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著名文学家林斤澜作品精选(作者获北京作家协会颁发的“终生成就奖 ”)。
2. 中国当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3. 故事情节神秘婉转,人物刻画惟妙惟肖,读来引人入胜,不忍释卷。
《矮凳桥风情》是一部中短篇小说合集,收录了林斤澜《李地》《溪鳗》《黄瑶》《万岁》等经典代表作。
作者以浙江温州为背景,用神秘、清丽的笔调描写了江南水乡矮凳桥的风貌,以从容、平静的笔调描写了经历磨难的人们的哀痛。
那一位历经沉浮的女镇长李地,那一间扑朔迷离的鱼非鱼小酒家,那一个没有名字的卖菜妇女,那一群初生牛犊的小贩……
作者的笔触神秘婉转、哀而不伤,却让读者咀嚼不透,以致深深回味。
李地——矮凳桥的女镇长
惊
这是五十年代的故事。
李地接到通知,叫到陈十四娘娘宫去“学习”。
当时大家都有一套下乡或“学习”的行头,李地这回是三进“学习班”,行头现成。无非是一身“稀”旧蓝制服,一双两头包皮青布鞋,背上背包——一被一褥,斜挂书包——笔记本纸张,女人用的手纸不必细说,手拎网兜——面盆口杯。稍微花哨点的东西,犯点嫌疑的好比茶叶,都不作兴。
李地这个样子,兵不兵民不民,实是当时的时装。陈十四娘娘宫在县城角落里,一路是拱肚砖墙,茅草瓦背,露天茅坑……时节是秋后,秋风钻到这些角落里,就把阴凉变作阴冷了。天上灰一块黑一块旧棉絮一样,还没有下秋雨,地上已经滴滴答答,潮湿,滂臭。脏水横流,粪水从阴沟渗上来,五颜六色……五颜六色,这回是什么颜色呢?李地第一回学习班上的“学习”,叫得最响的是,“揪出尾巴来”!第二回是,“夹起尾巴走”。当然也还有“割尾巴”、“翘尾巴”、“甩掉尾巴”、“留点尾巴”种种说法。同志哥对同志姐说:“脱下裤子,看看你的尾巴。”同志嫂说同志哥的尾巴:“翘起来旗杆一样。”这些话都火红滚烫,都是在战场般的会场上,子弹那样射出来。完全没有闲情杂念,神经都紧绷如弓弦、钢丝、缆绳,凡圆脸都拉成长脸,长脸都生毛如驴脸。
世界上有的事情说不灵清,动物进化到人类,耗费了亿万年时间,把条尾巴退化到只剩下一块尾骨。
倒又作兴在尾巴上做文章:口头上有,小说书上也有,西方有,东方也有。不好说是谁学谁的样,就说是都从一条路上走过来的就是了。
走到陈十四娘娘宫门口,李地看见中学同学小个子,站在台阶上和两三个人说话。小个子现是学习班的副主任,现管“尾巴”。李地是老资格学员,知道到了这种地方,大家都会摆出六亲不认的面孔。这一下对面相逢,是打个招呼好还是不打为妙?拿不定主意,先拉开一个笑容,又笔直朝门洞走,只拿眼角睃着点小个子,准备随机应变……小个子看见了她,倏地转过身体和别人说话,好像是没有看清楚,也好像是有要紧话赶紧要和人说。
李地腮帮上肌肉僵硬了,只好僵硬着走进大门,心想你也不用神气,塞到这种班里当什么主任,查查别人的“尾巴”,都不是得意的角色,都还有一个地方,暗中在查你们的“尾巴”。
陈十四娘娘宫是城里的小庙,这种小庙在茅坑街拉尿巷里轧着,门外完全没有城外寺院的气派,门里地盘狭小,偏偏又讲究两进的格局。前进天井只有半个篮球场大,办班的倒又立起两个篮球架。两廊和大殿上的泥塑木雕,早已收拾干净。大殿叫作教室,实际是会场,两廊改作宿合。后进的天井不过狭长的一条“槽”,不如叫作“天槽”。又是殿,又是廊,又是厢房,格局齐全。因此两步一台阶,三步一转弯,门洞对门洞,屋檐搭着屋檐,摆布得处处是阴暗角落。人走进去,好像走进了“蛐蛐笼”。
西廊宿舍本来都是成排的玻璃窗,又把下边的玻璃都贴上了旧报纸,好像是隔离病房,传染了一种怕光的毛病。从上边的玻璃看进去,只看见一条条毛巾,可见住了不少人了,倒又鸦雀无声。
……
不仅是为了纪念——“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文库总序/野莽
李地
溪鳗
丫头她妈
小贩们
同学
哆嗦
黄瑶
五分
春节
梦鞋
万岁
氤氲
白儿
短篇三痴
短篇三树
门
林斤澜主要著作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