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范围对象
1.1.1 汉语副词的归属和分类
1.1.2 本书研究范围及对象
1.2 研究历史现状
1.2.1 “不”的单独研究
1.2.2 否定副词“不”的比较研究
1.3 研究语料来源
第二章 “不”的形成及其意义发展
2.1 “不”的形成及其本义
2.2 上古汉语“不”的否定用法
2.2.1 “不”的否定意义及其用法
2.2.2 “不”与“弗”的比较分析
2.3 上古汉语“不”的其他用法
2.3.1 “不”的否定用法的发展
2.3.2 “不”的其他假借用法
2.3.3 助词“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汉语中“不”的考察分析
3.1 “不”的用法分布
3.1.1 “不”否定意愿的表达方式
3.1.2 “不”否定性状的表达方式
3.1.3 “不”用于固定格式的表达方式
3.2 “不”与主观客观
3.2.1 主观和客观的理解
3.2.2 “不”与主观
3.2.3 “不”与客观
3.3 “不”的时制时态
3.3.1 现代汉语的时制时态
3.3.2 “不”的时制
3.3.3 “不”的时态
3.4 本章小结
3.4.1 用法分布方面
3.4.2 主观客观方面
3.4.3 时制时态方面
第四章 现代汉语中“不”与“没(有)”“别”的比较
4.1 “不”与“没(有)”“别”用法分布比较
4.1.1 “没(有)”的用法分布
4.1.2 “别”的用法分布
4.1.3 “不”与“没(有)”“别”用法分布比较结果
4.2 “不”与“没(有)”“别”的主观与客观比较
4.2.1 “没(有)”与主观客观
4.2.2 “别”与主观客观
4.2.3 “不”与“没(有)”“别”主观客观比较结果
4.3 “不”与“没(有)”“别”的时制时态比较
4.3.1 “没(有)”的时制时态
4.3.2 “别”的时制时态
4.3.3 “不”与“没(有)”“别”时制时态比较结果
4.4 本章小结
4.4.1 用法分布比较结果
4.4.2 主观客观比较结果
4.4.3 时制时态比较结果
第五章 儿童口语中“不”的习得情况考察
5.1 “不”的发展阶段
5.1.1 “不”的语前阶段(1;00岁之前)
5.1.2 “不”的独词句阶段(1;00—1;07岁)
5.1.3 “不”的多词句阶段(1;08—3;00岁)
5.2 “不”的分布类型
5.2.1 成人“不”的结构类型
5.2.2 儿童“不”的结构类型
5.3 “不”的语用类型
5.3.1 儿童语用交流行为
5.3.2 “不”的语用类型
5.4 “不”的误用现象
5.4.1 “不”的句法误用
5.4.2 “不”的过度泛化
5.5 “不”的习得机制
5.5.1 儿童语言习得机制
5.5.2 “不”的习得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