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味集》:
鲜颇具私密性,感觉太美。美从来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大美尤其无言。鲜字是鱼和羊的搭配,据说鱼羊同烹,其味美滋。有一年在南方吃过,可能做不得法,并不见佳。
鱼类的确鲜美,家常一点的有鲫鱼,名贵一点的有河豚。著名的长江四鲜一一银鱼、刀鱼、鲴鱼、鲥鱼,我吃过三种。银鱼细骨无鳞,明莹如银,其鲜短平快。刀鱼细腻鲜嫩,人口即化,其鲜清新婉约。鲴鱼集河豚鲫鱼之味于一身,其鲜平滑肆意。鲥鱼没吃过,苏轼称为惜鳞鱼,说“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超过鲈鱼,其味可见一斑。桃花春气之感,还是不要吃了,一吃就泥实了,没了想象。
鲜字的右边是羊,羊是畜肉中最鲜者。猪肉油腻,牛肉太犟,驴肉粗重。有人说羊肉“乃肉中之健朗君子,吐雅言,脏话里带不上羊……少许盐煮也好,红烧也好,煎、炒、爆、炖、涮,都能淋漓尽致”。我个人最喜欢爆和涮,尤其是涮,感觉跨入暮春的田野,鸟语花香,一切正在蓬勃生长。
吃过的东西,有很多比鱼羊要鲜美,譬如菌类。
大概先民发明鲜字太早,盐没能广泛使用,呈现不出菌之鲜。
二则菌类身份“卑微”,不及鱼羊“高贵”。阿城说吃遍全世界,觉得最鲜的是云南的鸡纵菌。用那种菌做汤,极危险,人贪鲜,会喝到胀死。小说家言,大概不必当真。
阿城还一本正经怀疑那种菌里含有什么物质,能完全麻痹大脑里的拒食中枢,才会让人喝到胀死还想喝。
菌类中,我吃过最鲜的是老家人称为鹰爪菇的,做汤或者炒食都不错,滑且嫩。入嘴之际,触电一样,鲜味洇濡,顺着嘴唇舌尖舌根然后到喉咙,紧跟着弥漫了整个胸腔。
此刻,不要说话,埋头吃喝便是赏心乐事。可惜这道菜近二十年未见,杳不可寻,鲜美得成了传说。
记得小时候吃到的毛豆鸡蛋汤也不错,每每在餐桌上遇见,总会喝到撑。现在毛豆是改良的毛豆,鸡蛋是养殖的鸡蛋,烧出汤来已成鸡肋矣。
暮春之后,有一道春鲜——豌豆配春笋:春笋切成方丁,在淡盐水内焯烫一分钟后清炒,至八分熟,调入生抽,煸炒半分钟。接着倒人豌豆,快速煸炒,调入盐和鸡粉,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豌豆颗粒圆润鲜绿,比翡翠绿还嫩,方丁春笋如玉,搭配起来十分好看。口感脆嫩,味道鲜美,清雅隽永。这样的菜,不要说在大鱼大肉中,即便放入家常菜里面,也显得清新雅致,沁人心脾。
这些年赴宴无数,叵耐美食遁迹。很多时候不是吃饭,而是赴局,很多时候不是吃饭,而是聊天。好在不是鸿门宴,宾客相欢,美食与食美退而其次了。倒是有回在深圳吃到一款膏蟹,很肥,厨师火候掌握很好,蟹肉细嫩,汁也收得利落,鲜美可口。
看到一个资料,说朝鲜国名中的鲜字与吃生鱼片习俗有关,或可理解为“朝贡生鱼片”,即把适合制作生鱼片的活鱼贡献给中国朝廷,并有专门厨师携带佐料伴随同行。
聊充谈资,录此一说。
日本生鱼片很有名,吃过几次,不觉得好,口味有时候和习惯有关。日本饮食不如日本文学,日本文学不如日本绘画。日本浮世绘里的风情够鲜够美,堪比美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