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智觉醒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611526
  • 作      者:
    史蒂文·约翰逊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妙趣横生地讲述了脑科学前沿知识与我们生活的关联,作者对自己的大脑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以找出大脑内部真正发生的事情,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更好地看懂他人?在爱与性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神经化学过程?为什么音乐能打动我们?那些突破性地想法从何而来?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本书作者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克莱尔赞誉有加,《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TED超人气演讲者,被誉为“科技界的达尔文”。本书为《发现》《出版人周刊》《华盛顿邮报》《卫报》力荐好书,获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语言本能》作者史蒂芬·平克倾心推荐。

本书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生物学杂志》执行主编周加仙老师精心翻译。为读者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科普盛宴。


展开
作者简介

史蒂文 约翰逊(Steven Johnson),美国著名科普作家,被誉为科技界的达尔文,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盛赞,被《展望》誉为“数字化未来十大思想家”之一,TED演讲者。他的作品多聚焦于心理学、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代表作有《伟大创意的诞生》《助燃创新的人》《我们如何走到今天》等多部畅销书,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

他的作品多次出现在《发现》《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国家》《纽约客》等报纸杂志中。他创建了三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网站,你可以登录www.stevenberlinjohnson.com获得更多个人信息。

 

译者简介:

周加仙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员,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生物学杂志》执行主编。2011年,担任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学会执行理事、中国教育学会脑科学与教育分会理事,在我国最早提出教育神经科学的学科概念并做了系统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在这本书中,作者巧妙地描述了是什么使脑科学成为人们追求自我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自己的大脑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以找出大脑内部真正发生的事情。他在书中问道:

我们如何看懂他人?

在爱与性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神经化学过程?

为什么音乐能打动我们?

那些突破性地想法从何而来?

作者通过与神经病学家、心理学家等人的对话,向我们展示了理解脑科学的变革力量,帮助读者更好地养育子女,改善人际关系,最终改善生活。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凝视着一双眼睛,扫视着眉宇间的弧线和内双的眼皮,试图判断它们发出的是挑衅还是恐慌的信号。我只能对着电脑屏幕上呈现的矩形照片做出判断,照片上只有一双眼睛,没有嘴巴或身体,也没有手势或语调的变化。当我完成了我的判断——这是一组挑衅的图片后,屏幕上弹出了另一组图片,我将继续进行测试。

这一巧妙的反向眼神测试(reverse eye exam)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西蒙·巴伦 - 科恩(Simon Baron-Cohen)设计的。测试中,你将会看到 36 组不同的眼睛,有些笑得皱起了眉头,还有些凝视着远方的地平线、陷入沉思。每一张图片的下方是四个形容词选项,如:

苦闷沮丧(despondent)

若有所思(preoccupied)

小心翼翼(cautious)

懊丧后悔(regretful)

或者:

怀疑(skeptical)

期待(anticipating)

指责(accusing)

沉思(contemplative)

你的任务是选择最符合这张图片的形容词。那扬起眉毛,是表示怀疑,还是指责?这些眼睛来自不同的人,它们有的饱经风霜,还有的则涂了睫毛膏和眼线。这些表情的细微程度令人惊讶,我逐一翻看这一张张图片,我感觉自己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人的眼睛,我为人们的眼神交流所传递的信息范围感到惊讶。

然而,这个测试最终检测的并不是关于眼睛表达情绪的能力,而是关于一些令人印象深刻却又极易被忽视的东西:只依赖瞬时线索,大脑阅读信号、窥视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在智商测试(IQ test)或学业能力评估测试(SATs)中,你并不会遇到这样的考题,但是这里检测的这种心智能力却和我们其他的认知能力一样重要。事实证明,人类大脑进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具有模拟其他人大脑中发生的心理事件的能力。

可能你会有这样的经历:你与同事或同伴参加了一场社交聚会,比如在公司的假日派对上,你遇到了一个竞争对手,你们表面上很要好,但背地里却存在一种双方都无法否认的竞争关系。刚遇到你的同事时,你们像往常一样开着玩笑。但不久之后,他向你承认他的职业发展出现了问题:也许是他在工作中失去了一个大客户,也许是奖学金申请被拒了,抑或写的一些短篇小说被退稿了。总之,都是坏消息。听到这样的消息,作为朋友也许应该表示关心和悲伤,但当他传达了这一消息时,你却只能故意扭曲面部来做出这样的表情。

问题是,你和他只是表面上的朋友。背地里,你则是一个想要对这个消息咧嘴大笑、幸灾乐祸的竞争对手。所以在那一刹那,当你听到他吐露那些与其命运有关的音节,他的语调甚至在话音未落时就透露出失望时,你露出了一丝笑容。

随后,一场复杂的内心活动开始了。当你的脸上装出一副尽职的关心时,你发现他的脸上闪过一瞬间的惊讶,好像在说:“你刚才在笑吗?”也许他的目光突然锁定在你的瞳孔上,或者他在说到一半的时候停顿了一下,好像有什么东西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这时,你心想:“他看到我的笑容了吗?”当你表示慰问时,你不禁会想,自己的话听起来是不是太残忍,而不是一种安慰。“他会认为我在假装同情他吗?以防万一,也许我应该冷淡一点。”

你应该很熟悉这种心中内在的对话,即使你是那种永远不会对别人的失败幸灾乐祸的人[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记录了这些微妙的互动]。要激发我们内心的这种对话并不需要像柴郡猫(译者注:英国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一只一直咧嘴笑的猫,它总是带着平静、诱人的微笑来掩盖自己胆怯的个性)那样的笑容。想象一下,两个还没有确认恋爱关系的人之间的对话,一方会担心自己在鼓起勇气表白前面部表情就会透露出爱意。有时,这种内在对话会喧宾夺主地盖过人们的对话,双方都在揣测对方的想法,导致谈话不自然。

这种无声的谈话(silent conversation),比如一闪而过的笑容、瞬间辨认出来的眼神、关于他人动机的暗自揣测,对我们来说太自然不过,以至于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未意识到自己陷入如此复杂的交流中。如此自然地产生复杂的内心独白,依赖于我们大脑中专门处理这种社会互动的部分。神经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心智阅读”(mindreading)——它并不属于超感官知觉,而是基于一种更平凡,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感觉,对他人的想法进行有理有据的猜测。心智阅读是我们的本能,相较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我们可以更容易且更细致地进行心智阅读。我们对他人的想法进行假设,就像我们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一样容易。

……


展开
目录

序言  卡夫卡的房间

第一章  心智的视角

第二章  我的恐惧集

第三章  请注意

第四章  痒中求生

第五章  激素在说话

第六章  扫描你自己

结语  广开心智

注释

参考书目

致谢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