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不断付出,却因不善表达而常常背锅;和另一半总为同样的事情吵架,感情濒临破裂;对父母的询问和唠叨不耐烦,越长大越不容易亲近……更痛苦的是,明明学了很多沟通技巧,还是频频陷入关系紧张的窘境。
到底怎么做,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际难题?
本书为我们带来了有趣、实用的关系心理学课,聚焦人与人相处的本质——内在关系模式,深刻剖析24种典型关系问题。作者从资深心理学家的角度出发,帮助你认清自身与他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手把手教你在与各种人相处时“怎么说”“怎么做”,轻松搞定所有关系,真正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找到和自己最匹配的动物
知道了四种动物类型的人在关系中的互动模式,我们就能大概判断出自己和对方属于什么动物类型了。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双方的关系模式匹配吗?
其实,人和人之间适不适合在一起,更多的不是看谁好谁坏,而是看匹不匹配。
判断两个人是否匹配,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维度去观察。
第一,在这段关系中,我们体会到的是滋养和成全,还是消耗与剥夺?其实我们是能够感受得到这种感觉的,比如见到某个人的时候特别开心,其实这就是一种滋养的感觉。
成全就是指当你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成全自己,还是成全对方。比如一个袋鼠型的女友跟男友出去玩的时候,如果男友想自己买一件衣服,女生就会觉得很难受,会认为“难道我给你买的衣服不好吗?你要自己去买衣服?”这种制约别人的行为,其实是在成全自己,但又不是真正的成全。真正的成全,是成全别人的价值,同时也能让自己感觉舒服。
当我们体会到滋养与成全时,往往说明这段关系是相互匹配的。而当我们见到某个人就感到特别嫌弃或者厌恶,甚至当他一开口讲话,我们就想避开他时,就是一种消耗和剥夺,这样的关系就是不匹配的。
第二,对于这段关系的未来,我们是渴望持续,还是感觉迷茫?这个很重要。如果是一段匹配的关系,我们一定是特别渴望走下去的,哪怕两个人经常吵架。
当你经常对这段关系感到迷茫,思考值不值得或者要不要继续的时候,那可能就是不匹配的关系。
第三,在这个关系中,彼此能不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尊重。比如袋鼠型人不会尊重他人,因为他成全的是自己,对方的需要、诉求、情绪和感受都不会被他尊重。所以很多男性特别渴望自己的袋鼠型女友能够带着欣赏或者崇拜的眼神看自己,因为那个时候这些男性可以得到很高的自尊感。当你感觉到自己在这段关系里是被尊重的,而且双方感觉很舒服,那这样的关系就是匹配的。
如果你跟另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情,那就是不匹配的关系。
不管跟谁相处,我们基本上都能用以上三点来检验一段关系。除此之外,判断双方是否匹配,我们还可以看两个关键模式:一个是情绪反应模式,另一个是沟通模式。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个人原本关系挺好的,但到后来,两人在相处中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争执、吵架,且冲突加深,甚至最后老死不相往来,相互憎恨。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他们的关系是不匹配的。但其实,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互相匹配的,只是感受不好。所以有句话说:“因为喜欢,所以在一起。但是相爱容易,相处难。”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对方。所以,在匹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两个很重要的模式分别是如何起作用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基本就可以找到和自己匹配的人了。
一个是情绪反应模式,其实就是我们对一件事的情绪和应对的方式。比如我们经常说:“你让我感觉很不舒服(或其他负面情绪状态)。”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对方的错,所以自己才这样,因此想把这个责任推到对方身上。那么,如果两个人都是这样,那其实他们也是非常匹配的。
举个例子,一对夫妻相互嫌弃了40年,甚至旁人看到他俩待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觉得看他们吵架像看戏一样有趣。他们即使彼此相互嫌弃,也一直不离不弃,那他们也是相互匹配的。
还有一类人对事情的反应是只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只管好自己的情绪就行。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觉得自己的情绪没人可以看见。如果说两个人都是这样,那这段关系就是匹配的。但如果其中一方要求自己的情绪被另一方看见,而另一方没能看见,那么两人
就容易发生很大的分歧。另一种情况是我负担我的情绪,你负担你的情绪,对你的情绪我视而不见,对我的情绪你也可以视而不见。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相互尊重,也是我们所说的情绪反应模式匹配的情况。
另一个是沟通模式,也就是你是怎么跟对方沟通的。有些人的沟通模式是相互指责,而当两个人的沟通模式都是相互指责的时候,那这两个人就是匹配的。但如果两个人都是讨好型的,那就不匹配了。因为在双方都对彼此讨好的过程中,他们无法知道对方是否需要这种讨好。这里教大家一个小技巧:我们只需要去看双方的沟通模式是否存在着“你来我往”的互动,如果有这种“你来我往”的互动,相对来说,两人的关系就是匹配的;如果两人之间没有这种互动,交往起来像一潭死水,那这段关系就是不匹配的。
下面我就来依次分析,与每个动物类型最为匹配和较不匹配的动物类型分别是什么。
首先是蜗牛型人,因为他们是老好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生存,所以他们可以匹配大部分类型的人,但和同类型的蜗牛型人较为不匹配。这是因为两个蜗牛型人待在一起,在相处中都是讨好对方的模式。试想一下,如果两个蜗牛型人一起逛街,准备吃饭时,两人都说“你想吃什么,按照你的来”,这样他们可能永远没办法点到餐。他们在一起会觉得很没趣,因为在关系中双方缺乏了你来我往的互动。
鸵鸟型人和蜗牛型人比较匹配。鸵鸟型人是一天到晚都需要心理资本的,而蜗牛型人相对来说缺乏安全感。鸵鸟型人在心理资本方面有优势,而且很有能力,因此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很安全,可以源源不断地给蜗牛型人传递一种安全的感觉。鸵鸟型人在跟蜗牛型人匹配的过程中,可以满足自己的心理优势;而蜗牛型人在跟鸵鸟型人的匹配过程中,可以获得安全感。
与此相反,鸵鸟型人跟袋鼠型人是不太匹配的。我们知道,鸵鸟型人是高傲的,需要很多心理资本;而袋鼠型人是付出型的照顾者,会把身边的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弱化被照顾者。所以鸵鸟型人在袋鼠型人身边,心理优势就会变弱。鸵鸟型人一旦失去这种心理优势,就会有一种羞耻感,会把头深深地埋起来,把自己封闭起来,更看不见别人。而袋鼠型人又很需要被看见。如此一来,袋鼠型人跟鸵鸟型人的情绪模式就很不匹配。
而鸵鸟型人和斑鸠型人的不匹配体现在沟通模式上。鸵鸟型人需要心理优势,而斑鸠型人注重现实资源,因此双方比较难建立关系。鸵鸟型人做任何事情或者沟通时,背后都藏着一句话,那就是“快来夸我”,而斑鸠型人的潜台词则是“把你的资源给我”。显然,双方的沟通模式是不匹配的。
袋鼠型人可以匹配蜗牛型人。因为蜗牛型人很希望有一个人能够直接承担起他们身上的很多东西,很希望遇到一个拯救者,这对蜗牛型人来说最舒服了。
袋鼠型人有照顾别人的需要,但对方是否需要照顾,他们根本不管。所以,虽说袋鼠型人看上去是付出者,但实际上成全的是自己。袋鼠型人非常需要被人看见,也非常需要被肯定。因此,袋鼠型人除了跟蜗牛型人匹配,跟其他类型的人都比较难匹配。比如两个袋鼠型人在一起就比较困难,因为两个人都习惯性地为对方付出,但是如果其中一方包办了所有事情,另一方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没办法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被照顾的感觉,因此在内心会责怪对方,认为对方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斑鸠型人跟袋鼠型人也不匹配。斑鸠型人理性,且重视利益,没办法看见对方的感情和付出。但袋鼠型人付出的是全身心的照顾,并且很需要被看见。所以斑鸠型人和袋鼠型人无论是在情绪模式,还是沟通模式上,都是不匹配的。
所以,一般来说,斑鸠型人只可以匹配斑鸠型人。或许有些人会觉得两个斑鸠型人待在一起是各自为营,但他们其实是相互匹配的。为什么呢?他们会发现,如果对方是自己亲近的对象,那么自己可能难以从对方身上索取很多资源,因为他们索取不到,或是对方守着自己的资源不给。他们之间有点像谍战片,但两个人却感觉很好。他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所以说他们匹配。
而且如果两个人都是斑鸠型人,他们沟通是用特别理智的方式,与其说是在谈情说爱,不如说更多的是在谈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
或者说这个世界未来会是怎么样,谈科技,谈经济,不谈感受,但两个人感觉很好。所以,这也是一种匹配的关系。
不管怎么样,当我们对一个人产生感觉的时候,就会做出相应的判断。对方要么是我们的同类,要么就是我们潜在的另一面。而双方匹配与否,具体还要看双方各自类型的特质在情绪反应模式和沟通模式中的表现。
当然,这个匹配也有例外,具体要看你对自己的某些特质是否认同。比如一个很大方的人特别讨厌自己自私的一面,但这种被压抑的自私特质,又经常会冒出头来。如果是这样,当他看到另一个人时,就会一直去找对方身上很自私的点,对其进行各种挑剔,那么双方就很难匹配了。
对标各自的类型、情绪模式及沟通模式,并切身地感受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状态,我们就能找到适合相处的人,也可以相对应地为这段关系做一点调整。
Part one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你是什么动物
何为内在关系模式
蜗牛型——黏人的“小可爱”
鸵鸟型——自信的“霸道总裁”
袋鼠型—喜欢照顾人的“老妈子”
斑鸠型——自私的“理性派”
找到和自己最匹配的动物
Part two 场景实践篇
第二章 化解亲密关系难题
理想的另一半为什么迟迟不出现
如何填补缺失的安全感
如何避免遇人不淑
为什么爱之深,责之切
如何才能越吵越爱
面对一段痛苦的关系,该如何取舍
第三章 打破职场交往困局
忍不住想讨好别人
怎么和不喜欢的人共事
如何拒绝同事不合理的要求
跳出“被甩锅”的怪圈
如何应对控制型领导
如何与权威型领导相处
第四章 应对家庭关系矛盾
为什么总是对内对外两幅面孔
在自己和父母之间树立边界
“巨婴”是如何养成的
看清“孩子不听话”这一伪命题
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
如何培养有安全感的孩子
第五章 和自己好好相处
走出自我否定的漩涡
如何处理内心的孤独
虚荣心是否应该抹杀
追求完美却陷入痛苦怎么办
怎么才能够不那么“丧”
为什么会越来越“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