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两晋演义(思维导图版)
0.00     定价 ¥ 8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0497026
  • 作      者:
    蔡东藩
  • 出 版 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通史式知识小说!国史5000年,蔡东藩写了3800年!

★会文堂初始定本百年复刻,新增思维导图:带你看大数据中的中国史,涉及73次朝代更替,503位皇帝,1023场战役,89次政变与改革 ,28个未解之谜!

★《两晋演义》;铁血大时代,透彻讲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百年大乱局。

★毛先生专门从延安带到北京的枕边书:1937 年1月31日,毛专门致电李克农,购买两套蔡东藩并把这套书从延安带到北京,置于卧室床头,以便随时翻阅!

★民国时百余所中小学课外启蒙读物:该书第四版时,自南京中学始十余年间,累积共有超过千余所中小学,将本书作为历史课外启蒙读物。

★深刻影响史学界,文学界,影视圈一百年:据今日不完全统计,根据《历朝通俗演义》改编或受其影响的影视作品已多达百余部。应该说,《历朝通俗演义》已深刻影响国人一百年!

★社科院专家裴效维、历史学家顾颉刚、李敖、张颐武、马未都、二月河、张大春、马伯庸 联袂推荐。

 

★百年来大多历史小说不过都是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的浓缩与改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通史式知识小说《历朝通俗演义》系列

《两晋演义》:衣冠南渡!铁血时代降临!

本书为《历朝通俗演义》系列的两晋部分,全书共一百回,从司马炎代魏建晋到八王之乱,从恒温北伐到淝水之战,再从孙恩起义直至刘裕篡晋止,精彩演义了两晋近一百五十余年的兴衰过程,全景描绘出了一幅精彩的历史画卷。

作者叙述平实流畅,有条不紊,语言风趣,情理兼备。翻阅本书,从金戈铁马,列国纷争,温柔缱绻与正邪博弈中读懂中国历史上的铁血大时代!

随书附送史学专家审校版“阅读思维导图”长卷,旨在通过大数据全景式呈现历史变迁过程,以“解读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揭示国人智慧的精髓真义”为创作理念,对学习历史,增长经典传统文化素养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展开
精彩书评

其规模之宏伟,卷帙之浩繁,内容之丰富,不仅在我过历史演义中仅有,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国通史都无法代替的。——裴效维(社科院历史研究员)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顾颉刚(历史学家、《资治通鉴》总校)

 

蔡东藩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开始才有。——马伯庸(历史小说家)

 

此书可以入门民族历史,且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二月河(历史小说家)

 

蔡东藩的“演义”,虽然也有铺排、也有虚构,但其重点还在于叙述历史事实,它是历史读本。——王学泰(社科院研究员)

 

蔡东藩的这套书可称一部通俗版《史记》,自秦朝写到民国,有正史之谨严,无正史之艰涩,有稗史之动人,无稗史之穿凿,约而能赅,俗不伤雅,得失为之了然,妇孺亦能通晓,在二十四史的高文典册与寻常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谢玺璋(知名学者)

 

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可算是我少年时的历史启蒙读物,至今犹记书中的不少细节,对蔡先生的说法也多认同,觉得能够理解他那仁者智者的心性。后来知道先生以“演义救国”,更佩服他的用心。——余世存(知名学者)

 

蔡东藩的这套书继承了司马迁、司马光的史学传统,既注重史料的严谨,又兼顾大众读者的阅读趣味,乃百年来不可多得的大众史学经典读物。——梅毅(知名学者)

 

近代西风东渐,大学兴起,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历史才开始在中国重新复苏,梁启超提出“新历史”之说。在这场历史启蒙运动中掀起一股“历史热”,留下许多名篇巨作,其中影响蕞大的莫过于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杜君立(知名学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十八回

汉刘后进表救忠臣 晋陶侃合军破乱贼

却说愍帝得刘琨申请,加封猗卢为代王,许置官属,食代、常山二郡。猗卢向刘琨借才,请拨并州从事莫含,作为参军。含不欲去琨,琨乃语含道:“并州单弱,外邻二寇,如我不才,尚得保存境土,实赖代王为援,我倾身竭资,奉事代王,且使长子为质,无非欲为国家雪耻,卿奈何徒顾小诚,转忘大体呢?”含乃往依猗卢。卢优礼相待,常与参商大计。唯卢有少子比延,最为溺爱,意欲立以为嗣,因使长子六修,出居新平城,且将六修母废去。父子兄弟,互生嫌隙,所以祸机暗伏,内外不安。卢亦防有变动,所以不能远出,助琨讨汉。

汉主聪自恃强盛,恣意奢淫。既将晋怀帝鸩死,复把小刘贵人收入后庭,仍为贵人,食品必备具珍馐,居处必穷极奢丽。左都水使者刘摅,失供鱼蟹,将作大匠靳陵,奉命筑造温明、徽光二殿,逾限不成,均枭首东市。又尝出外游猎,朝出晚归,观鱼汾水,用烛继昼,中军将军王彰,犯颜直谏,几致断首。还有彰女王氏,入宫为上夫人,代父乞哀,乃贷彰死罪,囚入狱中。再经聪母张氏,恨聪滥刑,三日不食,太弟乂与河内王粲,舆榇切谏,还有太宰刘延年,率领百官,伏阙固诤,方将王彰释放。聪欲立左贵嫔刘英为继后,母张氏究嫌同姓,不使继立,因纳弟实二女徽光、丽光入宫,先使她们并为贵人,然后命聪择一为后。聪为母命所迫,没奈何指定徽光。会刘英父殷,得病身亡。英悲愤两迫,郁极致病,医药罔效,也即与聪长别,玉殒香消。聪乃立张贵人徽光为后,进后父将军实为光禄大夫。才阅数月,聪母张氏又殁,聪后徽光,哭姑甚哀,累得体瘠血枯,竟化作一场春梦,渺渺芳魂,返入冥途,仍至乃姑前侍奉去了。徽光已逝,丽光本可继立,但前此册立徽光,全由聪母作主,此时聪母已逝,眼见得中宫位置,被那刘家女夺去。刘英女弟刘娥,已由右贵嫔进为左贵嫔,挨次上升,即得为后,聪大加宠爱,特命造一()仪楼,为藏娇计。廷尉陈元达,上书谏阻道:

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佑之如子。夫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非以兆民之命,穷一人之欲也。晋民暗虐,视百姓如草芥,故上天剿绝其祚,眷佑皇汉,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怀更苏之望有日矣。我高祖光文皇帝,靖言惟兹,痛心疾首,故身衣大布,居不重茵,先皇后嫔,服无绮彩,重逆群臣之请,乃建南北二宫,今光极殿之前,足以朝群后,享万国矣;昭德、温明二殿以后,足以容六宫,列十二尊矣。陛下龙兴以来,外殄二京不世之寇,内兴殿观四十余所,加以军旅数兴,馈运不息。饥馑疾疫,死亡相继,兵疲于外,民怨于内,为民父母,果若是乎?伏闻诏旨,将营仪,中宫新立,诚臣等乐为子来者也。窃以大难未夷,宫宇粗给,今之新营,尤实非宜。况有晋遗类,西据关中,南擅江表,李雄奄有巴蜀,刘琨窥窬()肘腋,石勒、曹嶷,贡禀渐疏,陛下释此不忧,乃更为中宫作殿,岂目前之所急乎?昔太宗孝文皇帝,承高祖。之业,惠吕息役之后,四海之富,天下之殷,粟帛流衍,尚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历代比美,迹垂不朽,故能断狱四百,拟于成康。陛下承荒乱之余,所有之地,不过太宗之二郡,战守之备,非特匈奴、南越而已。孝文之广,思费如彼,陛下之狭,欲损如此。愚臣所以敢犯颜切谏,冒不测之祸者也。昧死上闻,幸陛下鉴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