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门内的外国人:北京使馆区
0.00     定价 ¥ 1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632999
  • 作      者:
    (奥) 莫石 (Michael J. Moser) , (美) 莫苇芝著
  • 译      者:
    叶凤美, (德) 丹尼斯·霍克梅译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迈克尔·J·莫石 与奕瓦娜·莫苇芝,二人为父女,莫石为律师。共同著有《FOREICNERS WTTHIN THE CATES:THE LEGATIONS AT PEKING》。

叶凤美,毕业于北京大学,为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主要作品有:译著《青龙过眼--西方的中国形象》《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合著《颜惠庆自传——一位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1.视角客观,全面记述北京使馆区百年历史

2.图版珍贵,生动展示民国历史事件

3.中英德三国文字,面向不同阅读群体


《城门内的外国人:北京使馆区》是美国人迈克尔·J·莫石和奕瓦娜·莫苇芝的著作,曾先后出版过两次英文版,影响较大,为关于北京使馆区的重要著作。中译本为叶凤美先生翻译。全书主要针对北京使馆区1900年至20世纪这一阶段的历史进行梳理,配有大量精美的历史图片。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描述了北京使馆区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其中对1900年义和团围攻使馆区的故事有大量描写,极具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1861 年3 月22 日周五的清晨,有两个人骑着马离开天津前往北京。几个星期前,已有一些人和一长队骡车先于他们出发,骡车上装载的是个人行李和其他必需品,随同护卫的是锡克骑兵部队。两位骑马者于3 月26 日到达北京,分别下榻于事先为他们准备好的馆舍,馆舍位于内城南墙的墙根处,离皇城不远。其中一栋楼房的顶部升起了一面法兰西三色国旗,另一栋楼房的顶部,则是一面英国国旗在北京的微风中飘扬。

在冷飕飕的三月天里到达北京的两位骑马者,是布尔布隆(Monsieur Alphonse de Bourboulion)和卜鲁斯先生(Mr FrederickBruce, 后封爵士),他俩分别是法国和英国的特命全权公使。他们不是访问中国京城的首批外国人,也不是首批常驻这个京城的外国人,然而他们的到来,开启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新篇章。

早在英法两国公使到达北京之前很久,其他外国访问者,包括马可·波罗(Marco Polo)、阿拉伯商人和印度佛教徒等,就常在北京住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自尼泊尔、安南(现越南)、朝鲜和其他地方的贡使,每年都到北京,向中国皇帝敬献礼物,并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贸易活动。17 世纪时,耶稣会会士们在北京建起了一座宏伟的教堂,在一段时期里,他们受到皇上的庇护,在朝廷里颇有权势和威望。

但是,1861 年布尔布隆和卜鲁斯先生访问北京完全不同于他们的前者。他们不是以私商或传教士、或探奇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京城的,而是分别以他们两国政府的代表,即正式的外交代表的身份,来中国京城建立永久性使馆的。他们将通过使馆直接与中国当局交涉有关贸易的事情和共同利益的其他方面,他们不是诸侯或贡使,而是与中国有着平等地位的主权国家的代表,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1861 年3 月份的这件事情,标志着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传统模式发生了转折。中国,或者说世界的中心之国,富足、强盛、文化上优于所有邻国。在与其周围的“夷”的关系方面,中国遵循的是正式的、规范的礼仪,也即朝贡制度。

在中国,这种制度实际上取代了西方所熟悉的外交和贸易模式,外国代表在中国只是被当作贡使来接待。在这种制度下,外国代表被要求定期到首都北京朝拜,他们在这里与中国官员交换礼物,在“天子”或说皇帝面前叩头,三跪九叩,然后打道回自己的国家。中外交往的这一传统模式,完全与几个世纪以来盛行于欧洲各主权国家之间在平等基础上处理相互关系的观念格格不入。在西方的制度下,向外国首都派出常驻代表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这有利于促进贸易和处理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然而对于中国来说,正是这种平等观念与他们所持的关于世界和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的观念直接相背。

1793 年,中国人就把他们的这一观念亮明白了。那一年,大英帝国马戛尔尼勋爵(Lord MacCartney)访问了乾隆皇帝在热河的避暑山庄。马戛尔尼是英国政府派来与中国人谈判贸易条约的,并请中国允许英国使臣常驻北京。

马戛尔尼勋爵去觐见中国皇帝,带了好几箱英国机械制品,打算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皇帝。赠送礼物的目的在于刺激中国人对于洋货的胃口,并使他们相信发展外贸有好处。但是,皇上没有被打动,打发马戛尔尼回国的圣旨上说:“ 天朝物产丰富, 无所不有, 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照看买卖一事于天朝体制不合,断断难行。马戛尔尼使团的失败使得英国人感到迷惑,同时也使他们对此更加执着。他们与其他欧洲强国一样抱定决心,要迫使北京接受国际关系的“正常”规则。


展开
目录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在世界中心之国里的外国人 

第二章 早期的使馆

第三章 19世纪的北京和外侨社会 

第四章 使馆被围攻 

第五章 围攻解除之后 

第六章 《辛丑条约》 

第七章 重建使馆区 

第八章 各国使馆和他们的世界:1901-1949  

跋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