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既是一部关于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创始人及首任局长曼斯菲尔德·卡明(Mansfield Cumming,1859—1923)爵士的传记,还是一部讲述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和英国国家安全局(军情五处)的前身英国特勤局(SSB)建立初期鲜为人知又独特神秘的历史作品。
第三章 为什么是一个秘密情报机构?
间谍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活动之外的语境;人们进行间谍活动是因为其他人想知道什么。秘密情报局创建于1909年,是为了应对德国陆海军扩张和德国间谍活动所引发的担忧。秘密情报局的建立所代表的态度和行动,也是促成一战爆发的原因。
哪怕最草率地解释过去都会产生问题,一方面是历史表面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是我们意识到历史在任意时刻都本可以是另一面貌。追溯历史——比如德国扩张主义——就会在某些事情上强加一种更有说服力、更连贯的模式,让我们即使不相信,也会感到历史没有其他的选择。与此同时,那些象征着历史其他道路的时刻或趋势,也会同样地让人们相信历史事件的随意性。比如,英德在非洲殖民上的合作;斐迪南大公的车在萨拉热窝并没有出人意料地调头,也没有正好送到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的枪口下。
和我们一样,卡明与他那个时代的人们都生活在这些事件和趋势中,他们相信这些正在塑造他们的时代。因此,人们行事的方式是为了推动或阻挠他们眼里正在朝向的方向,从而有时让潜在性加速成为现实。尽管如此,总是存在另一种看法。例如,卡明和他所在的圈子都明白在1900年中国义和团起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些强权合作的程度。它们采取联合行动,其中包括一个德国海军军官指挥英军的一次炮击。同年10月,英德签署协定,在远东地区展开合作。两国在此之前已经同意合作建设一条深入德属西南非洲长达400英里的铁路。德皇 规定在普鲁士学校,英语取代法语成为必修语言。两年后,两国同意在委内瑞拉协调行动,并采取海军联合行动。1901年,当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之时,她的外孙德皇就在床前,他为此还取消了参加俄罗斯两百周年的活动 。在回国之前,威廉二世还提议“两个属于条顿民族的国家”结盟。当两国政府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进行接触时,他感到失望和不满。
与此同时,德国对英国人在布尔战争中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引发两国尖锐交锋。英国将他们第一艘海军潜水艇布置在了巴罗因弗内斯(Barrow-in-Furness)(英国人在十年内又下水了55艘潜水艇)。而德国的一个海军法案规定了1920年前海军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德皇要求前往中国的部队不要抱有怜悯,不要留战俘,像阿提拉的匈奴人一样。
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看上去越走越近,而出于对德国的不安,英法也是愈发抱团。1904年的英法协约最初是有关利益范围的协定,通过海牙的国际仲裁法庭解决争端。最著名的争端包括英国对埃及的控制和法国控制摩洛哥。这从来都不是一个军事同盟。若一方遭到攻击,另一方没有进行援助的义务。而一年后的英日同盟却包含了这一条款。英法协约象征了两国利益愈发接近,算得上是为军事协议做好心理——甚至是合法性——准备。
英法两国都愈发感受到维持帝国成本之高。布尔战争是英国投入成本最高的一场殖民战争,而印度北方的西北边疆地区也出现动荡。而法国为了拯救摩洛哥苏丹,被迫进行大规模军事干预。这时的德国依然在寻求著名的“阳光下的地盘”。截至1905年,德国向非洲殖民地投入了资金和军队(1万人)。尽管德国渴望成为一个帝国,但它还是需要计算成本:1904年,德国在殖民地的贸易额231.36万英镑,而它在此的开支达635.26万英镑。1905年3月,德皇访问摩洛哥丹吉尔(Tangier)并批评法国政策,此举激怒了法国人。这不是仅仅局限于两国少数官员的外交争吵了,而受到足够严重的对待。法国总理因其试图不激怒德国的政策而被迫辞职。法国官员心中开始渐渐考虑起对德战争的现实可能性。
1906年,英国下水了第一艘无畏舰,这是一种新型战舰,代表着战舰设计和威力的一次重大飞跃。就英国而言,军备竞赛主要是在海上进行的。他们在欧洲大陆上没有野心,也不愿意直面投入一场欧洲陆上大战的可能性,但是他们在海上依然具有压倒性优势。然而,无畏舰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强化压倒性优势——实际上却削弱了优势,因为这种新型战舰让其他战舰都过时了。对手的战舰过时了,而皇家海军在无畏舰之前的战舰也已经过时。因此,从数量上来说,对手追赶的地方变少了,因为他们可以从全新技术基础起步了。
尽管德国议会中有许多人提出反对,但德国在殖民地和军事上的扩张随着民族感情一起增长。1907年,当法国炮轰并占领卡萨布兰卡之时,全德会议(Pan-German Congress)谴责这一行为以最大程度损害了德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威望。有人建议,如果法国占领摩洛哥,德国就应该要求获得同样的领土补偿。第二年,当德国尝试救助从法国外籍军团逃离出来的德国人时,又在摩洛哥引发了进一步冲突。两国加上英国都在争取土耳其人。英国政府认为自己让林普斯(Limpus)少将担任土耳其海军司令就做得不错。林普斯还有个特别任务就是加强达达尼尔海峡入口的防御。几年后的事件证明了他这一任务完成得有多么好。
有关波斯、阿富汗与印度势力范围的猜忌和敌意让英俄关系长期恶化。在有关这一地区的争端达成一致后,关系有所回升。“大博弈” ——战争、在内亚地区的间谍活动和阴谋——最终结束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爱德华七世在俄国波罗的海沿岸港口雷瓦尔(Reval) 会面。由于法俄已经结成同盟,三国同盟被德国和奥匈帝国视为一股有可能意在与他们敌对的力量。三国同盟在事实上并非军事协定,但正如英法协约一样,它象征着正在迅速出现的军事协定。1909年,沙皇决定在英国监督下制造四艘俄国无畏舰。
1908年,一位退休的德国公务员鲁道夫·马丁(Rudolph Martin)呼吁在入侵英国时采用齐柏林飞艇编队。随后引发的强烈抗议让英国政府更严肃地思考制空权的军事潜力。尽管丘吉尔先知般地做出推动,但制空权并未得到严肃对待:一战爆发之时,英国只有113架能够作战的战斗机,法国有120架,而德国有232架。而到了一战结束之时,英国的空军力量已经是世界第一,拥有2.2万架战斗机。
同样是在1908年,在布尔战争期间担任英军总司令、受到尊敬的陆军元帅罗伯茨侯爵(Earl Roberts)做了一次广为传播的演讲,其大意是德国有可能成功入侵英国,并呼吁大规模扩军。这不是一份蛊惑人心的演讲,而是一份经过深思熟虑的、官方的、考虑周到的评估。德国没有这类计划,至少部分是因为它害怕英国皇家海军。不过,英国陆军确实比殖民地的当地武装多不到哪里去。他们认真训练、纪律严明,但是兵力太少,以至于无法对抗欧洲大陆的主要敌手,也无法长期抵抗一个意志坚定的侵略者。
1909年,报纸——尤其是诺斯克利夫 旗下的《每日邮报》(Daily Mail)——发表了很多间谍故事和入侵警告,比如说,有许多在英国的德国侍者和理发师都是间谍。传言如此强大,以至于政府要被迫向议会否认德国在英格兰秘密驻扎了6.6万人的军队,他们躲在离查令十字(Charing Cross)四分之一英里的地方,等待着偷袭兵工厂夺取武器的命令。宣称自己看到入侵者和齐柏林飞艇的报告越来越平常。“英国这些天出现的言论和行为让我们德国人震惊,为闹剧和喜剧提供了大量材料。”一家德国报纸评论道。
第一章 早年
第二章 上岸
第三章 为什么是一个秘密情报机构?
第四章 成型与挫败
第五章 头一整年
第六章 得与失
第七章 吸取教训
第八章 与法国的联系
第九章 备战
第十章 战争
第十一章 更大的范围
第十二章 TR/16
第十三章 1916年
第十四章 白夫人
第十五章 赛克事件
第十六章 消耗战与成功
第十七章 和平并不太平
第十八章 俄国历险
第十九章 大争斗
第二十章 胜利
结 语
致 谢
附录一
附录二
译后记
卡明是创作虚构的间谍大师的最好素材。
——皮尔斯·布伦登(Piers Brendon)
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
帝国史的大师级著作《英帝国世界秩序的兴衰》作者
贾德的作品十分耐读。……这本传记文笔优美,一丝不苟。它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英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一位历史人物(曼斯菲尔德·卡明爵士)的生平。
——克里斯托弗·安德鲁(Christopher Andrew)
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
军情五处官方史作品《捍卫王国:军情五处历史》作者
秘密情报局早期历史最重要的资料就是曼斯菲尔德·卡明的日记,是他被任命到特勤局之后作为专门的办公室工作记录而写的。……卡明个人传记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于贾德的《英国情报之父卡明爵士》。
——基斯·杰弗里(Keith Jeffery)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历史学教授
军情六处官方史作品《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作者
贾德描绘的这个人物(曼斯菲尔德·卡明爵士)就像约翰·巴肯笔下的一员。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喜欢拄着手杖剑周游列国,并且坚信完美间谍“应当是一个绅士,……绝对诚实,又相当圆滑,具有人格魅力。……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击败无赖”。这是他对自己恰如其分的定义。
——罗伯特·麦克拉姆(Robert McCrum)
著名作家、文学编辑
英国《观察家报》(The Observer)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