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时代的科普观与科学精神
第一节 新时代的科普观与国家科学文化素质
一、新时代科普观的核心要义
二、国家科学文化素质
三、建议研制《国家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纲要(2021-2035年)》
第二节 科学精神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精神的论述
二、科学精神的内涵要与时俱进
三、科学共同体是科学精神的第一载体
第二章 科学传播学:科学传播研究的新阶段
第一节 科学传播研究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科学传播学
一、科学传播的心理学取向
二、科学政治化与传播研究
三、信任与价值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
四、设计科学传播学方案
第四节 科学传播研究是否存在路线之“争”
第五节 科学传播学与中国的相关性
第三章 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及其测评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和内涵
一、什么是公民科学素质
二、确定公民科学素质内涵的原则
三、公民科学素质的要素结构
四、公民科学素质的功能结构:四个层次
第二节 公民科学素质测评国际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国际新进展
二、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测评
三、对新时代中国的启示
四、结语
第三节 科学文化素质的内涵与测评
第四章 科普政策研究
第一节 中国科普政策及科普政策文化
一、科普政策的内涵
二、中国科普政策的类型
三、社会建构论与政策文化研究
四、中国科普政策文化的四种类型
五、结语
第二节 中国科普政策的议程设置和制定过程案例研究
一、国外学者关于议程设置的多源流模型
二、《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议程设置和制定过程
三、《科普法》议程设置和制定过程
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议程设置和制定过程
第五章 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研究
第一节 国际上科学家、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科普工作的文献综述
一、英国皇家学会2006年对英国科学家的调查
二、对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调查
三、对英国科学家科普积极分子的调研
四、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
五、对参与马德里科学节活动的科学家的调研
第二节 发达国家激励科学家从事科普的若干实践及经验
一、发达国家激励科学家从事科普的若干实践
二、启示及借鉴
第三节 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状态调查报告
一、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意愿和动因
二、影响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主要阻碍因素
第六章 公众参与科学研究
第一节 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反思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引言
二、科学传播:从公众理解科学到公众参与科学
三、公众参与科学:谁是公众,如何参与,何为共识
四、公众参与科学的实证解决方案
五、非政治层面的公众参与科学
六、结论
第二节 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一个STS的分析框架
一、“公众”角色的多样化
二、在“参与”中“理解科学”
三、科技政策的制定为公众参与科技提供了“相遇空间”
四、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过程的阶梯一行动者模型
五、结论
第三节 中国公众理解科学:从传统科普到公众参与科学的转型
一、引言
二、国家科普体系
三、缺失模型及其面临的挑战
四、变化中的世界
五、科学家的反应及其成本
六、迈向公众科学参与之路
第七章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科学传播:以环境传播为例
第一节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科学传播模式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概念辨析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科学传播模式象限论
第二节 传统媒体科学传播
一、报纸:对《人民日报》PM2.5相关内容传播的实证研究
二、电视:对《新闻联播》PM2.5相关内容传播的实证研究
三、传统媒体PM2.5相关内容传播研究小结
第三节 新媒体的科学传播
一、对新浪新闻PM2.5相关内容传播的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
二、对果壳网PM2.5相关内容传播的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
三、对新浪微博PM2.5相关内容传播的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
四、对微信PM2.5相关内容传播的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
五、对科学网博客关于PM2.5相关内容传播的实证研究
六、新媒体PM2.5相关内容传播研究小结
第八章 科学技术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研究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博物馆的界定及分类
一、科学技术博物馆的界定
二、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的分类
第二节 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展示技术发展史
二、第二阶段:展示当代科学技术,提高公众知识水平
三、第三阶段:让公众接触科学技术,促进知识为民所有
四、第四阶段: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突出双刃剑效应
第三节 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一、展教方式从灌输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