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是在问题提出、分析现有研究现状、提出本书主要理念的基础上,确立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思路指引;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主要是在少数民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和供给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供需对比分析,归纳少数民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供需矛盾,据此提出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构想;第三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主要就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与体制、培养过程、内一外协作方式及国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启示展开研究和论述,并以广西百色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案例、西藏民族大学人才培养过程案例、新疆昌吉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内一外协作方式改革案例,具体分析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政策与体制、培养过程、内一外协作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实践,为构建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C-U-I-D”模式,提出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方案提供实践参考蓝本;第四部分为第六章,主要是在对前几章研究内容进行反思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目标、模式及改革思路,最终提出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方案。此外,在附件部分,本书通过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和大理大学等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案例的分析,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应用型高校发展提供了改革实践案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