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共服务法治化概述
第一节 公共服务概述
一、公共服务的概念
二、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
三、公共服务的种类
四、公共服务的特征
第二节 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
一、普惠均等原则
二、水平适当原则
三、便民原则
四、依法服务原则
第二章 西方公共服务提供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从福利国家到公共服务:西方公共服务理论的演变
一、理论渊源
二、理论发展
第二节 福斯多夫“生存照顾”理论
一、服务与“生存照顾”结合:趋向行政扩权
二、以“生存照顾”重塑服务行政
三、评价
第三节 蒂特马斯“福利国家”理论
一、理论背景
二、福利国家理论的要点
三、评价
第四节 马歇尔“公民资格”理论
一、理论背景
二、马歇尔“公民资格”理论要点
三、评价
第五节 登哈特夫妇“新公共服务”理论
一、理论背景
二、公共行政的规范性基础
三、政府的职能
第三章 公共服务权利与义务的法理
第一节 公共服务权利的法理
一、公共服务权利的德性基础:维护人性尊严和人的自由
二、公共服务权利的基本功能
三、国内外公共服务权利的规范体系
第二节 公共服务义务的法理
一、公共服务义务法理基础及其结构体系
二、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
三、我国宪法对公共服务义务的框定
第三节 非公民享有公共服务权利及边界的法理
一、非公民权利的基本理论
二、不可克减的权利与公共服务权利的内容
三、。非公民公共服务权利的边界
四、非公民公共服务权利的法律规定
第四节 公共服务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公共服务立法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发展
二、公共服务立法的现实要求是优化体制机制
三、公共服务立法的历史使命是改善民众心理结构
第四章 公共服务建设法治化的西方经验和中国实践
第一节 西方公共服务建设的基本方式和经验
一、西方公共服务建设的背景和行政理论发展
二、以公共服务建设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基本途径
三、西方公共服务法治化的经验借鉴
第二节 公共服务建设及其法治化的中国实践
一、国家公共服务建设的实践
二、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主要措施及成就
三、我国欲地方政府的立法实践
毋、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农村公共服务保障不足在农地征收中的体现及其后果
一、农地征收中问题及理论研究
二、农地征收中权利异化与权力侵蚀的生成过程
三、公共服务保障不足下法律政令成为利益博弈的工具
四、农地征收难题的公共服务法治化破解之道
五、结语
第四节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难题及法治保障诉求
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保障的不足不均问题
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法治化的举措及评价
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治体系及其实施机制建设的基本要球
第五章 公共服务的意义域与内容体系
第一节 公共服务范围的理论争议
一、经济学视域下的公共服务
二、管理学视域下的公共服务
三、法学视域下的公共服务
四、上述公共服务理论的评析
第二节 公共服务的意义序列
一、公共服务的意义类型
二、公共服务的个体意义及其对基础性公共服务范围的规制
三、公共服务的社会意义及其对调适性公共服务的规制
四、公共服务的变迁意义及其对演化性公共服务的规制
第三节 公共服务的内容体系
一、基础性公共服务
二、调适性公共服务
三、演化性公共服务
四、小结
第四节 我国公共服务法律体系的构成
一、公共服务法律地方立法模式
二、公共服务法律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三、公共服务法进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方法与步骤
四、《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所反映的地方公共服务立法的成就与不足
第六章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治保障
第一节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般理论
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述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依据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证成
四、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法治的契合
第二节 西方主要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法治建设的经验
一、规定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宪法义务
二、建立财政均衡的法律体系
三、以竞争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建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监督机制
第三节 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状——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
一、城乡差异
二、区域差异
三、人群差异
第四节 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治建设现状
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宪法确认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行政法保障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法治配套措施建设
第五节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治保障
一、确立公共服务优先的理念
二、建立健全公共服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