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预约合同制度研究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1314722
  • 作      者:
    朱晓东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预约合同被律师们成为“魔鬼的发明”,因此极易引发争议。《民法典》首次在我国民事法律中规定了预约合同,与既有司法解释和相关典型案例共同构成我国预约合同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本书追溯预约合同制度在民法发展史上的来龙去脉,检讨两大法系对预约合同的不同理解,分析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对预约合同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了预约合同义务群的观点,并对预约合同的几个重大争议问题提出了兼具学生创造性和实践合理性的解答思路。
展开
作者简介
  朱晓东,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学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民法学硕士,美国Chicago-Kent法学院比较法LL.M.,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法学博士,目前本人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进行访问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主张通过类型化的法学方法来分析和建构我国的预约合同制度。我国新出台的《民法典》中关于预约合同的规定比较简单,而以往立法中并无关于预约合同的规定,预约法律制度系通过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建立。而且如本书所主张,因为我国民法依循德国民法脉路,所以德国民法上不重视预约制度的思维模式也影响了我国民法立法和学说上对预约制度的研究深度,国内法学界对预约的构成和效力争论频仍。然而,预约制度在市民生活实践和商业实践中运用甚广,大量买卖合同预约、意向书、框架协议等纠纷案例层出不穷。在个案裁判中,我国法院在无成文法的情况下开始在个案判决中摸索出一些创造性的关于预约合同的裁判规则,深值含咀。然而,这些自发性的司法实践并无体系性,远未达到学术层面的思考深度。正是在上述学术和实践背景之下,本书深入研究了大陆法系的预约合同传统,并与英美法系的临时协议理论进行比较,同时广泛采集了我国各级法院关于预约合同的大量司法案例,归纳我国法院对同类问题的解决进路,最终提出以类型化的思路建构预约合同制度体系,并以此制度体系解决预约合同个案中的疑难问题。
展开
目录
绪论预约疑题及解答思路

第一章预约的概述

第一节预约的概念

第二节预约的历史流变

第三节预约的价值理念

第二章预约的法律构造

第一节预约的构成

第二节预约的生效

第三节预约的效力

第四节预约合同义务群

第三章预约的类型化

第一节类型化的方法论

第二节预约的类型化转向

第四章预约的内部类型序列

第一节关于预约的内部类型的观点

第二节预约的类型扩张



第五章预约的外部类型序列

第一节预约与本约的关系

第二节预约与意向书的关系

第六章预约的违约责任

第一节预约违约责任的构成

第二节违反预约的强制履行

第三节违反预约的损害赔偿

第四节预约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

第五节预约与定金

结语我国预约合同的法典化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