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和殿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8166295
  • 作      者:
    周乾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座宫殿展现紫禁城美学精华,500幅彩图拆解太和殿建筑细节

☆故宫古建专家带你领略太和殿的设计之美,布局之美,构造之美与色彩之美

☆细微之处展现古人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展开
作者简介

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博士后合作导师,故宫古建专家。

曾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数十项。《建筑结构学报》《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多家期刊特约审稿人。

代表著作有《故宫古建筑结构分析与保护》、《故宫古建筑的结构艺术》等。代表论文有《紫禁城古建筑的传统防震方法》《紫禁城太和殿的建筑艺术》《<周易>思想对紫禁城古建筑营建的影响》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太和殿作为故宫中体量、等级都无出其右的建筑,除了宏伟的造型、华美的装饰赋予它极高的审美价值之外,从整体的柱架、屋顶,再到局部的榫卯、斗拱,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中国古建筑的高超技巧与智慧。

本书作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建专家周乾博士曾参加太和殿大修工作,他将带领读者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地了解太和殿设计和建造的巧妙之处。搭配以500幅彩图和历史背景介绍,从视觉和文化层面将太和殿更为丰满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展开
精彩书评

作者长期现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大量珍贵的图片,对太和殿的基础、柱架、榫卯节点、斗拱、装修、梁架、屋顶、墙体等建筑构造,以及太和殿的历史、陈设、修缮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向读者展示了太和殿丰富的历史文化、精湛的建筑技艺。

郑欣淼

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

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院院长


展开
精彩书摘

太和殿大事记


见证明朝的灭亡(1644年)

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时(1627—1644),明朝统治已岌岌可危。皇帝与大臣关系恶化,全国饥荒严重,农民纷纷造反闹事。其中,以李自成为主力的陕北农民起义军势力日益壮大,并在西安建立了大顺王朝。1644年春,李自成率百万大军,由西安北上,攻打北京城。守城的大臣们选择了投降。崇祯带着心腹王承恩上吊自杀于景山。李自成在紫禁城武英殿登基。不久,吴三桂率领的大军抵达北京郊外。李自成败退出城。离开紫禁城时,根据牛金星建议,效仿西楚霸王火烧阿房宫放了一把大火,包括太和殿在内,紫禁城70%的建筑被烧毁。我们今天看到的紫禁城古建筑,大部分都是清代复建的。


末代皇帝溥仪太和殿登基(1908年)

慈禧掌握权力之后,选择溥仪作为清朝皇帝的继承人,以便通过垂帘听政方式来统治国家。1908年冬,年仅两岁的溥仪从京城什刹海北岸的醇亲王府被抱入宫。溥仪入宫第二天,光绪帝于晚6点33分暴毙于瀛台涵元殿。光绪死后不到20小时,慈禧也去世了。1908年12月2日,溥仪登基仪式在太和殿举行。清末进士金梁所写的《光宣小纪》记载,坐在太和殿宝座上的溥仪当时吓得哇哇大哭。旁边是他的父亲载沣,慈禧封的摄政王,着急得满头大汗。载沣拿出了一个小玩具——布老虎,哄着溥仪说,“别哭啦,很快完了”。很多在场的大臣听到了载沣的这番话,认为不吉利,这是暗喻大清快完了。溥仪被小老虎哄得不哭了,这种布老虎在民间被称为“傀儡虎”。这又暗喻清廷以后是傀儡政权。由此可知,太和殿见证了清朝没落时期政权的最后一次更迭。


八国联军在太和殿胡作非为(1900年)

19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杀洋人、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等,致美、俄、日多国不满。1900年5月28日,日本、俄国、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八国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6月21日,清政府以发布上谕的形式对外“宣战”。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与光绪仓皇西逃。8月28日,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搞了个“国际大检阅”。这些来自八个国家的侵略者,穿着各自不同的军服,吹着不同的号角,奏着不同的乐曲,举着不同花色的国旗,在只有中国皇帝才能走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缓缓前行,耀武扬威。随着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的还有外国的使馆人员和记者。他们和联军登上了太和殿的台基,站在太和殿前留影,并在太和殿内为所欲为。看到喜欢的东西顺手牵羊。英国人普特南在《庚子使馆被围记》这么描述:“遇同行者与俄官,个个衣服口袋凸出甚高,面有得意之色。”


袁世凯破坏太和殿的建筑风格(1915年)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后,溥仪搬到了乾清门以北的后宫区域,而包括故宫三大殿在内的前朝则由民国政府占用。后来,袁世凯想当皇帝,恢复帝制。在登基前,准备了宝座、龙袍、玉玺等皇帝专用物品,并对三大殿的建筑风格进行了更改,如把三大殿黄瓦改为红瓦,把太和殿改为承运殿、把中和殿改为体元殿,把保和殿改为建极殿,对大殿内的柱子加赤金,并饰以盘龙云彩等。他还下令把前朝所有宫殿匾额上的满文去掉,改为汉文。


见证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既然日本宣布投降了,那么就得举行个仪式,让全世界见证一下。于是,全国设立了15个受降区。其中,日本华北方面军向中国第11战区投降的仪式,被选在了太和殿前进行,时间为当年的10月10日。其实,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日也是10月10日。受降仪式开始的时间定在10点10分。中方代表是国民党军委会第11战区孙连仲上将。中国官员和盟军代表有300余人。日本人的代表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日军将领代表共21人。那一天,据说太和殿广场挤了约10万民众。其实,当天太和门、午门、天安门也挤满了民众。受降仪式开始,首先,景山上军号长鸣,会场上礼炮响起,全体人员默哀,纪念抗战中牺牲的烈士。随后,孙连仲将军从太和殿迈出,进入受降仪式地点,即太和殿前。随后,根本博等21人由昭德门进入受降仪式地点。孙连仲将军命令根本博在受降书上签字,共三份。根本博在投降书上签字后,呈给了孙连仲将军。孙连仲将军签署了“同意受降”的意见。随后,根本博一行交出战刀并退出会场(其中部分战刀现在保存在国家博物馆)。此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呼声响彻云霄。同时,一架盟军B52式轰炸机在太和殿广场上空飞过。全场军乐齐鸣,众将士向国旗致敬。孙连仲将军率领众将领迈入太和殿,大家打开香槟,共同欢庆这历史的重大时刻。10点35分,受降仪式结束。尽管整个仪式只有25分钟,但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广场上民众情绪激昂,久久不愿离开,孙连仲将军走出会场,驱车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呼“万岁”。


太和殿大修(2008年)

太和殿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历来是万人瞩目的大事。2006年—2008年,故宫博物院对太和殿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大修。这是太和殿在1697年建成后的首次大规模修缮。太和殿大修的主要内容包括:屋顶揭取瓦面,更换糟朽的椽子和望板,再重新铺瓦;支顶局部下沉的梁架,并紧固松动的铁箍;检修斗拱,填配补齐局部缺失的斗拱构件;修补松动的墙体,并对局部脱落的墙皮重新抹灰;对与墙体相交的柱子进行检查,采用传统方法替换柱根糟朽的

位置;对松动、挪位的台基石进行修补、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外檐重新作油饰彩画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为2008年大修后的样子。太和殿大修,反映了中国古建筑保护人员具备了对文物采取及时有效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华章

第二章 装修

第三章 柱架

第四章 斗拱

第五章 屋顶

第六章 陈设

第七章 色彩

第八章 地面和墙体

第九章 江山稳固——基础

附录 工艺和运输

拉页 太和殿大修前后示意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