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0119446
  • 作      者:
    [美]格雷丝·勒博,[美]芭芭拉·凯恩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²  与年长父母相处的实用指南

本书聚焦两代相处难题,帮助身心疲惫的你建立更健康的陪伴心态,为深感焦灼的你提供更务实的应对建议。

作者归纳出六大类型父母行为模式,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帮读者评估“父母是否真的难相处”。25个经典案例以父母的问题行为和子女的应对模式展开,在反思和梳理清楚立场和原因后,作者会带你以富有智慧的语言范式进入情景演练。案例之间环环相扣,不管父母是老后难相处,还是持续一生的人格模式,书中都有贴切的应对策略和温馨小贴士。也许你会获得摆脱恶性循环的力量,也会还会变得更爱父母呢。

 

²  作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两位作者皆为资历超过30年的社工师,接触过很多类型的“问题父母”。阅读本书,首先获得的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意识到原来有那么多人跟你有同样的处境,会让你感到如释重负。其次就是身临其境的感受,熟悉的语言和行为模式出自作者的看护经历,因此你会看到更有针对性的建议而非宽泛的理论和模糊的概念。

 

²  成年子女视角

面对难相处的父母,请先训练自己的同理心。了解父母看似“麻烦行为”的根源,往往是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然后运用这层理解,改shan你与父母的相chu方式。重新认识父母的“自作主张”和不被接受的“为你好”,审视自己的沟通模式;同时以平和的心态陪父母面对老年课题,也接纳自己的不wanmei,父母很难改变,但你可以选择和他们不同的道路,尽力照顾好未来的自己,学习优雅地变老……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来自专业人士的与年长父母相处指南,两位作者有30年以上的老人看护经验,面对过许多难相处的父母,他们会帮助你与家中长辈实现更顺畅的沟通。本书针对一些复杂案例提供了中肯的建议,还有关于“如何陪父母面对老年课题”和“如何陪自己优雅变老”的贴心指南。也许你不能wanquan改变父母,但至少可以从愤怒、懊悔、内疚、自责的恶性循环中逃脱出来,学会接受这yiqie,尽可能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并不再步父母后尘……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父母老后真的很难相处

    希望你确实有花几分钟时间完成“父母的难相处程度有多高”调查问卷,并得出分数;倘若没有,最好能回头仔细完成,因为这份调查问卷能让你从各种问题行为判断父母的状况。再者,本书针对调查问卷的6 大类型各个击破,因此明白父母所属的类别,你将能从中获得更多帮助。

    为面对父母时感到束手无策的你提供有效指引,是我们撰写本书的出发点。我们各自拥有25 年以上社工师的资历,为老年人及其子女提供从咨询到看护管理的全方位协助,比如帮老人家找到居家看护等服务,或是辅导家人做出是否搬家、搬到何处等这类重大决定。

前来找我们晤谈的成年子女当中,至少超过半数认为自己的父母很难相处。比例如此之高,原因不难理解:如果父母开明又好沟通,即便面临棘手状况,你自己也能帮他们解决;而当父母的行为与调查问卷中的项目有若干符合,甚至让你万念俱灰时,你就会选择寻求专家帮助。正因为有过协助数百位这种类型老人家的经验,我们才得以制作出有关老年人问题行为的完整调查问卷。

大多数老人家在其成年子女心中一直是很难相处的,这不仅使亲子关系蒙上阴影,子女的一生更是深受困扰。有些子女因而选择与父母保持距离,甚至不闻不问,但当父母老弱而被迫出面照顾时,却发现父母过往的问题行为不仅未曾消失,还因为老来病痛和晚年生活的失落而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子女过去的情感包袱一直都在,蠢蠢欲动。父母也可能因不堪疾病、伤痛等打击,到了老年才变得难相处。若是如此,老人的症状便颇有机会随着时间流逝或适当治疗而恢复,不像终生习性那般难以摆脱。但也有例外,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或严重中风这类慢性疾病造成的脑部损伤,尽管面对这种情况有些简单的应对之道。

本书汇集了多年来我们协助成年子女度过此种困境的经验,它也能帮助你。也许你深信没人会比自己的母亲更难缠,我们则盼望通过书中的各种案例,你能从中发现扭转局面的新曙光。

与父母相处上的困境仍然有解

父母的难相处让你无计可施,彼此的关系看来再难改善。请先别绝望,几乎在任何情况下,或多或少仍有补救之道。你不也是抱着一线希望才打开本书的吗?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子女,首先必须了解问题并不在某一方。你若只聚焦在父母的问题行为上而没想到彼此间的关系,便很难走出困境。一般而言,麻烦人物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旁人眼中的形象,反倒经常觉得别人很有问题。

即便父母明白自己的个性偏差,但谁更希望看到改变呢?更要紧的是,谁更有调整空间呢?当然是你——尤其如果你的父母已经一辈子都这样的时候。

此书的作用之一,是让你看到这令人痛苦的亲子关系是有可能突破的。前来找我们咨询的子女们无一不感到陷入僵局,无论试图做什么或如何尝试,情况永远不变。父母使他们抓狂,而他们每次都以同样的方式回应,然后又不断得到父母的负面反馈。继续阅读,你会看到一个又一个例子。

扭转局面,意味着重新认识你与父母之间出了什么差错,以及该如何补救。也许你是个彻底的乐观主义者,曾经不断尝试改变你母亲,坚信只要如此,你们的感情即可升温。也许相反地,你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主义者,对父母的任何改变皆不抱希望,只是万念俱灰地顺从他们所有的要求,或者干脆断绝往来。

本书将为你的无能为力指一条出路。也许你对自身处境尚无清楚的自觉,此书能帮助你厘清,让你了解父母的问题,进而使你能够更加包容并关心父母,同时也能更自由自在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但请谨记:这绝非一蹴而就。就像所有值得努力达成的目标,你得付出时间和耐心,并且辛勤耕耘。

我们的一位客户后来已经能够说:“以前我总认为自己有毛病,不能像朋友那样爱自己的妈妈。现在我终于明白,那是因为我妈很难相处。她总是爱挑人毛病,对我也不例外,我怎么做都不对。虽然我并未因为有此认知而变得比较爱她,但我已经可以接受她是个缺点很多的妈妈了。”

 

书中的许多例子显示,成年子女可将父母的问题行为归结于背后的深层原因。这层体认绝对有助于改善你与父母的相处模式。我们也发现,即便不了解背后成因也没关系,明白父母的行为有其背景因素才最重要。这能让你懂得父母并非任性妄为或存心找碴,他们其实是不由自主的。也许母亲一生饱受某种人格障碍之苦,尽管如此,她仍不断设法加以控制,度过许多风风雨雨,但随着迟暮而来的身心疲惫,这个包袱终于令她难以负荷。

有此体认之后,你就能以崭新的视角看待父母。你会变得不再那么容易生气,并且比较有同理心。你会学着不再耗费心力去改变父母,而是寻找有建设性的、实际的方式接纳他们。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了许多客户,也希望能借此书助你一臂之力。


 


展开
目录

前言

本书架构

1依赖型父母

你跑到哪里去了?

2泼冷水型父母(上)

昨天我还是全世界最棒的儿子,今天却变成没心肝的东西。

3泼冷水型父母(下)

我不需要你们教我怎么做。

4自恋型父母

我妈是太阳,其他人不过是绕着她转的行星。

5控制型父母

每天早上9点准时打电话给我。

6自毁型父母

我爱吃多少就吃多少。

7恐惧型父母

我妈总怕我生病,只要我流一点点鼻涕就帮我请假。

8陪父母面对老年课题

失落、哀痛和悼念

9陪自己优雅快乐地变老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