨叨那点事儿
戒色
反复无常的男人
总结规划一下
第八章
短暂隋朝 盛世基石
老子英雄儿狗熊
外孙无能,姥爷顶上
赵绰依法办事
大兴土木
出门旅游就坐船
兄弟都是好汉
苦孩子有前途
开仓放粮
爹死得早
都是民谣的错
第九章
大唐盛世 五代十国
亲戚的力量
有人喜剧,有人悲剧
为民做主好皇帝
有功也有过
亲兄弟也灭
大唐雄起
一定要以民为本
人才贮备足
人才不问出身
打得你不敢来
太平盛世下
没人来接班
窝囊就是窝囊
凡事靠老婆
这个女人不简单
女人来当家
女人当家不容易
铁娘子发飙
桃李满天下
张说不作伪证
干正事不含糊
还得男人当家
孙子来做主
姚崇灭蝗
好环境惯出了坏毛病
员工很给力
盛世骤然抽搐
惊破一帘幽梦
就是不当官
失去对手了
坏事还在发生
再度出山
死了又复生
新问题产生
威武不能屈
到底是没办法
永贞大变革
“不完整的男人”掌权
东宫智囊团
吹响冲锋的号角
六十天的重磅炸弹
向纵深推进
改革被拦腰截断
赤胆文人玻璃心
老杜情深
一根绳上的蚂蚱
老白强出头
下坡路走得快
瞎话没编好
朋党的争吵
还是得反
取唐而代之
五代十国乱糟糟
觉都不敢睡
戏子无能
老不羞当儿子
宰相中的“老油条”
第十章
宋代风华 积弱积贫
救世主驾到
黄袍披上身
最有风度奖
这顿酒代价真大
皇帝也得心病
治理天下还得靠脑子
变成“小文人”
重文抑武
死得有点早
近臣,诤臣,武臣
约法几章
妓女不丢脸
好吃好喝好生活
就这么撒手
这些臣子的不同脸谱
丢人的结盟
先天下之忧而忧
铁面无私包黑炭
勇于有一说一
英雄轰然出炉
一份奏折,两张笑颜
损有余而补不足
让腰杆子硬起来
一颗爱国心
大宋换新颜
咀嚼历史的青橄榄
越玩儿越出事
浪荡子不像话
纸老虎不禁打
新皇帝接班
下岗再就业
靖康之耻
南宋小王朝
硬汉不硬气
转战朱仙镇
没原则的人
精忠报国
最后的骨气
文天祥起兵
死守不管事
正气也没用
第十一章
大元时代 东方帝国
射雕真英雄
草原上的成吉思汗
蒙古灭金
以德服人
亲哥俩也不合
巩固国家
守家更难
民以食为天
郭守敬修订历法
要想富先修路
欧洲来客
好马也得鞭着走
行要有行规
太阳下山了
为谁辛苦为谁忙
挑动黄河天下反
由内而外的杀戮
第十二章
大明王朝 集权裂变
乞丐的皇帝运
一只眼的石人
悲惨童年
当上领导人
甩开膀子使劲干
朝廷的斗争
准备看好戏
赶尽杀绝
普法运动
小皇帝的忧虑
江山还得儿子坐
叔叔PK侄子
做男人要够狠
难搞的敌人
馊主意一箩筐
再赌一次还是输
遁地有术
开创新时代
巩固内政
干点体面事
坚持原则
三宝哥航海
新一轮争霸赛
考察在继续
不服气的朱高煦
杨士奇的轨迹
再度被耍
不打仗的好皇帝
中兴过后是衰落
好人不长命
坏人马上出场
皇帝听我的
丢人的时刻
英雄上场
一代不如一代
夺门之变
“胡汉三”又回来了
儿子也苦命
年龄不是问题
藏着掖着盼天明
有人欢喜有人愁
难得一见的好时候
从苦难中走来
还得高手帮忙
又一件好事
托付儿子
最闹腾的哥们出场
我是皇帝我怕谁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
大人物登场
继续找理想
修炼成圣人
幸福生活
玩是最重要的
夜路狂奔
较量较量
新主人登基
最精明的皇帝来了
认爹不是个问题
辣妈很牛气
打结是个技术活
光辉英雄
越来越不堪的时代
救时宰相
死后有点惨
慢慢变样子
唯一一次碰面
非常开放
思想冲击波
还是没得救
终于熬出头
好木匠朱由校
下任继承者
女真不是闹着玩的
抢你没商量
萨尔浒大逆转
最后的贡献
四板斧的威胁
回天乏力
就为了个妻子
第十三章
大清王朝 封建末世
大清的旭日
紫禁城易主
第一绯闻
兴盛时代的前奏
爷俩的发展道路
后来者居上
摔跤也得讲含量
开始干大事
一场歼灭战
我的地盘听我的
这也是没办法
收复台湾
雅克萨的胜利
权力是个好东西
儿子很麻烦
得让大家服气
勤劳当家的
峰回路转走下坡
乾隆禁书修书
公干旅游代价大
搭帮结伙搞发展
敛财第一把好手
落后就要挨打
鸦片害人不浅
禁烟之后
女人不好惹
再变也法不了
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