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相信它总有一天会灿烂展现
人类有收藏的癖好,或曰天性?上世纪八十年代,火柴皮就是一种藏品。但对于我们一帮小孩而言,收藏它是为了在课间斗一场。
在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下,罕见的“凤凰”火柴皮最“值钱”,谁有它,能通吃其他伙伴的火柴皮。但后期的比赛程序,你也可能输了这张“凤凰”,那是非常痛心的。
我就输过。迫不得已,攒零钱去买这种精装火柴,然后把火柴全部掏出来,剪下包装盒的皮,揣兜里。第二天上学,再斗。
凤皇于飞,
翙翙其羽,
亦集爰止。
(《大雅·卷阿》)
《卷阿》说的凤凰,未必不存在于当时。学者们所见的早期凤凰形象,有距今约6700 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双鸟朝阳”象牙骨器,还有距今约7400 年的湖南高庙文化遗址白色陶罐上的凤凰纹。这两地的老祖先生活在所谓的“原始社会”,彼此距离很远,却拥有相似的“凤凰文化”,也许不是想象力的偶然重合呢?
我内心希望凤凰与龙、麒麟一样,都是曾经真实存在的动物。如此,则更有信心对远古传说致以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的敬意。因为现代人太迷信“科学”了,乃至很长时间里,老祖先的文化遗产都被蒙尘。而现实证明,这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群体认同感绝非好事。《山海经· 南山经》说——
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凰)……
注意“其状如鸡”!后来民间关于凤凰的形象表现,基本没远离此说。更准确地说,这个鸡应指公鸡,母鸡没有那种气势。但鸡太生活化了,本身不能代表凤凰形象,所以,如果凤凰是多种鸟类形象的集大成,肯定还有鹰、雀等影子。这个猜测是基于古人虚构凤凰的前提,但我刚才说了,我并不希望凤凰未曾来过中原、中国。《尚书· 益稷》道——
《萧韶》九成,凤凰来仪。
这是说大禹治水成功后举行盛大庆典,凤凰来了。据历代学者研究,《尚书》是上古重要的国家文件集,总不会创造什么《哈利· 波特与凤凰社》吧?那么大禹时代所见的凤凰,很可能是真实的一种大而美的鸟。之后的《国语》《史记》等典籍中也有凤凰出现的记载。比如周朝勃兴时,宝鸡岐山有凤凰鸣叫等,都是祥瑞来临的预兆。
在后期传说中,凤凰越来越脱离人民群众。因为它“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尤其最后一个条件,几乎从根本上限制了凤凰进入人世。越是看不见,越是增加神秘感,然后产生更多的传说。比如《尔雅· 释鸟》中郭璞描述凤凰的特征是——
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就是说,除了过去鸟的形象集合,又增加了蛇、龟、鱼的元素。至于“高六尺许”的根据何在?谁量过凤凰呢?传说到如此细致的地步,反倒不可信了。虽然我相信真正的凤凰只是藏起来了。
当代人对凤凰形象的塑造十分精彩,尤其到了婚庆、春节等时间,凤凰免不了要登台飞舞一番。它的绚丽中有雄伟,吉祥中有欢乐。人们通常将凤凰与龙并列,意思是阴阳和谐,龙凤呈祥。但在汉代以前,凤、凰是分开的,前者为雄,后者为雌。所以当时男人多有用“凤”做名字的。而今天名为“凤”者,基本是女性,且多是年龄偏大的乡村女性。
美国有个凤凰城。但英语中的“凤凰”,与中国的凤凰差距应该很大吧?西方的“龙”就是凶恶的妖魔。他们的凤凰也许不坏,但吉祥意义不足,更多倾向于在战斗中主持一下正义之类的工作,平时西方民间也不太在乎凤凰形象。
所以,凤凰于中国人而言,更有类似龙的亲切感。虽然我从没见过它,但,我相信它总有一天会灿烂展现。就像《大话西游》里的紫霞姑娘,期盼孙悟空的到来一样。
每念及此,多少有点伤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