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心光明:王阳明心学之路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2685024
  • 作      者:
    青山闲人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青山闲人,男,北京某机关干部,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化研究,在中国传统儒学研究方面颇有心得,并有相关著作发表。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心光明》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心学经典语录的解读读本。书中精选了王阳明古典心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录近两百条,将其分为励志、良知、教化、用兵、修行、处友、治政、为学、明心等九个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化的方式,对这些经典语录进行阐述和解读。


展开
精彩书摘

1.立志贵专一

——《王阳明全集·语录一·薛侃录》

今译:一个人立志,最可贵的是能够专一。

 

 

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哪里?

答案是两个字:尚一!

中华文化中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答案还是两个字:专一!

中国历代经典和圣贤对“一”都是情有独钟。《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被认为是中华心法的原生咒语。《阴符经》则云:“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老子特别推崇一,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孔子也说,“吾道一以贯之。”孙子在谈到杀敌致胜的法宝时,则说:“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立志为什么要专一?阳明先生以树打比喻,对黄诚甫、梁日孚等学生说:“一棵树,在它刚刚生长不久时,往往会长出很多繁余的枝条,这个时候,你如果不能把这些繁枝剪掉,这棵树是长不高的;反之,如果我们在它初生时就注意及时地把多余的枝条修剪掉,并着重培植它的根本,则这棵树必能够长得粗壮而高大。”

立志如何才能做到专一?

阳明先生教导学生要注意三点:

其一,要“随才”立志。即根据自己的天赋、特长和兴趣等去设定追求的目标。如一个对色彩辨别力强的人,可以立下当“画家”的志向;一个对歌舞有特别兴趣的人,可以立下当“音乐家”的志向;一个对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极有体悟、且具有慈悲心肠的人,可以立下当“名医”的志向,等等。如此,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要“随势”立志。即根据时代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去设定自己的志向追求。古人讲,“只有时势造英雄,没有英雄造时势”,就包含了这个意思。比如,如果不是明朝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糟糕到了透顶的地步,如果不是当时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边界匪患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阳明先生又如何能有机会排兵布阵,实现自己青年时立下的“若个书生万户侯”的志向?而极有可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又比如,在明代中后期人心丧乱、物欲横流,儒学的活水已经被理学禁锢得陈腐不堪的年代,阳明先生和他的学生高举起“良知”教的大旗,就如同在沉沉暗夜里点燃了一个火炬,让天下人的心中感受到了光明和温暖;就如同在一潭死水里引进了一股清泉,让天下人的心中感受到了甘甜和鲜新!

其三,要“随遇”立志。这个遇,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际遇的意思。就像一块楠木,它如果遇上了一个能工巧匠,它就会变成一件珍稀的工艺品;但它如果遇上的是一个不识货的农夫,它很可能就会成为粪坑上的一块踏板。同样,一个学医的青年,他如果遇上扁鹊、华佗那样的神医,他很可能成为一代名医;但他如果遇上的是一个江湖郎中,他很可能会变成一个下三流的游医。再者像阳明先生,如果不是遇上兵部尚书王琼那样的伯乐,他一个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干部,又如何能得到承担四省剿匪重任的机会呢?

二是境遇的意思。人生在世,有顺境也会有逆境。顺时可能在九天之上,逆时可能在九地之下。当此之时,该如何对待呢?阳明先生教导说:“种树者0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一个人的心志,就像树的种子,不管风把它吹到哪里,不管是肥沃的田土,还是贫瘠的山岩,你都要有一颗‘勿助勿忘’的心,只管去浇水、只管去施肥,只管在培根上下功夫,自然而然,它就会滋长起来,生意盎然。”

世间万物的发展,是受多种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在这种“多”的诱惑、动摇乃至打击下,要守住一个“一”,是很不容易的。所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繁花万朵,我只摘一朵卖;美女成群,我只钟情于一人。如此这般,没有高远的情怀,没有坚定的意志,没有顽强的定力,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


展开
目录

励志箴

1.立志贵专一

——《王阳明全集·语录一·薛侃录》 002

2.举业不患妨功,唯患夺志

——《王阳明全集·文录一·与辰中诸生》 005

3.君子唯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

——《王阳明全集·文录一·寄诸用明》 007

4.夫志犹种也,学问思辩而笃行之,是耕耨灌溉以求于有秋也

——《王阳明全集·文录四·赠郭善甫归省序》 011

5.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王阳明全集·文录四·示弟立志说》 013

6.为人臣者,上有益于国,下有益于民,虽死亦甘为之

——《王阳明全集·别录九·再批追征钱粮呈》 015

7.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王阳明全集·外集二·示宪儿》 017

8.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王阳明全集·外集二·月夜二首》 019

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阳明全集·续编一·教条示龙场诸生》 022

10.夫志士仁人皆心有定主,而不惑于私者也

——《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

弘治五年乡试卷〈论语〉》 023

11.世俗之荣辱,决非君子之所为欣戚也

——《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与谢士洁书》 026

12.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王阳明全集·文录四·示弟立志说》 029

良知箴

1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全集·语录三·钱德洪录》 034

14.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

——《王阳明全集·语录二·答顾东桥书》 039

15.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

——《王阳明全集·语录二·答顾东桥书》 043

16.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王阳明全集·语录二·答陆原静书·又》 046

17.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

——《王阳明全集·语录二·答陆原静书·又》 050

18.“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王阳明全集·语录二·答欧阳崇一》 052

19.思是良知之发用。盖思之是非邪正,良知无有不自知也

——《王阳明全集·语录二·答欧阳崇一》 057

20.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王阳明全集·语录二·答欧阳崇一》 059

21.世之君子唯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