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内涵
第一节 乡村教育相关理论
一、乡村
二、乡村教育
三、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节 “城乡教育一体化”相关理论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的形成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提出背景
三、“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及内涵
四、城乡教育均衡的概念及内涵
五、城乡教育一体化与城乡教育均衡的同异
第三节 教育公平相关理论
一、教育公平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节 教育生态相关理论
一、教育生态概念及内涵
二、乡村文化概念及内涵
三、教育生态: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的起承转合
第二章 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 古代乡村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乡村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古代社会乡村教育的特征
第二节 近现代乡村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近现代乡村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近现代乡村教育的特征
第三节 当代乡村教育的发展进程
一、当代乡村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当代乡村教育的特征
第四节 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启示
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乡村教育发展
二、社会稳定是乡村教育发展的保障
三、传统文化对乡村教育具有双重影响
四、乡村教育的发展应依赖于本土的乡土特性
第三章 乡村教育的价值取向探析
第一节 乡村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教育价值
二、教育价值的分类
三、教育价值取向
四、乡村教育价值取向
第二节 乡村教育的工具价值
一、乡村教育的工具价值体现
二、我国乡村教育的工具化价值倾向发展轨迹
三、当前我国乡村教育工具价值倾向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乡村教育的本体价值
一、“生命教育”是乡村教育的本质追求
二、“人的发展”是乡村教育的终极目标
第四节 乡村教育价值的统一
一、国家视野下的乡村教育价值取向
二、乡村社会视野下的乡村教育价值取向
三、个体视野下的乡村教育价值取向
第四章 乡村教育现状——以山东省为例
第一节 乡村教育访谈座谈述评
一、乡村教育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占据的地位
二、乡村教育振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境
三、实现乡村教育振兴有效的途径
四、理想的乡村教育模式
第二节 乡村学校基本情况述评
一、A县学前及中小学教育基本情况
二、B县学前及中小学教育基本情况
三、C县学前及中小学教育基本情况
四、D县学前及中小学教育基本情况
第三节 问卷调研数据分析
一、家长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二、教师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三、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第四节 山东省乡村教育现状分析
一、山东省乡村教育发展现状和典型工作做法
二、山东省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乡村教育发展困境成因分析
第一节 城乡二元结构等深层壁垒的影响
一、“乡村支持城市”政策的实施
二、义务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影响
三、“差异性”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
四、地方政府唯GDP论
第二节 “撤点并校”余波对乡村教育的影响
一、乡村教育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
二、对学生及家庭的影响
三、对乡村社会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 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
一、区域间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差距
二、存在优质师资不均衡、“结构性缺员”现象
第六章 乡村教育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第一节 教育公平进程中政府的行为优化
一、促进教育公平中的政府责任
二、促进教育公平中的政府功能
三、促进教育公平中的政府行为优化策略
第二节 社会参与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治理的历史实践与时代需求
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治理的思路
第三节 乡村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性探索
一、当前乡村教育办学管理体制现状及问题
二、乡村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思路
第四节 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一、近几年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二、乡村教育质量评价监测现状
三、乡村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的构建思路
四、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实例分析
五、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建议
第七章 “教育生态平衡”视域下的振兴路径
第一节 乡土资源对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价值
一、乡土资源的价值与内涵
二、依托乡土资源优化乡村教育课程体系
三、乡土资源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第二节 乡村教师的发展与乡村教育的重塑
一、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的根本路径
二、乡村教师“有情怀、肯奉献”的实现路径
第三节 “家校共育”有效实施的积极作用
一、完善家庭教育制度保障
二、探索有效家校合作共育模式
三、创新家长培训形式
四、丰富家校合作内容
第四节 社会关爱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一、我国乡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特殊教育儿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