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宁波中学的学术抉择
第一节 我国普通高中的学术基因
一、宁波中学的学术理解
二、清末民国中等教育的学术特征
三、新中国成立后普通高中的学术特征
第二节 学术高中的现代形态
一、学术高中的样态:一个探究的场所
二、他国的学术高中形态
三、我国的学术高中探索
第三节 多元共促学术抉择
一、学术抉择的促成因素
二、致力学术的学校系统规划
第二章 促进学生置身学术发展的课程体系
第一节 学术高中课程建设的动力源
一、国家课程改革的政策驱动
二、浙江省课程改革的背景条件
三、学术中心课程的理论支撑
第二节 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
第三节 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
一、整体构想与顶层设计
二、四大类选修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三、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程序
四、学校课程体系的多重实施平台
第四节 学校课程实施的推进策略与保障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
二、课程评价与保障
第三章 增进学生学术发展的学科建设
第一节 强化学科建设:学术高中的必然选择
一、核心素养有效落实需要学校推进学科建设
二、学生的学术与创新发展需要学校推进学科建设
三、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学校推进学科建设
第二节 宁波中学学科建设的实践理路
一、梳理学科发展基础
二、制定和实施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三、学科内容整体化的调整与重构
四、学科发展基地的全方位建设
第三节 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学科建设的组织保障
二、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
三、学科建设的财力与物力保障
第四节 宁波中学的学科建设方案举隅
一、宁波中学化学学科建设规划
二、宁波中学语文学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第四章 承载学术素养的教与学
第一节 学术高中教与学的特征
一、开放课堂教学
二、注重学习过程
三、巧用留白艺术
四、转换课堂形式
第二节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一、《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第三节 探索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一、学科教学模式的建构思路
二、学科教学模式举隅
第四节 研究性学习:增进学生学术探究的重要学习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
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三、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
第五节 选课走班:宁波中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老方案”的顶层设计
二、“新方案”的顶层设计
第五章 契合学术的学校管理
第一节 学术治校引领学校管理
一、制定发展规划以引领学术发展方向
二、改革管理结构以适应学术高中定位
三、抓住教育内涵以带动学术高中管理
第二节 三自校训融入学生管理
一、完善指向自律的德育管理制度和系统
二、建立指向自立、自强的学生自治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
第三节 成长导师凸显学术管理
一、开展成长导师制的文化引导
二、明确成长导师的职责
三、做好成长导师制和班主任负责制之间的衔接
四、建立成长导师制的支持环境
第四节 校园物语彰显学术精神
一、校史馆里的学术位置
二、图书馆里的知识创造
三、文化长廊上的学术履历
第六意涵养学术的教师队伍
第一节 学术高中呼吁学者型教师队伍
一、学术高中对于教师队伍的要求
二、学者型教师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诉求
第二节 学术校本研修:学者型师资建设的重要路径
一、以学术校本研修促进学者型教师的自主成长
二、学术校本研修的实施
第三节 “高级后”教师学术引领研修实践
一、“高级后”教师群体的特点
二、“高级后”教师的学术引领研修策略
第四节 “3~10年”教师发展性学术研修实践
一、“3~10年”教师群体的特点
二、“3~10年”教师学术研修策略
第五节 “0~3年”教师养成性学术研修实践
一、“0~3年”教师群体的特点
二、“0~3年”教师学术研修策略
第六节 班主任、管理人员的学术研修实践
一、班主任的学术管理研修
二、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研修
第七章 导向学术的学生成长
第一节 传承校史孕育“有根”的学术
一、校史中的学校
二、校史的教育功能
三、将校史写进课程
第二节 “三自”模式培养科研能力
一、“三自”模式的内涵
二、“三自”模式的学校实践
三、“三自”模式的学生获得
第三节 多样活动历练实践能力
一、社团活动展现学术底色
二、社会实践增强社会理解
三、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导航
四、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学生护航
第八章 学术高中发展的惑与思
一、学术高中发展的政策缺位与补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