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看人的本事:掌控9大识人法则,看人看到骨子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48934
  • 作      者:
    卢文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令撒贝宁、董卿、张国立、李昌钰赞叹的wang牌识人术!

◆《一站到底》站神、《wang牌对wang牌》特邀“读心神探”、《快乐大本营》特邀心理分析师卢文建深入研究潜意识和认知行为分析,总结9大读心识人法则,教你掌控识人的底层逻辑,让你一眼直击人心!

◆本书列举了很多朋友圈读心技巧,教你从微信头像、昵称、个性签名、朋友圈正文等方面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生动有趣,让你秒变朋友圈读心高手。
    ◆本书可以教你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1.观察人的无声语言;2.观察有声语言中存在的部分潜意识信息;观察说谎者说谎时的血压、心跳、呼吸以及有没有掌心出汗、强迫性吞咽等微妙的生理变化。

◆本书理论与实战兼具,非常有可读性。掌控九大识人法则,看人看到骨子里。

◆读心不是为了操控他人,而是为了更好地与人相处。

◆随书收录八张du家珍贵彩插,纸页翻动间尽享快意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卢文建

国内知名读心师,催眠师,潜意识沟通师。

浙江卫视《wang牌对wang牌》特邀“读心神探”、《快乐大本营》特邀心理分析师、《一站到底》站神、CCTV《挑战不可能》《出彩中国人》嘉宾。

他的心理分析神技让撒贝宁、董卿、张国立、李昌钰为之称赞。他通过学习人际关系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和从众心理学等相关科目,来分解人们的微表情、微动作和微反应,并将这些研究成果重新整理,归纳出一套百发百中的“读心术”,教人们如何读懂他人心理,轻松应对人际关系。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活、工作中,我们在待人接物、与不同的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勤奋努力,加班加点地工作,却总是不讨领导的喜欢;

跨部门合作,自己全力付出,却被同事取笑;

跟进了很久的合作,对方明明感兴趣,却突然变卦;

努力为对方考虑,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不合朋友心意;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如果没有建立在满足对方心理的基础上,就很难赢得对方的欣赏和喜欢,无论职场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学会一种读人识人的方法,读懂他人心思,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书总结了九大读心识人术帮你秒变朋友圈读心师,让你能够感知对方的心里话,学会不被对方迷惑的心理策略、看人不走眼的逻辑和“人脸识别”技术。在这本书中,你还将学到:利用冷读术,快速赢得陌生人的信任;通过微表情心理学,摸透他人需求;四两拨千斤的谈判沟通必胜绝技;从识别到免疫,给自己种上“谎言疫苗”;利用心理暗示,激发自我潜能;用“心”看世界,让人生不断进阶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交平台中隐藏的“读心线索”

 

微信、微博等一系列社交平台是现代人的另一个“生活空间”,让“现实生活”的边界变得模糊。讽刺的是,我们通过层层修饰将自己在社交平台中进行“精装修”,想让别人看到更好的自己,殊不知,我们早已将真实的自己全然呈现在他人眼里。本章主要为大家解析一下那些隐藏在社交平台中的“读心线索”。

社交媒体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凭借着便利、好玩、传播效果明显等特质迅速风靡全球。而朋友圈,作为目前最常用的社交媒体公众发布平台之一,是非常值得玩味的。每当我要去分析身边朋友的微信朋友圈时,得到的只有一句话:“你还能不能好好做朋友了。”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依旧可以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连自己都不想去面对的事情,最怕被人一眼看穿,被人看到他不愿意示人的“内心阴影”。如果我们当众拆穿,就像是野蛮地撕开了一个人已经结痂的伤口,他们会感到很痛,会无意识地抵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在此时通常会本能地产生一个被称作“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使得自己的内心恢复平静。

也就是说,当你在他人还没有准备好或者你们的信任关系建立得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就去武断地分析和判断一个人,就算你说对了,那么你得到的答案也可能是否定的,当然你还可能会招来他人的厌恶。由此,我们就偏离了学习读心术的初衷——建立完美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践行读心术的技巧时,一定要记住“看破不说破”,你可以将读心术看作与人相处的内功心法,但不要用它来卖弄展示。

在了解社交平台中的“读心线索”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心理运作(或称心智)的两大部分:意识与潜意识。

简单来说,意识就是你的认知,是你对接收到的来自于你自身以及外部环境的信息的觉知。比如说,当你试着去描述你身边所看到的某个事物的颜色、形状时,就是你的意识在起作用;再比如,你对身边人性格的一些判断,对一些事情的分析推断等,这些都是在你对事物的认知,也就是你的意识。

那么,什么又是潜意识呢?潜意识又称无意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它是储存我们从出生一直到现在为止的所有经验的地方。它指导了你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情绪反应,让你能够成为现在的你。因此,我一直在强调,所谓“读心术”就是教大家如何与他人以及自己的潜意识进行沟通交流的艺术。

关于微信朋友圈的解读,我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讲解:

1.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我们为什么需要微信朋友圈?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2.从读心的角度而言,朋友圈各个部分(头像、个性签名、文字配图、点赞评论)的信息暗含哪些线索,这些线索说明了什么,我们需要留意哪些线索?

环顾当下,我们不难发现,身边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处于现实问题的焦虑状态中,有的因为恋爱和婚姻而焦虑,有的是因为工作事业而焦虑,有的是因为子女教育而焦虑,有的因为身体健康而焦虑,还有的人会莫名地感到焦虑……一言以蔽之,焦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现象级的话题。

从本质上来说,人仍旧是动物性的,在面临危险时,会采取两种防御措施:一是战斗;二是逃跑。这两种机制就是人类的“原始心智”。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人类获得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对于外部信息的耐受性,也学会了面对与处理现实中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可当今社会高速的变化与发展,让我们越来越多地感觉到对未来的未知与迷惘,当我们的意识部分承载不了过多外部信息的时候,我们就会进入焦虑状态。当我们维持在高水平的焦虑状态时,我们的潜意识会自动接替我们的意识功能。

举例来说,你是否时常感觉到焦虑时会有一种六神无主、不知所措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潜藏在我们潜意识当中的动物性(也就是原始心智)就会命令我们退回原始心智选择战斗或逃跑,可是,我们能逃到哪里去呢?答案就是那些虚拟的社交平台,具体来说就是微信、微博的世界。微信为我们打造了一个看似非常安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通过每天习惯性地刷朋友圈、晒朋友圈,有效地抵御并缓解了焦虑的情绪,让我们体会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被充分满足的控制感、存在感、安全感以及认同感。

当我们放下手机,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时,我们的心理耐受性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增强。就像时下流行的那句话“女人要靠新衣服来续命”一样,认同感、存在感缺失的人也同样是在依靠刷朋友圈、晒朋友圈来续命。因此,我们不得不说,微信是当下社会人拥有的一个很有效的情感调节器。在某一瞬间,我们似乎觉得,自己可以掌控这个世界。隔着手机的屏幕,朋友圈好像是一座安全的孤岛,可以让我们安心做自己的主人,然而,我们已经在无意间留下了太多透露着真实自我的痕迹。只有读心者能看穿这一切。

当我们想通过一个人的微信获取信息时,我们该注意看哪些地方呢?微信朋友圈的各个组成部分究竟隐藏了哪些我们可以用来观察的读心线索呢?

所有人的微信朋友圈都会有两个纬度:意识纬度(外)与潜意识纬度(内),也称外纬度与内纬度。朋友圈中所有关于文字的信息都属于一个人的意识纬度,比如微信昵称、个性签名以及朋友圈文字;而朋友圈中的所有图像化以及符号化信息,则属于潜意识纬度。我们真正要做深入观察的也就是所谓的潜意识纬度,只有这部分信息才是最容易被人忽略却又隐藏了一个人真实内心的地方。如果你想有效地观察他人的微信朋友圈,请依照下面的观察顺序:

微信头像—昵称—个性签名—朋友圈正文

 

微信头像

微信头像是我们与微信世界中的他人建立连接的第一通道,我们借此将我们最愿意让他人看到的部分展现出来。因此,我们设置头像的作用绝大部分在于自我形象的展示与强化。微信头像大致可以分为十一类,它们分别是:

一、本人形象照

本人形象照包括本人面部、半身及全身等照片,使用此类形象照作为头像是最为常见的。我们首先要明确对方呈现出的是面部特写照还是半身全身照;是生活照、证件照、艺术照还是童年照。当我们明确了这两步之后,还要进一步明确,照片是自然呈现的还是夸张修饰的,比如很多女孩儿的面部照通常是各种美颜软件处理过的、摆出各种搞怪表情的照片。最后,我们要明确观察此类头像当中除了本人人物形象外,还有哪些环境或是面部表情特征方面的呈现。当我们抓取到了这些线索后,就已经将观察中的“观”做得比较到位了,接下来就是“察”的部分。如何“察”呢?分析指南如下:

1.自拍形象越自然,越无刻意地修饰雕琢,越证明照片中的对方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对方人格差异小。这类人在微信世界中是最为自信的一类人,它们往往内心坦荡而真诚,愿意将真实的自己呈现给他人,也能够做到与他人换位思考,包容和理解他人的不足。

2.如果此类照片为证件照,我们就要将重点放在此人的表情上。如果照片中的人呈现出一种严肃、拘谨、正襟危坐的感觉,则这类人群心中往往有着强烈的压抑感,不肯卸下自己的人格面具,在生活中属于“人格面具化”的典型。此类人很难面对真实的自己,人格发展往往不完善,对生活有着诸多的抱怨,与人相处不友善,做事情也比较墨守成规,冒险意识比较薄弱,但责任心方面往往较强。

3.如果我们发现对方的头像类似大头贴,面带夸张搞怪的表情与动作,则此类人往往内心缺乏自信甚至会比较自卑。他们希望与他人建立关系,渴求被他人关注,但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比较情绪化,甚至可能存在神经质倾向,心理发展水平较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不成熟的典型。

4.使用艺术形象作为头像,此类人往往有某种过度修饰的心理,他们使用艺术修饰的形象照作为头像,往往是为了掩盖生活中不够自信的真实自我。他们喜欢听来自他人的赞美,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比一般人更注重朋友圈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当然,他们也会主动赞美他人。需要注意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有些艺术工作者、演员等在使用此类头像时,不过是向外界提供一种对于他们身份的识别信息,强化自身的形象感,以此获得自我的满足感、力量感。

5.还有一种本人形象照片,就是身处在某种环境当中的照片。这类头像往往除了本人以外,还有其他有意无意想要突显的细节。举例来说,我身边就有一位朋友,他的微信头像的内容大致是身处一家咖啡厅,双臂环抱着一个竹筐,竹筐中有些许水果,而他面部则露出了非常灿烂的笑容。后来,经过我的观察与询问得知,他只是想通过这张照片来表达他是非常热爱生活的,他说他最喜欢这张照片中他的笑容。没错,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见过不少这种类型的头像,在分析这类头像时,我们的着重点就应该放到图片中除人本身之外其他的细节上。给大家一些提示,比如此人正身处一个怎样的空间?面部透露了怎样的表情?

6.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在使用自己童年的老照片作为头像,从心理分析角度来讲,这本身就属于一种“退行”(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对当前情景,从而降低自己的焦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内心背负了太多压力,每当心情放松时就会怀念过去某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怀念童年时的美好,因此会借由童年的照片作为头像,来抒发自己渴望被爱被呵护的情愫。

当然,除了上述本人形象照,头像的照片还有许多类型,比如,我们会发现一些人的形象照往往以侧脸或背影示人,这提示我们此人可能有着很强的防备心理。这类人通常内心复杂,思维方式迥异,特立独行,不善交际,甚至可能会是悲观主义者。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多多留意观察与总结。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戏”说读心术 001

第二章 你有眼睛,但你真的在“看”吗?   011

第三章 “算命先生”不为人知的“撒手锏”——冷读术 021

第四章 读心人的思维方式   049

第五章 一切“控制”都源于模仿 097

第六章 谎言“疫苗” 105

第七章 社交平台中隐藏的“读心线索” 125

第八章 一生只需懂得一个字:“爱” 155

第九章 读心人眼中的“买与卖” 179

第十章 读心识人,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193

番外篇 职场博弈论  201

附录一 职场心理 202

  附录二 职场情绪 209

  附录三 如何处理你的职场负面情绪 216

  附录四 与领导相处的艺术  222

  附录五 职场上的行动也有迹可循 231

  附录六 如何处理职场上的复杂关系 237

  附录七 职场应激策略   24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