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中华传统古典文学读本》:
游天台山①日记浙江台州府②
癸丑③之三月晦④,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於菟⑤夹道⑥,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注释
①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北,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②台州府:位于浙江沿海中部,治临海县,天台县在其辖内。③癸丑:即万历四十一年(1613)。④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⑤於菟:老虎。⑥夹道:沿途,一路上。
译文
癸丑年三月三十日从宁海县城西门出城。阴云散尽,天朗气清,人的心情、山中的景物,都有喜悦之态。走过三十里路,到达梁隍山。听说此地猛虎夹道,一个月间就伤害数十人,于是,只好停宿于旅舍。
原文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①。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②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③,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④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⑤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⑥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⑦。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⑧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注释
①霁:雨过天晴。②奉化:明为县,隶宁波府,即今浙江奉化。③临陟:攀登。④山鹃:指山岭上盛开的杜鹃花。⑤国清:国清寺,在天台县城北3.5公里的天台山麓。⑥莲舟:江阴迎福寺的僧人。⑦筋竹岭:应即今金峰,在宁海、天台两县界上。⑧阊门:苏州的一个城门,这里指代苏州。
译文
四月初一日早上就开始下雨。前行十五里,路上有岔路口,勒马从西面去往天台山,逐渐雨过天晴。又走了十里路,抵达松门岭。山高路滑,只好下马步行。从奉化来的一路上,虽然经过数重山岭,都是顺着山麓在走;到这里后,无论迂回、曲折或临水、登高,都是在山脊上面。雨过天晴,秀美的山色中叮咚的流泉声随处可闻,反复地变化出新的景观,绿树丛中怒放的红杜鹃花相互辉映,令人忘却了攀登跋涉的辛苦。又前行十五里路,在筋竹庵里吃饭。山顶上到处都种有麦子。从筋竹岭向南走,就是通往国清寺的大路。恰好有国清寺僧人云峰同桌和我们一起吃饭,他说:从这条路到石梁,山路险峻又漫长,不方便携带行李。不如轻装前往,而让担夫将重的行李先担去国清寺等待。我同意他的建议,命令担夫挑着行李跟着云峰先去国清寺,我则和莲舟上人从石梁道走。走过五里路,翻越过筋竹岭。山岭近旁有很多又老又矮的松树,变形的树干弯弯曲曲,树根松叶青绿秀丽,好像苏州城里栽种的盆景一样。又走三十多里,才抵达弥陀庵。在高峻的山岭里爬上爬下,深山里很荒凉寂静。害怕草丛中藏着老虎,所以路边的草木都被放火烧掉了。泉水轰鸣,劲风动地,山路上没有其他旅行的人。弥陀庵坐落在万山坳中,路途既荒芜又漫长,恰巧正在半途上,行人可在此用饭或住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