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呈现了澳门丰富多样的民俗信仰。每年农历二月至九月,澳门民间都会举行相关节诞的祭祀仪式和贺诞活动,如二月土地诞、包公诞,三月北帝诞、妈祖诞,四月鱼行醉龙节、浴佛节、谭公诞等等。很多节诞较好地传承了传统的贺诞仪式和祭祀习俗,有些甚至被列入中国国家ji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外,有许多人在默默地做着这些非遗的保育和传续工作,其中有几位已成为中国国家ji非遗传承人,如“妈祖信俗”的陈键铨,以及“哪吒信俗”的郑权光和叶达等。相信本书所呈现的内容和精神对内地读者来说或许有一些借鉴意义。此外,本书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相当的史料价值。
澳门每年不同时段进行的仙佛节诞活动,大都传承了百年甚至数百年,时至今日,依然年年举办,热闹非凡。节诞的不少项目已列入或正在申报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年节诞》一书对澳门土地诞、包公诞、北帝诞、妈祖诞、鱼行醉龙节、浴佛节、谭公诞、哪吒诞、鲁班诞、观音诞、关帝诞、康公诞、华光诞等13种百年节诞活动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相关庙宇的庙祝或有关负责人的深入访谈,鲜活地展现了澳门庙宇文化及百年节诞的历史与现况。书中附有大量节诞活动及庙宇图片,书末所附访谈主题、叙述者名单、访谈日期和地点等“口述历史资料”,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天后宝诞——社区神的信仰力量
(梁锦英/整理)
根据陈炜恒先生所著的《庙宇丛考》,天后是澳门渔业的守护神,也是澳门影响最大的行业神,亦是水上人崇拜的重要神祇。澳门供奉天后的庙有六家:莲峰庙、妈阁庙、普济禅院、渔翁街天后庙、氹仔天后宫、路环天后古庙。[1]其中以妈阁庙每逢农历三月廿三日的天后诞神功戏为澳门本地最隆重的庆祝活动。
天后信仰长盛不衰的原因
天后文化是澳门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信仰之一,数百年来,天后信仰一直长兴不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民间相传不断的阿妈显灵之说不无关系。
据澳门妈阁水陆演戏会会长侯榕根先生回忆,四十多年前,在天后宝诞演神功戏替“阿妈”(即妈祖娘娘)贺寿时,曾发生戏棚起火的事故。当年搭戏棚的材料与今天的不尽相同。过去使用葵叶,就像下雨穿的蓑衣般。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葵叶已逐渐被尼龙等新兴材料取代。正因为过去使用的是葵叶,容易着火,且宴席之时正值东北风,火势顺风而起,一下子就会烧至“大庙”(即妈阁庙)。火势本来凶猛,但烧至石狮子石级处时,风向即刻转为西南。侯先生在访谈期间忆起此事,当即呼喊“阿妈真是灵!”事后有解释,因为妈阁山的山势走向,风向立转,大庙顿时处于背风的角度,火势得以及时扑灭。
侯先生对阿妈的诚敬,正是普罗大众心目中妈祖灵验的展现。
妈阁庙天后宝诞的庆祝仪式
根据澳门妈阁水陆演戏会理事长陈键铨介绍,天后宝诞的庆祝活动历时四日五夜,始于农历三月廿一日下午,终于廿五日晚。具体流程如下:
廿一日下午三时,演戏会主持开缘簿仪式,揭开天后宝诞庆祝活动的序幕。据介绍,庆祝活动前,该会工作人员向善信募集资金时,于缘簿记下所捐数目,收集后于廿一日进行开缘簿仪式,公开宣读善信捐赠数目,排出捐款数目最多的前五位。其后是祈杯仪式,获胜者可以把供奉阿妈的神龛捧回家供奉一年,次年今日,再将之奉回大庙。再然后则是舞狮,使气氛更加活跃。到六时则是神功宴开围的时间。饭后,晚八时,即欣赏第一场大戏——《六国大封相》。廿二日晚十一时即为子时,步入正诞,即在戏棚做贺寿的仪式,戏班演上一出《八仙贺寿》。廿三日下午演出《天妃送子》,据演戏会理事长指出,这是神功戏必演的剧目。当晚举行颁奖仪式,颁奖对象就是廿一日开缘簿活动中得悉的捐款数目最多的五位善信,他们将获得演戏会所赠的纪念品一份。
接下来两日下午和晚上将分别继续上演神功戏。
天后宝诞与妈阁社区
采访过程中,演戏会两位负责人始终强调信仰在天后信仰中的分量。他们不经意的口头禅“真是托赖阿妈!”“阿妈真是灵!”真实地道出他们心中的所信所想。难怪正如他们所说,他们数十年来义务筹备神诞的庆祝活动,乐此不疲,甚至自付交通费,每年耗费大半年时间筹备,可见群众参与的自发性相当强。
“旧时的戏曲演出,以敬神为正宗,人随神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戏剧歌舞既有原始娱神的遗存,又有后增的娱人的成分。”[2]虽然信仰在街坊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澳门妈阁水陆演戏会的负责人在选戏的时候,总是以观众的口味为核心,而不是阿妈。他们对于为什么要以演戏的方式给天后娘娘贺寿,实在道不出所以然,亦无深究的意思。他们对此也直言不讳。可见,这种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宗教最原初的意义,却更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但恰恰是这样一种无意识,联系了妈阁社区的一众街坊,这么多年来,这一直是妈阁社区内最大型的集体活动。这意味着这种具有宗教功能的神诞庆祝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地发展成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文化活动,特别是在联系、凝聚社区方面发挥着积极、正面的作用。
正如理事长所言,以前没有演神功戏的庙宇现在都开始演了。他指出演神功戏使庙宇和整个节日的气氛都大大不同了,能凝聚人气。“如果在戏院演,支出可以更少。但完全是两回事来的。现在在庙前搭棚需时起码二十多天,做五日戏就得拆了。但这个价值是不能简单计算得出的。虽然花很多钱搭棚做戏很辛苦,但我们仍积极争取。”
结语
天后宝诞是妈阁街坊最大的定期性社区集会,是妈阁社区集体娱乐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天后娘娘是传统妈阁社区的集体象征,对阿妈的崇拜仪式在过去一百年间已经成为社区宗教生活的中心。天后娘娘早已成为妈阁街坊心目中最重要的社区神了。
[1] 陈炜恒:《庙宇丛考》(上卷),澳门传媒工作者协会,2009,第209 页。
[2] 申小红:《明清佛山庙会的酬神戏──以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为考察中心》,载《民俗风情》。
一方水土——澳门的土地诞 1
永留人间的正气——包公诞 23
氹仔北帝——那一方护佑神 35
天后宝诞——社区神的信仰力量 49
四月八,条条醉龙舞起来——澳门“鱼行醉龙节” 57
洗涤心灵的细雨——浴佛节 71
光辉岁月——谭公诞 85
镜海沐深恩——澳门哪吒诞 99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澳门的鲁班诞 133
观音菩萨——历史与澳门民间崇拜 143
忠义仁勇关圣帝君 159
康公诞与内港的同步变迁 171
火神的护佑 —— 华光诞 181
附录
宣教传承节庆内涵 197
庙宇传统适度保留 198
本澳四人入选非遗传承人推荐名单学者冀加强保育传统文化 199
四澳人上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201
口述历史资料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