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迈向大安全--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边界及转换机理/安全与应急管理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7090731
  • 作      者:
    作者:翁翼飞|责编:李忠良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是“安全与应急管理系列丛书”的第二部,该丛书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角度,推动新时代安全与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助力大国应急事业。本书探讨了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边界及转换机理,目的在于统筹“大安全”问题,推动实现社会安全福祉最大化,推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之治”铸牢安全基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发展观、安全科学、公共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等为理论基础,阐释了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基本内涵、区别与联系,分析了主体责任边界、产权边界和成本边界,从目的、类型、时机、驱动力、途径等方面剖析了二者之间的转换机理,提出了社会安全无差异曲线和边际安全替代率、安全可能性边界和边际安全转换率并构建了安全产品供求和转换的数学模型,找到了社会安全福祉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和期望值,提出了保障二者各自及相互转换的政策建议。 本书可供政府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主管部门有关人员,以及公共政策与管理、安全与应急领域的学者、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阅读参考。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对职业安全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研究
1.2.2 对公共安全和政府公共安全管理(安全监管)的研究
1.2.3 对企业安全管理的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理论来源及基础
2.1 总体国家安全观
2.1.1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
2.1.2 十九大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坚持和强化
2.1.3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1.4 将安全与应急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范畴
2.2 安全发展观
2.2.1 安全发展的内涵
2.2.2 安全发展观指导下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
2.2.3 安全发展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
2.3 安全科学
2.4 公共管理学与公共安全管理
2.5 工商(企业)管理学与职业安全管理
2.6 新制度经济学与安全的产权及边界界定
2.7 系统工程学与安全系统工程
第3章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区别与联系
3.1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基本内涵
3.1.1 有关概念
3.1.2 职业安全的基本内涵
3.1.3 公共安全的基本内涵
3.2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主体
3.2.1 职业安全的主体
3.2.2 公共安全的主体
3.3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客体
3.3.1 职业安全的客体
3.3.2 公共安全的客体
3.4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产品属性
3.4.1 职业安全的产品属性
3.4.2 公共安全的产品属性
3.5 职业安全管理与公共安全管理
3.5.1 职业安全管理
3.5.2 公共安全管理
第4章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边界
4.1 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4.2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主体责任边界
4.2.1 企业对职业安全负主体责任
4.2.2 政府对公共安全负主体责任
4.3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产权边界与“科斯三定理”
4.3.1 职业安全与企业产权边界
4.3.2 公共安全与政府产权边界
4.3.3 “科斯三定理”与安全的产权边界
4.4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成本边界
4.4.1 职业安全成本
4.4.2 公共安全成本
4.4.3 社会安全总成本、职业安全成本、公共安全成本的关系
第5章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转换机理
5.1 转换的理论前提——职业安全和公共安全存在同质性和“最大公约数”
5.2 转换的现实需求——职业安全领域的市场失灵与公共安全领域的政府失灵
5.2.1 职业安全领域的市场失灵
5.2.2 公共安全领域的政府失灵
5.3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相互转换的核心机制
5.3.1 转换的目的
5.3.2 转换的类型
5.3.3 转换的时机
5.3.4 转换(嬗变)的推动与阻断(或延缓)
5.3.5 转换的驱动力
5.3.6 转换的途径
5.4 安全产品供求和转换的数学分析
5.4.1 社会安全无差异曲线与边际安全替代率
5.4.2 安全可能性边界与边际安全转换率
5.4.3 最优的安全产品供求状态
第6章 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保障体系
6.1 职业安全保障机制
6.1.1 职业安全组织保障
6.1.2 职业安全制度保障
6.1.3 职业安全技术保障
6.1.4 职业安全资金保障
6.1.5 职业安全人力保障
6.1.6 职业安全文化保障
6.2 公共安全保障机制
6.2.1 公共安全组织保障
6.2.2 公共安全制度保障
6.2.3 公共安全技术保障
6.2.4 公共安全资金保障
6.2.5 公共安全人力保障
6.2.6 公共安全文化保障
6.3 职业安全与公共安全相互转换的保障机制
6.3.1 职业安全向公共安全转换的保障机制
6.3.2 公共安全向职业安全转换的保障机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探溯了职业安全与公共安全问题的理论来源及基础
7.1.2 阐释了职业安全与公共安全的基本内涵、区别与联系
7.1.3 揭示了职业安全与公共安全边界的本质及重要意义
7.1.4 剖析了职业安全与公共安全相互转换的机理
7.1.5 构建了安全产品供求和转换的数学模型,并找到了社会安全福祉最优解
7.1.6 提出了职业安全、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及二者相互转换的保障机制
7.2 主要创新
7.2.1 用“私场所”安全、“公场所”安全阐释了职业安全、公共安全的涵义
7.2.2 提出了社会安全福祉(效用)最大化、社会安全总成本和最优成本边界
7.2.3 提出了安全的产权边界划分理论
7.2.4 提出了职业安全、公共安全可以相互转换、转换机理和保障机制
7.2.5 提出了社会安全无差异曲线等的概念,构建了安全产品供求和转换的数学模型并找到了社会安全福祉最优解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