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概念提出至今,各家零售企业已触发了一系列迭代动作,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给整个新零售行业按下了“快进键”,特殊环境下,需求侧被改变、线上订单量暴增,使得线上线下的边界又一次被打破。
由此看来,中国零售企业应当自觉放慢脚步,步入反思之年。过去绕了哪些弯路?未来的方向又在哪里?如何寻找更合适的商业模式?
本书聚焦中国零售行业的变革节点,立足零售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从价值链、供应链、零售场景、下沉市场、零售模式、组织变革和未来新样态7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丰富的新零售企业案例,内容包含各企业或成功或失败的变革尝试,旨在为读者提供实际、可落地的破局之策,帮助从业者回归新零售本质,助力零售业打造未来新样态。
第一节 盒马鲜生来了
2016 年,盒马鲜生横空出世的时候,恰如帝王蟹被网兜从池子里捞起,荡出了一阵猛烈的水花。蜂拥而至的普罗大众想尝的是生鲜的“新鲜”,虎视眈眈的零售业人士想尝的却是新型零售模式的“新鲜”。
号称“生鲜食品超市+餐饮+电商App +物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模式,沉甸甸的元素集合在一起,效应着实唬人。阿里巴巴的这着棋,当时让很多人都不知如何应对。
阿里为什么要做“生鲜”?
阿里一直以来的定位就是一个平台,为店铺提供零售平台而不亲自做经营。此外,阿里的能力长于线上,短于线下,此次选择从生鲜入手发力线下,看起来实非良策,因为生鲜绝对是一档难做的生意。
首先,生鲜的商品标品化非常困难,损耗也非常高。绿叶菜损耗超过50% 是常态,至于海鲜的存储更是麻烦。笔者有位做海鲜生意的朋友说,蛤蜊的存活期大约为3 天,逾期就要处理掉,活虾的存活期更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市面上的进口虾大都是冰冻的。
其次,生鲜的客单价较低,且高度依赖复购。而事实上,盒马鲜生用户
的复购频次并不高,培育到现在,用户月购买次数也不过才达到4.5 次,远远比不上环伺周围的对手们:笔者常去的一家盒马鲜生,隔300 米就是家乐福,再远点是沃尔玛,近处更是散落着菜市场和小商超,它们的复购率相比盒马鲜生明显更高。
在这种险恶的市场环境下,阿里入局生鲜领域,其实重点并不在于“生鲜”,而在“线下”。
(1) 自建场景渠道,卓越用户体验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盒马鲜生仍属于一种传统的零售渠道,但是它打造了现买现吃的堂食场景,形成了“超市+大排档”的综合体。新鲜的海鲜从水族箱到摆上餐桌只要半小时,眼见为实的“新鲜”,也为消费者在线上的复购提升了信任度。
况且,大排档本身是一种用户体验卓越的用餐模式,周围食客大快朵颐的场景营造出极佳的“吃播”氛围,深刻刺激消费者的用餐需求,这也是疫情之后国内要重启地摊经济的原因之一。
(2) 多样化交付方式,重构零售业态
盒马鲜生支持到店购买、堂食和配送到家的多样化交付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客群。他们既包括喜欢白天在店内闲逛的退休或居家人群,又包括生活节奏快、对价格不敏感、喜欢堂食的白领人群,也包括热衷于享受门店3 千米范围内30 分钟送达配送服务的80 后、90 后年轻消费群。
半小时送达的配送模式也重新制定了外卖配送的行业标准,在盒马鲜生附近的小区,因为生活更方便,房产中介甚至提出了“盒区房”的概念。可以说,盒马鲜生重新定义了一种受人追捧的生活方式,是阿里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
(3) 场景化数据,价值才更高
阿里此前借助淘宝已经收集到了足够多的消费数据,但是,淘宝上的生鲜消费数据和盒马鲜生的生鲜消费数据哪个更有价值呢?
无论是淘宝还是盒马鲜生的线上平台,对消费者而言,数据触达的维度都较浅,质量相对较低。毕竟线上更关注用户的消费行为数据,如加购物车数量、复数购买率、浏览次数等,但是无法触达消费者的需求数据。
盒马鲜生虽然也是渠道,但通过场景的数据化,获取包括浏览、消费、口味偏好、评价等行为数据,从需求的激发,到消费行为的产生,再到消费反馈,即消费全链路获取数据。这些数据的质量要远高于传统电商平台,因为消费者在线下购物场景中的决策,远比在电商平台中受广告、推荐、价格策略影响后的决策真实得多。
(4) 从平台到自营的模式突破
阿里的定位始终是坚持平台化,为商户提供赋能,但盒马鲜生却算是阿里线下自营业务的开端,自主经营,考虑选品、采销、供应链、门店管理、人员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相对于平台化经营,采销人员直接面对供应商、货权归盒马鲜生的自营模式,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更强。同时,阿里在天猫、淘宝、1688 等积累的平台资源和能力可直接作用于盒马鲜生,如客群营销、导流、广告、推荐、预测补货等。
所以,从上述特点来看,盒马鲜生主要体现了阿里做出的两大突破,即从线上走向线下,从平台走向渠道。
第一章 群雄逐鹿新零售
第一节 盒马鲜生来了 /015
第二节 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背后的逻辑 /023
第三节 拼多多的后起神话 /030
第四节 天猫与考拉海购牵手:流量平台的扩张 /039
第二章 价值链整合
第一节 小米高坪效、多爆款背后的秘密 /049
第二节 直播带货的下半场 /057
第三节 玉子屋:重服务渠道的价值体现 /064
第三章 提高供应链效率
第一节 从卫生纸一窥电商和Costco的模式优劣 /075
第二节 从京东的发展看供应链整合 /083
第三节 C2M的谎言与真相 /091
第四章 合建场景与渠道
第一节 小红书的困境 /103
第二节 网红书店为什么红 /111
第三节 Hygge店,零售新基建的启示 /117
第五章 把握近邻渠道
第一节 商超业态改造的方向 /129
第二节 罗森:商区便利店的经营思考 /135
第三节 苏宁小店:苏宁价值链离消费者最近的场景 /142
第六章 线下零售智能化
第一节 线下门店智能化的必要性 /153
第二节 线下零售智能化路径 /159
第七章 新零售的未来
第一节 新关系:服务变革 /175
第二节 新角色:场景革命 /183
第三节 新连接:算法革命 /194
第四节 新业态:体验革命 /209
第五节 新融合:价值变革 /216
总结 /231
后记一 /232
后记二 /235
致谢 /238
本书的影响将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长,为新零售的下半场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很高兴他能把经验分享给更多人。希望大家在阅读中有所裨益!
乔新亮
彩食鲜CTO、腾讯云Z具价值专家、环球易购前CTO
“新零售”似乎是个不再新潮也不那么让人有怀想空间的概念了,这个认知,在我读了《未来零售:解锁新零售的关键模式》这本书之后,被打破。三位作者针对当下流行与新兴的零售企业发展案例进行了解析,并从它们实践的细节和结果中抽丝剥茧出具有普适性的借鉴之处,让我耳目一新。
杨海平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与其说这是一本新零售理论的全面论述的书,不如说这是一堂生动的新零售领域的MBA课程。这本书无论对创业者,还是正在探索新零售的行业高管和企业家,以及普通的新零售爱好者,都将会有深刻的启发和触动。
宋加磊
原苏宁云运营总监、原海信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