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保护地体系
1.1 自然保护地
1.2 美国自然保护地及国家公园
1.3 英国自然保护地及国家公园
1.4 法国自然保护地及国家公园
1.5 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地及国家公园
1.6 南非自然保护地及国家公园
1.7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
2国家公园体制
2.1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2.2 国家公园体制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2.3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2.4 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2.5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
2.6 国家公园管理制度
2.7 协同管理机制
2.8 国家公园理念
2.9 国家公园功能定位
2.10 国家公园的设立标准
2.11 国家公园的设立与调整
2.12 国家公园监督考核
3生态系统
3.1 生态系统
3.2 生态系统类型
3.3 生态系统结构
3.4 生态系统组成
3.5 生态系统功能
3.6 生态系统服务
3.7 生态系统完整性
3.8 生态系统原真性
3.9 生态系统健康
3.10 生态系统退化
3.11 生态系统监测
3.12 生态敏感性
3.13 生态脆弱性
3.14 生态压力
3.15 生态弹性
3.16 生态安全
4自然资源
4.1 自然资源
4.2 自然资源资产
4.3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4.4 自然资源管理
4.5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
4.6 自然资源监管体制
4.7 所有者和监管者
4.8 所有权分级
4.9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4.10 自然资源产权登记制度
4.11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4.12 自然资源产权交易制度
4.13 地役权
4.14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4.15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4.16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4.17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控
5国家公园保护对象
5.1 生物多样性
5.2 生态系统多样性
5.3 物种多样性
5.4 景观
5.5 自然遗迹
5.6 历史文化
6国家公园生态影响干扰因素
6.1 干扰
6.2 气候变化
6.3 火干扰
6.4 地壳运动
6.5 气象灾害
6.6 生物灾害
6.7 土壤施肥干扰
6.8 放牧
6.9 狩猎
6.10 生产建设活动
6.11 生物入侵
6.12 生境破碎化
7生态环境保护
7.1 生态系统管理
7.2 生境管理
7.3 生态恢复
7.4 生态重建
7.5 生态评价
7.6 就地保护
7.7 迁地保护
7.8 生物廊道
7.9 生物监测
7.10 指示生物
7.11 生物多样性监测
7.12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
7.13 环境监测
7.14 环境影响评价
7.15 管理评估
7.16 应急管理
7.17 分区管理
7.18 第三方评估
8国家公园规划
8.1 国家公园规划体系
8.2 国家公园规划理论
8.3 国家公园规划方法
8.4 国家公园发展规划
8.5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8.6 国家公园专项规划
8.7 国家公园详细规划
8.8 国家公园年度工作计划
8.9 国家公园规划编制
8.10 国家公园规划审批
9国家公园资金制度
9.1 事权、财权与支出责任
9.2 公益性和公共物品
9.3 国家公园财政体制
9.4 国家公园资金保障
9.5 国家公园支出结构
9.6 国家公园资金管理
10社区发展与社会参与
10.1 社区共建共管
10.2 社区发展
10.3 社会参与
10.4 人类生产生活管控
11生态旅游及环境教育
11.1 生态旅游
11.2 旅游活动管控
11.3 环境教育
11.4 基础设施
12国际公约、法律法规及标准
12.1 国际公约
12.2 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立法的国际借鉴
12.3 中国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
12.4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立法探索
12.5 现行各类自然保护地标准规范
12.6 国家公园试点在标准规范方面的探索
主要参考资料
索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