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路是什么,伙计?--圣徒之路,疯子之路,彩虹之路,孔雀鱼之路,任何路。那是一条无处不在的路,人人都能走,怎么走都行。身体在哪里又如何?
杰克·凯鲁亚克自传式小说,讲述主人公萨尔和狄恩·莫里亚蒂等人四次穿越美国大陆的故事,被奉为"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品。
我们到了纽约,可那儿没有姑娘。我忘了当时具体是怎么个情形,大概本来有两个黑人姑娘,本该来跟他吃晚饭的,可她们没出现。我们去了他工作的停车场,他要先办点小手续,到后面的小工棚里换身衣服,对着一面破镜子把自己拾掇得稍微齐整帅气些,然后再出发。就在那晚,狄恩遇到了卡洛·马克斯。狄恩和卡洛的相遇是了不得的大事。那是两颗敏锐的头脑瞬间吸引了彼此。锐利的双眼望进锐利的双眼,有着闪光头脑的神圣骗子遇到了有着黑暗头脑的悲情诗意骗子,卡洛·马克斯。从那一刻起,我就很少见到狄恩了,对此我无能为力。
他们的能量旗鼓相当,我则相形见绌。我没办法跟上他们。从那一刻起,疯狂的旋涡成形了,一切都将被卷入其中,我所有的朋友,我拥有的一切,只留下我的家人待在笼罩"美国暗夜"上空的大雾尘云里。卡洛跟他说老布尔·李、埃尔默·哈塞尔和简,说李在得克萨斯种大麻,哈塞尔在瑞克岛1上,简跟着安非他命的幻觉在时代广场上游荡,怀里抱着她的小女儿,最后进了贝尔维尤医院。狄恩跟卡洛说西部的无名小卒,比如汤米·斯纳克,腿脚畸形、游荡在台球室的老骗子,扑克牌大玩家,娘娘腔的圣徒;跟他说罗伊·约翰逊、大个子艾德·邓克尔,他童年的玩伴、街头的兄弟,他数也数不清的姑娘们、性爱派对和色情片,他的英雄、女英雄和冒险家们。起初他们冲上大街,像孩童那样探索每一样东西,后来就变得悲哀多了,敏锐透彻,空虚无聊。可他们两个在大街小巷上手舞足蹈,像是快活的疯子,我这辈子都跌跌撞撞地跟在这些吸引我的人身后,因为我就只喜欢这些癫狂的人,他们癫狂地活、癫狂地说话、癫狂地获得救赎,渴望一口气得到一切,他们从不打哈欠,不说烂俗的寻常话,只是燃烧,燃烧,燃烧,像最漂亮的罗马焰火筒喷出蛛网般四射的星星,然后你就看到中心有蓝光"嘭"地爆开,每个人都"喔喔!"大叫。歌德那时候的德文里是管这样的年轻人叫什么来着?狄恩想弄清楚卡洛是怎么写作的,而你首先得知道的是,他是以一个骗子所能拥有的最热烈多情的灵魂发起了进攻。"好了,卡洛,听我说--我要说的是……"我两个礼拜没见他们,他们就已经把彼此间的关系浇筑得坚如磐石,大可以展开没日没夜的魔鬼式长谈。
很快,春天到了,那是最棒的旅行季,这个松散团伙里的每一个人都准备开始这样或者那样的旅行。我忙着写我的小说,写到一半时,和姨妈一起南下走了一趟,去看我的哥哥洛克,那之后,我便准备好要开始平生第一次的西部之旅了。
狄恩已经走了。卡洛和我在三十四街的灰狗巴士站给他送行。他们在楼上有个地方,可以花二十五美分拍照。卡洛拿掉了他的眼镜,看起来阴险又邪恶。狄恩来了个侧脸像,眼睛害羞地东瞟西瞄。我是正面照,活像个三十多岁的意大利二愣子,要把任何冒犯妈妈的人都干掉。卡洛和狄恩用刀片把照片从中间整整齐齐地切开,一人一半,收进各自钱包里。为了这趟返回丹佛的大旅行,狄恩穿了一身地地道道的西部职业套装--他的第一次纽约寻欢结束了。我说是寻欢,可他不过是在停车场里累得像条狗。他是全世界最神奇的泊车工。可以用四十迈的速度把车倒进一个紧巴巴的空当里,贴墙停住,跳出来,在挡泥板之间冲锋穿梭,"嗖"地钻进另一辆车里,以五十迈的速度在狭小的空间里掉个头,利索地倒进拥挤的车位,急行,猛刹,你就见那车猛地一震,他像是整个人被弹飞出来一样,下一秒就直奔收费口,活脱脱一个冲刺的短跑名将,递出一张票,还不等车主钻出车门,就窜进了刚刚进场的车里,那是真正的"窜",就在车主迈步下车的同时从他身下窜进去,门还敞着就发动汽车,马达轰鸣,冲向最近的空车位,车头一转,一步到位,刹车,下车,奔跑……傍晚下班高峰,剧院散场高峰,一晚上八个小时不歇一口气,穿着油腻腻的酒鬼裤子,套着磨毛了边的夹克和走起来吧嗒作响的旧鞋子。现在,他买了身新衣服穿回去,细条纹蓝布,背心,全套衣服,在第三大道花了十一个美金买的,外加一块表,带表链,还有一台手提式打字机,等他安顿下来找到工作,就可以坐在丹佛的公寓里用它开始写作。我们在第七大道的莱克餐厅吃了顿熏肠豆子的告别餐,然后狄恩登上标着"芝加哥"的车,那车低吼着驶入夜色。我们的牛仔走了。我向自己发誓,等到真正春暖花开的时候,也要沿着这条路去开启我的新大陆。
这条路后来真的成了我整个"在路上"历程的开端,之后发生的事奇妙到不可思议,简直无法言说。
《在路上》改变了我的人生,如同它改变了其他所有人的人生--鲍勃·迪伦
没有《在路上》,就没有大门乐队。--大门乐队键盘手雷·曼札克
数百万家咖啡吧因凯鲁亚克而开张,数万亿的李维斯牛仔裤因他而被男男女女抢购……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因他而诞生。--威廉·巴勒斯,"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有一点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美国的文化结构在"萨尔·帕拉迪塞"和"迪恩·莫里亚蒂"动身上路之后就与过去截然不同了。--安·查特斯,凯鲁亚克传记作者
《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它的出版是一个历史性事件……是凯鲁亚克本人在多年前命名且作为其主要代表的"垮掉的一代"的清晰、重要的表述。就如同《太阳照样升起》比二十年代任何一部小说都更能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一样,《在路上》将被视为"垮掉的一代"的宣言。--《纽约时报》
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是二十世纪中期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凯鲁亚克用公路替代了河流,用飞速的汽车替代了缓慢的木筏,用追寻自由的嬉普士替代了追寻自由的黑奴……当哈克和吉姆从美国辽阔的主动脉漂流而下,当萨尔·帕拉迪斯和狄恩·莫里亚蒂从美国的腹地呼啸而过的时候,他们都在重塑美国文学之路。--《纽约时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