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瘦一些国家单边贸易政策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面临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的严峻挑战,美墨、日韩等重要经济体贸易关系发生变化。在全球货物贸易秩序收到挑战、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服务贸易成为稳定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一章综合篇:全球服务贸易
发展指数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课题组:李俊、王拓、李西林、朱福林、孙铭壕、张琼、王舒曼等。第一节服务贸易发展指数理论基础一、相关理论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由此成为21世纪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提出“服务贸易”这一概念。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转型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所推动的产业结构重点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过渡,服务贸易不仅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据相关研究显示,服务贸易对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大于农业和工业。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2001)的研究表明,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的出口成正向关系,而与进口成反向关系。在出口中,服务出口的比重对国际竞争力的正向作用最强,工业次之,农业最弱,这说明在出口总额中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越大, 一国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在进口中, 服务进口所占的比重对国际竞争力的反向作用最弱, 工业次之, 农业最强。可见, 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 服务贸易对于国际竞争力的益处均大于农业和工业。 郑吉昌、夏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探讨》,《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12期,第15—18页。(一)服务贸易概念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简称,指的是以服务作为商品进行跨国交换的经济活动,核心是以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为基本要素的服务交易。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所下的定义, 服务贸易包括四个方面: (1) 跨境服务。从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其中的“跨境”是指“服务”过境,通过电讯、邮电、计算机联网等实现,人员和物资在现代科技环境下一般无需过境。其总体上要求服务提供者要有服务的规模、管理和技术优势。(2) 境外消费。一成员方消费者到另一成员境内接受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如国际旅游, 主要依赖劳动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3) 商业存在。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方领土内提供的服务,即商业存在模式。它是4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服务贸易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它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和直接投资,即允许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商在另一成员方境内投资设立机构并提供服务,包括投资设立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该机构的服务人员既可以从提供商母国带来,也可以从东道国雇佣。其比较优势取决于各国横向比较的行业经营实力和水平以及目标市场的同行业开发状况。(4) 自然人流动( 如劳务输出)。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领土内提供服务。进口方允许个人入境来本国提供服务。其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的素质, 主要依赖于国家的教育和培训水平。
表1—1《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有关服务贸易的界定
定义举例跨境交付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服务的交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通过电话、传真、因特网或其他计算机媒体的联接,通过电视、邮件或信使方式发送文件、软盘、磁带等。此外,支持货物贸易的运输服务本身就是越界提供服务的实例。函授课程和远距离诊断则是另外的实例续表定义举例境外消费一成员消费者到另一成员境内接受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旅游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和看戏即是典型的境外消费实例。非居民人员的医疗以及在境外学习语言课程则是境外消费的另外两个实例。境外船只维修这样的活动也包括在内,因为只有消费者的资产迁往或位于境外,才可获得这样的服务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提供服务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则,“供应某种服务”包括生产、经销、营销、销售和交付。在境外某一市场的商业存在不仅包括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法人,而且包括具有相同特征的法律实体,例如代表处和分支机构。这种服务贸易往往与对外直接投资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最重要的服务贸易形式,特别是从其未来的发展来说。但它涉及的问题较多,不仅涉及服务者的跨越国界,还涉及另一国家的国内政策问题外资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以及外国银行的分行或附属机构提供的服务都是通过商业存在供应服务的实例自然人
移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领土内提供服务。这种形式一般与第三种形式相联系而存在,有时也会单独存在,即入境的自然人可以是外国服务提供者的雇员,也可以是以个人身份提供服务的服务提供者如外国医生或教师的短期就业,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调动,更普遍的是国外分支机构中的外籍员工的短期就业。其他实例有建筑工人或有偿家政服务人员的短期就业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二)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文献综述1国外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国外学者对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比如巴格瓦蒂(Bhagwati)(1984)把34个国家根据人均收入分为6个组,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一国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越高,则劳动力回报与资本回报的比例就越高,即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服务成本高,而资本密集型服务成本低,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Bhagwati,J N 1984“Why Are Services Cheaper in the Poor Countries?”,Economic Journal,Vol 94:279-286。由此可知,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有优势,而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有优势。霍克曼(Hoekman)和卡森蒂(Karsenty)(1992)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分析了不同收入国家在服务贸易上的比较优势,结论表明人均收入在6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在服务贸易上拥有较大优势。 Hoekman B, Karsenty 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 Services,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1992, 10(3):211-236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Hardin等(1997)指出,FDI在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把FDI在服务贸易相关产业股票和流动市场上的价值算上,其对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将会更大。 Hardin, A and Holmes, L 1997 “Service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dustry Commission Staff Research Paper, Canberra,NovemberMarkusen等(1999)指出,由于服务的不可贸易性或者贸易的高成本,外商直接投资是在国际间进行服务交换的最好方式。 Markusen, J R,Rutherford, T F and Tarr D G 2000“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Services and Domestic Market for Expertise”,NBER Working Paper No 7700霍克曼和布加拉(Braga)(1997)阐述了技术进步对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他们指出,在电信业中,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提高服务的可贸易程度,使得信息集中的服务活动的生产和销售更加便利。 Hoekman,B and Braga,CP 1997“Protection and Trade in Service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1747托里(Tori)等(2001)利用美国和其27个贸易伙伴的数据分析了贸易额、主权信用评级和汇率三个因素对美国银行服务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大的贸易额和较高的主权信用评级会减少美国银行服务的出口,而汇率市场的压力会增加美国银行服务的出口。 Tori,CR and Tori,SL 2001,“Exchange Market Pressure,Sovereign Credit Ratings and US Exports in Banking Services”,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Vol 29:48-62丹尼斯(Denise)等(2006)在一个标准的CGE模型中引入不完全竞争的服务部门,指出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产生正的竞争效应、产品种类多样化的效应和服务部门效率提高的效应。2国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相关文献韩军(2001)研究了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因素除了自然资源禀赋外,最根本的因素还是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 韩军:《人力资本要素与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国际经贸探索》2001年第3期,第38—41页。李静萍(2002)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物出口对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服务贸易的巨大机会。 李静萍:《2002影响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因素》,《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1页。贺卫等(2005)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可以表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实证分析可知,我国人力资本、城市化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方面有重要影响, 并且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最大, 城市化因素的影响次之, 外商直接投资因素的影响最小。 贺卫、伍星、高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2期,第43—47页。赵景峰等(2006)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有促进作用。 赵景峰、陈策:《2006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世界经济》,第8页。李杨等(2008)得出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规模这两项因素与服务贸易规模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的结论。 李杨、蔡春林:《2008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第5页。赵明亮等(2008)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对服务进出口额有显著的正影响。 赵明亮、何婷婷:《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4(1)期,第42—46页。陈文婷等(2008)选取服务业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科学技术投入、货物贸易额、城市化水平、汇率这些变量研究它们对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影响,结果表明货物贸易、科学技术投入对服务贸易出口额有正影响且影响较大,其他因素也有正影响,但是汇率与服务贸易出口负相关且影响不大。殷凤等(2009) 尝试选取多个变量作为影响因素,利用实证检验全面考察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他们利用1990—2005年14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采用“Panel Data回归分析方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商品出口额、服务开放度和国内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进出口均有显著正效应。 殷凤、陈宪:《2009年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第2页。庄惠明(2009)发现人口结构素质、货物出口总额和第一产业生产率对服务出口额存在正向关系,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为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则没有显著影响。 庄惠明:《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9年第3期。陈虹(2009) 的研究结果显示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与人力资本对两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显著正效应。 陈虹、章国荣:《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10期。王永宁(2009)的研究得出,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与人均资本、FDI、服务业占比、市场占有率之间存在正相关,与城乡差距负相关。 王永宁、王旭:《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09年第7期。刘宏和梁文化(2017)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服务贸易开放度与北京市服务贸易竞争力关系较为密切。 刘宏、梁文化:《北京市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第51—62页。谢国娥等(2016)对台湾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表明,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货物出口总额、人力资本均对台湾地区服务贸易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本地服务业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的影响最为明显,而FDI对台湾地区服务贸易的出口具有反向作用。 谢国娥、莫晓洁、杨逢珉:《台湾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6年第2期,第124—134页。杨巧(2018)利用全球152个国家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 杨巧:《互联网普及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来自全球152个国家的经验证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第62—71页。 3服务贸易竞争力及指标体系相关研究针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探讨,国内部分学者是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的框架下进行的。郑吉昌、夏晴(2004) 郑吉昌、夏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探讨》,《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12期,第15—18页。、万红先(2005) 万红先:《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国际贸易问题》 2005年第5期。、卢素梅(2006) 卢素梅:《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相关性分析》,《北方经贸》2006年第12期。、肖德和叶茂升(2010) 肖德、叶茂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第81—87页。的研究均立足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并将该理论与服务贸易相结合,阐述中国服务贸易的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结论。程大中(2000)通过对比中美之间服务业就业人数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关系, 得出在开放经济中,服务业就业人数对服务贸易出口收入具有正效应。孙秀丽和隋广军(2015)通过对2000年以来中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发现中欧服务贸易行业优势及其变动呈现不同特点,即欧盟新兴服务贸易竞争力稳步递增,中国部分新兴服务贸易竞争力持续递增,但速度不足,中欧新兴服务贸易差距显著;中国建筑服务竞争优势明显,旅游服务竞争优势迅速丧失,中欧传统服务贸易虽差距较小,但差距在增大。 孙秀丽、隋广军:《中欧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15年第1期,第4—15页。综合前期研究成果,本书根据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特点,构建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如图1—1所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影响因素侧重点不同于货物贸易,相对来讲,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更多地体现在人力资本与软环境,以及现代化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专业知识上。图1—1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模型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总之,服务贸易竞争力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较多。目前,学术界还未对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达成统一意见,通常是根据研究侧重点需要以及数据可得性,选取相应的影响因素。二、指标体系设计(一)指标筛选通过梳理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意见及数据可得性,构造出五个主要指标,分别为服务贸易规模、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地位、服务贸易产业基础和服务贸易综合环境。第一,衡量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基础数据是进出口额。服务贸易只有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服务贸易总额与人均服务贸易额是衡量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指标。一般情况下,服务贸易总额和人均服务贸易额越大,就代表着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越强。第二,从结构角度来看,一国或地区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越高,说明一国或地区的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越重要,从而间接反映了该国或该地区的服务贸易多方面的实力。另外,在服务贸易内部,新兴服务贸易代表着服务贸易的知识、专业和技术含量,因此新兴服务贸易的占比是衡量服务贸易自身结构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第三,贸易强国必须具有一定的国际地位或国际比较优势。国际地位通常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来表现,因此应选取一国或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品的比重作为国际市场地位代表。衡量国际比较优势的方法有RCA指标法、TC指数法和TSC指数法等,这些指标测算后表现出的国际比较优势具有一致性,因此本指标选择较简易的TC指数。一般认为,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越高,一国或地区的服务贸易在其服务业产值中的比重也就越大,因此选用服务贸易额占服务业增加值的占比予以衡量。第四,从产业层面来说,一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始终是其服务贸易的基础,没有国内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就没有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波特“钻石”模型中,其中一角就代表了相关产业发展程度。为此,本指标体系选择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来衡量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五,从宏观层面来说,任何一个企业、产业的成长与发展都会受到本国国内环境的影响。服务贸易依赖服务业开放,如果服务业不开放,服务贸易就无从谈起。在开放的条件下,营商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服务贸易来说,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大大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因此,本指标选取服务贸易限制指标以及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代表服务贸易发展综合环境。(二)服务贸易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本书包含国际篇和国内篇两部分。在国际篇,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包含5个一级指数和14个二级指数;在国内篇,中国各省级地区及城市服务贸易发展指数包含同样的5个一级指数和17个二级指数。
表1—2服务贸易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表(国际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服务贸易规模指数服务贸易总额75人均服务贸易额75续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服务贸易结构指数服务贸易占比75新兴服务贸易占比75服务贸易地位指数市场地位(出口世界占比)75市场地位(进口世界占比)75竞争力地位(差额/总额)75国际化地位(服务贸易额/服务业增加值)75服务贸易产业基础指数服务业增加值75服务业劳动生产率75服务业增加值/GDP7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75服务贸易综合
环境指数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5营商环境指数(DTF)5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0
表1—3服务贸易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表(国内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服务贸易规模指数服务贸易总额75人均服务贸易额75服务贸易结构指数服务贸易占比75新兴服务贸易占比75服务贸易地位指数市场地位(出口全国占比)75竞争力地位(差额/总额)75国际化地位(服务贸易额/服务业增加值)75服务业增加值75服务贸易产业基础指数服务业劳动生产率75服务业增加值/GDP7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75固定资产投入服务业占比75续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服务贸易综合环境指数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2是否属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是否属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发展地区2是否属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等2资料来源:作者自制。三、补充解释目前,有关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或指标的研究众说纷纭,进行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测算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相关研究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指标的选择、测算方法等仍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本指标体系力求科学性、完整性、统一性,搜集尽可能多的指标以求真实地反映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但囿于有些数据的可得性较差,虽然有些指标确实值得纳入,但有的因为缺失太多或更新太慢等原因最终未能采用。例如,服务贸易有四种模式,第三种模式为商业存在,目前可以代替衡量服务贸易商业存在环境的指标为OECD的FDI Regulatory Restrictiveness Index,但由于该样本只衡量包括OECD国家和少数新兴国家,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中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未包括进来,因此也无法采用。另外,从方法上来看,虽然学术上习惯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原始数据提取并得到潜在指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年度不同往往造成因子分析法所提取的指标存在差异,即因子的提取在相同指标前提下因年度不同而不同,因此波动性较大。再者,鉴于全球价值链比较客观地衡量了贸易分工格局,学术界与实务界还比较关注全球价值链分析,但这种分析方法相对来讲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程度有限,加之这种方法在设计之初也是以货物贸易为主要对象,所以在货物贸易中运用该方法往往可以得到较为客观的结果。最后,虽然有诸多方面的不完善,但通过该指标体系,全球近百个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表现情况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第二节国别指数一、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概览发达国家服务进出口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增长迅速。2018年,世界服务进出口排名前十的国家中,除了中国和印度外,其余皆为发达国家。美国服务贸易位居世界第一。其服务出口总额为808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出口额的139%,为世界第一大服务出口国,同比增长4%。服务进口方面,其进口额达53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进口额的97%,同比增长3%。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美国服务贸易增速均超过其29%的经济增速,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他发达国家在服务出口方面也表现不俗,英国、德国、法国分列世界第2—4位,这三国服务出口占全球的174%;英国和德国的服务出口都达到7%的增速,法国出口增速也达到5%。进口方面,德国、法国、荷兰、英国分别位列第3—6位,其中荷兰和英国的服务进口增速超过10%。德国与法国的服务进口增速也超过4%。发展中国家方面,中国服务贸易规模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印度服务出口位居世界第八,进口位居世界第10。就商务服务贸易而言,中国的出口(17%)和进口(12%)均实现大幅增长;印度在出口方面(11%)和进口方面(14%)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图1—22005—2018年世界服务出口额发展趋势资料来源:WTO数据库。
本书选取全球81个经济体 与2017年指数报告相比,2018年指数报告将2017年因数据不全而无法计算的加拿大纳入其中;同时,由于马里、加纳、塞内加尔、莫桑比克、亚美尼亚、伊朗和卡塔尔等7个国家数据统计不全,故将其除去。进行指数计算,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的与2018年排名差别不大,为美国、爱尔兰、新加坡、中国澳门、英国、荷兰、法国、中国香港和比利时,均为高收入国家或地区。中国与2018年保持一致,排名第20位。但是,2018年因数据原因而没有加拿大,今年将加拿大纳入指数指数,排名第14位,因此中国的综合排名其实有了一些提高。表1—42018年和2017年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排名……
第一章综合篇: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 / 00
第一节服务贸易发展指数理论基础 / 00
一、相关理论 / 00
二、指标体系设计 / 00
三、补充解释 / 0
第二节国别指数 / 0
一、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概览 / 0
二、全球服务贸易规模指数评析 / 0
三、全球服务贸易结构指数评析 / 0
四、全球服务贸易地位指数评析 / 0
五、全球服务贸易产业基础指数评析 / 0
六、全球服务贸易综合发展环境指数评析 / 0
七、重点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指数评析 / 0
第三节省级指数 / 0
一、中国省级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概览 / 0
二、中国省级服务贸易规模指数评析 / 0
三、中国省级服务贸易结构指数评析 / 0
四、中国省级服务贸易地位指数评析 / 0
五、中国省级服务贸易产业基础指数评析 / 0
六、中国省级服务贸易综合环境指数评析 / 0
第四节城市指数 / 0
一、城市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概览 / 0
二、城市服务贸易规模指数评析 / 0
三、城市服务贸易结构指数评析 / 0
四、城市服务贸易地位指数评析 / 0
五、城市服务贸易产业基础指数评析 / 0
六、城市服务贸易综合环境指数评析 /
第二章专题篇:服务贸易强国发展动态与前沿热点 /
专题1WTO贸易发展报告摘要 /
专题2美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动态 /
专题3日本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动态 /
专题4德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动态 /
专题5中美服务贸易发展比较评析 /
专题6中欧班列铺就更加畅通的“一带一路”贸易通道 /
专题7数字贸易规则“美式模板”的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 /
专题8迪拜国际医疗城发展模式借鉴 /
专题9测度数字贸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量调查结果 /
第三章案例篇: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地方实践 /
第一节南京篇 /
一、南京市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情况 /
二、南京市服务贸易发展创新举措 /
三、南京市服务贸易特色园区案例 /
四、南京市服务贸易重点企业案例 /
五、南京市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案例 /
第二节武汉篇 /
一、明确发展定位 /
二、打造重点领域 /
三、优化空间布局 /
四、加强保障措施 /
第三节特色篇 /
一、服务贸易特色园区发展案例 /
二、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创新发展案例 /
三、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案例 /
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