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70多年的农业经营制度发展历程,实际上是农地产权变革和试验的发展过程。在“三权分置”的制度背景下,农地产权的配置和变迁给土地流转提供了契机,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创新性。本书沿着“理论梳理-背景分析-逻辑分析-路径选择”的思路,基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背景,讨论产权有效性、土地流转和农业家庭经营之间的关联,以及探索家庭经营分工的基本性质及其分化的多样性:在对已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的历史文献梳理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制度演进的思路及其内在的不同表述,阐明农村家庭经营的本质及分化的内在逻辑,进一步讨论农村家庭经营分化及收入分化的必然性与可拓展性,揭示农业家庭经营进一步稳定及完善的方向。
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导论,阐释了从“两权分置”到“三权分置”的农地产权制度演变的决定机制、农业家庭经营拓展的原因、农业规模经营的本质等。第二章文献梳理及评述,从产权有效性、农业家庭经营、土地流转三个视角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并对一些核心概念做了界定。第三章理论基础,立足乡村振兴、建设农业现代化,从产权与土地、土地流转与家庭规模经营、产权交易与家庭经营、家庭经营与农业分工的联系出发,发掘和分析这一系列政策的理论支持体系,从而奠定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制度背景,从制度变迁的历史、特征、趋势和方向出发,对我围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进行了总结、归纳和演绎,构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目标瞄准的土地产权、农业经营政策体系。第五章现状分析,从农地产权、土地流转、农地经营视角出发,探索土地流转、农地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根据结果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检视。第六章逻辑分析,主要从匹配的逻辑出发,考察农地确权与土地投入的匹配、土地流转与农业分工的匹配、农业分工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匹配。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