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欧丽娟品读古诗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9641397
  • 作      者:
    欧丽娟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作者简介

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自2012年在台大开放式课程陆续开设《红楼梦》《中国文学史》以来,广受海内外华人欢迎,让读者重新认识古典文学的精髓。2015年荣获全球开放教育联盟“杰出开放教育奖”(The Open Education Awards for Excellence)的“教学者奖”(Education Award)。著有《杜诗意象论》《唐诗的乐园意识》《李商隐诗歌》《唐诗选注》《历代诗选注》《诗论红楼梦》《红楼梦人物立体论》《大观红楼》等。

展开
内容介绍

1,余光中、蒙曼、方文山一致推荐的台大人气名师欧丽娟献给大家的经典人文可 2,一本书收获人生必备诗词修养 3,封面折页设计,裸脊装帧,呈现中国文学之美


本书是一本诗歌赏析书,也是一本中国诗歌史。从神话、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诗跨越七个时代,解读47位诗人,涵盖20个主题,旁征博引200余首诗歌。帮我们厘清文学史对部分诗歌的误读和偏见: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吗?日本为什么称为“扶桑国”?杨贵妃真的终老日本吗?除了“窈窕淑女”,我们还能怎样称颂美人?织女竟然出轨,移情于通西域的张骞?……充满人性温暖的诗歌鉴赏方法:《古诗十九首》中感悟生命的短暂,及时行乐的畅快;从《上邪》中感悟爱到世界末日的浪漫;或与孟浩然一起渡过求之不得的中年危机……通过这本书,我们将充分感受到台大优秀教授的独特魅力。

展开
精彩书摘

神话为什么这么吸引人

因为神话飞跃的想象力,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时空,表面上看起来那个超现实的世界似乎天马行空,突发奇想,却又有着某种特殊的内在思路。神话虽然看起来不合乎现实的逻辑,但其实一点也不荒诞。经常会有一些人说,神话都是胡编乱造的,读起来一点用都没有,那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到神话的表达方式,以及其中的象征寓意。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庄子》里面有一位中央之帝“浑沌”。《山海经·西山经》对浑沌的描写是: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hóng)也。

在天山汤谷这个地方,有一只神鸟,浑身火红,有六只脚、四张翅膀,它懂得歌舞,叫作“浑敦”,也就是“浑沌”,最主要的特征是“无面目”,没有脸孔五官。到了《庄子》这本书里,保留“无面目”的这一个特征再加以变化运用,进一步改装成寓言,也就是寄托着教训或道理的故事,于是形成了“七孔凿而浑沌死”的寓言。在《应帝王》这一篇中说: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天下最大的中央大神,叫作浑沌,他对两个比较小的地方神很好,一个是南海的神,叫作“倏”,一个是北海的神,叫作“忽”,这两个地方神也感恩图报,两个神就彼此商量,想要回报浑沌给他们的恩德,讨论了很久,想到人人脸上都有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这七个孔窍,才能去看、去听、去闻、去吃,享受各种快乐,浑沌却偏偏没有,这不是太没有乐趣了吗?于是两个神就好心地给浑沌凿出了七孔,没想到却让浑沌因此死去了。

这个神话真是充满哲理。首先,请你注意,这两个地方神的名字,也就是“倏”和“忽”,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倏忽”,这个词本来就是代表瞬间、时间很快的意思,例如一转眼,倏忽就到了年底。那么,为什么这两个地方神要叫作“倏忽”呢?原来,庄子是要暗示我们,这两个地方神就像一般人一样,用眼睛、鼻子、耳朵去看世界,也注重享受各种感官的快乐,但这些都很表面、很短暂,他们自己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就非常有限了,有限到稍纵即逝,所以才会把它们叫作“倏忽”。

但是反过来说,那位中央之帝没有眼睛、鼻子、耳朵,一点儿也没有损失,因为各种感官的享乐根本不重要,反倒因为不停留在表面,所以能够深入到表象之下,也扩大到看不见的世界,于是更广大、更深刻,它也就代表了真理。

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庄子要传达的道理是:人固然因为眼耳鼻舌的感官而领略到各种滋味,包括美食歌舞之类的享受,但这么一来,人也会失去用心灵去体验、不被表象蒙蔽的能力,因此失去了真理,浑沌的死就象征着真理的死。例如,我们讲究证据,一切都要“眼见为凭”,这固然并没有错,但很多时候,真理或者是有价值的东西,却是眼睛看不见的,《小王子》这本成人童话里不也是这样说的吗?可见,浑沌的故事就是庄子利用神话表达哲理的好例子。

还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我们都通过神话理解到人生的哲理或先民对这个世界的解释,理解了这些,如果你之后在创作中有一些思想或感受想要表达的时候,就可以借取神话善加运用。

比起西方神话,中国的神话比较贫乏,西方即使到现在,神话故事依然流传很广,宙斯、阿波罗、雅典娜、达芙妮、维纳斯、丘比特……都可以说是全球化的知识了,而且到了今天仍然还是许多文学、艺术的灵感和素材,连商业广告都可以用得上。

为什么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传到今天,神话的普及反而没有西方广泛呢?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文化性格着重于现世,而不是超现实世界。早在三千年前,周朝就已经脱离了原始宗教,发展出高度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周公制礼作乐影响最深,礼乐就是人类生活的文化原则,所以现在当我们说一个社会文化低落的时候,就会说“礼乐崩坏”。

周公之后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孔子,他以继承周公为己任,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就是在强调要把注意力和努力都放在活着的人身上,思考人类社会怎么才能发展得更好,所以才会那么注重伦理关系,强调养生送死。也因此,即使之前中国有许多的神话想象与超现实传说,却没有大量地留存下来。

但即使如此,神话还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对后来诗歌与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中国这个神话比较不发达的文化里,保存神话的文献就更加弥足珍贵,今天如果你读到《庄子》《楚辞》《穆天子传》《淮南子》《列子》等,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些零零星星的神话材料,在分散的状况下留住一些神话故事的遗迹。

比如说,《庄子》里面有一位住在姑射山的神,《逍遥游》中说:

藐姑射(yè)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这个神,简直就像一位仙女,那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清朝还有人联想到《红楼梦》里的薛宝琴。

再看《淮南子》,里面提到了昆仑山,那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仙境,《坠形训》和《时则训》篇说: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淮南子·坠形训》)

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淮南子·时则训》)

昆仑山丘,也叫作“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以后凡是提到仙境,昆仑山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

既然有仙境,那就有不死药,人就可以长生不死。《列子》这本书里说:

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不老不死。(《列子·汤问》)

珠玕之树,它的花和果实都很有滋味,吃了以后会“不老不死”,那不就是青春永驻、长生不死的仙丹吗?

而且,《淮南子》和《列子》这两本书里,都记录了女娲补天的故事,说古时候天塌了,地也倾斜了,到处都是洪水猛兽,四处都是火灾蔓延,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女娲就出来补天了。请你注意一下,女娲用来补天的可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她苦心精炼过的五色石,那其实就是玉石,只有玉石才有资格去补天。补了天以后,天空就回稳了,地面也平静了,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所以说,女娲是一位伟大的保护神。后来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也是用“女娲补天”来开场的,可见这些远古神话有多么重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