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101篇文章,这是一位中国改革参与者思想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10章,110万字,这是一部90后经济学家字斟句酌呕心沥血的精选文集。
★全景还原改革的艰难历程。作为改革40年的亲历者与推动者,吴敬琏先生在书中深刻记录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理论突破和实践探索。改革的进程无时不伴随着旧思想、旧传统的回归,书中再现的各个时期经济学家们的争论既是理论的争鸣,也是实践的摸索,让没有亲身经历过的读者能感同身受改革的艰辛。
★生动呈现一位老经济学家的思想蜕变。吴敬琏先生曾接受传统政治经济学教育,50岁之后才系统学习现代经济学,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思想蜕变。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让他突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意识形态,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实践。
★读懂中国改革的重要参考书,“四史”学习的好读物。一本涉及中国改革开放各个时期、各种问题的文集,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坚持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及对未来中国的重要性。
★随书附赠全彩拉页,致敬吴敬琏与改革时代!以时间轴为线索,直观呈现吴老写作跨越40多年的101篇文章脉络及各时期中国经济改革大事记。
作为40年改革全过程的参与者,吴敬琏参与过多次重大理论和政策争论,参加了各个改革阶段和各方面改革的实际推进工作,他的思想认识也随着改革的进程和研究的深入而成长。本书精选了部分能够代表他在1978—2019年间思想发展轨迹的文章,完整呈现了他的改革实践和思考过程,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可为有兴趣研究中国改革历史、“温故而知新”的读者提供参考。
前言
上 卷
一、 初见朝阳
关于社会主义“两重性”问题的再探讨(1978年3月)
论“四人帮”经济思想的封建性(节录)(1978年7月)
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企业的自动调节(1979年1月)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1980年10月)
科学社会主义同非科学的社会主义的斗争(1981年3月)
关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的基本结构(1982年10月)
从匈牙利经验看我国当前的改革——对科尔奈关于匈牙利改革的两篇论文的评论(1985年8—9月)
二、 探讨改革的若干基本问题
“生产社会化”概念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观——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一个重要发展(1985年11月)
中国工业中的双重价格体系问题(1986年7月)
论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计划与市场(1991年8月)
建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1992年4月)
关于社会主义的再定义问题(1997年5月)
从战略上改组国有经济(1998年11月)
为了迎接中国发展新阶段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 (2006年11月—2007年3月)
从《大国崛起》看各国富强之道(2007年2月)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的崛起(2011年7月)
三、 倡导整体推进的改革战略
单项推进,还是配套改革(1985年7月)
以改善宏观控制为目标,进行三个基本环节的配套改革 (1986年1月)
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1987年1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和改革经验的研究(1987年2月)
中国经济改革战略的分歧与选择(1987年12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局势与抉择——整体协调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几种实施构想(1987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