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尾矿筑坝技术
1 绪论
1.1 尾矿库
1.2 尾矿筑坝工艺和方法
1.3 尾矿坝的学科基础
1.4 尾矿坝的专业定位
2 冶金矿业尾矿筑坝的研究
2.1 早期的尾矿筑坝
2.2 《尾矿设施设计规范》对筑坝试验的规定
3 上游法尾矿筑坝技术现状
3.1 上游法的调研总结和发展
3.1.1 尾矿工程分类
3.1.2 有效滩长和渗径系数
3.1.3 有效滩长和堆积坝高的关系
3.1.4 安全滩长和有效滩长
3.2 有效滩长理念的适用性验证
3.3 滩面坡度的统计和分析
3.3.1 早期的滩面坡高成果
3.3.2 沉积滩面的坡度
3.4 沉积规律和沉积滩形成
3.4.1 沉积规律
3.4.2 沉积尾矿计算断面概化
4 中线法的推广和改进
4.1 我国中线法的起步和运行概况
4.2 中线法在总结中发展
4.3 中线法的改进
4.3.1 细颗粒可以做坝料
4.3.2 升高速率快坝坡也稳定
4.3.3 改进方向
4.4 关于中线法的小结
5 膏体和膏体筑坝
5.1 浆体和膏体
5.2 三个膏体排放的实例
5.2.1 包钢西矿膏体库
5.2.2 袁家村铁矿白化宇尾矿库
5.2.3 中州铝厂灰渣和赤泥混合堆场
5.3 膏体尾矿筑坝展望
5.3.1 引言
5.3.2 膏体筑坝工艺的缘起
5.3.3 尾矿浆筑埂沉坝可行性
5.4 坝坡稳定性
第2篇 尾矿坝抗震防洪及事故防范
6 尾矿坝的地震设防问题
6.1 土石填筑坝的震害及经验
6.1.1 水坝的震害调查资料介绍
6.1.2 国外堤坝震害数据及其启示
6.1.3 国内土石坝震害数据分析和经验
6.1.4 土石坝抗震安全共识
6.2 尾矿坝震害实例
6.2.1 冶金矿山尾矿坝震害实例
6.2.2 尾矿坝抗震安全讨论
6.3 尾矿坝抗震设计和计算问题
6.3.1 设防目标和防震设计分类
6.3.2 尾矿坝有关防震设计的规定和问题
6.3.3 尾矿坝抗震设计和计算的相关规定
6.3.4 尾矿坝抗震计算和分析
6.3.5 尾矿坝地震加速度反应分析结果
6.3.6 关于拟静力法的讨论
7 尾矿坝的事故分析和防范
7.1 概述
7.2 病害事故的分类
7.3 统计结果的初步分析
7.4 我国尾矿库的安全现状
7.5 多角度认识尾矿库的大事件比例
7.5.1 与美国西部的土坝比较
7.5.2 与建筑结构比较
7.5.3 尾矿坝的安全余度
7.5.4 与水库大坝的失效概率比较
7.6 减少尾矿库事故的措施
7.7 遭遇“台风雨”时尾矿库的防洪安全
7.7.1 漫坝溃坝的典型案例
7.7.2 值得讨论的问题
7.7.3 推测台风雨前尾矿库的状况
7.7.4 若及时堆筑子坝的相关情况
7.8 一个漫顶溃坝的猜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略
第3篇 尾矿筑坝技术案例
8 峨口铁矿一尾中线法改造
8.1 基本情况
8.1.1 工程设计概况
8.1.2 现状稳定性
8.2 加高研究
8.2.1 抗震稳定试验研究
8.2.2 堆积坝270m的三维渗流试验研究
8.2.3 排洪系统的水工模型试验
8.2.4 三维静动力分析
8.2.5 旋流器沉砂试验
8.2.6 一尾矿库加高改造可行性研究
8.2.7 设计研究小结
8.3 设计和现状的结论
9 鲁中御驾泉尾矿坝
9.1 现场冲槽试验和筑坝试验研究
9.2 泥质尾矿筑坝研究专题介绍
9.2.1 数值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9.2.2 尾矿特性的变化
9.3 仿真模拟和勘察数据比较
10 大顶铁矿蕉园西沟尾矿库
10.1 工程概况
10.2 颗粒组成
10.3 基本物理特性
10.4 力学常规试验结果
10.5 静三轴试验
10.6 土工试验的结论
10.7 大顶坝的几个结论
10.7.1 沉积尾矿
10.7.2 天然地基
10.7.3 初期坝
10.7.4 坝体浸润线
10.7.5 坝体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10.7.6 坝坡的稳定性
10.7.7 运行安全措施和建议
11 符山铁矿黑山蛟尾矿库
11.1 高浓度输送改造
11.2 沉积尾矿特性
11.2.1 勘察剖面
11.2.2 沉积规律
11.2.3 沉积尾矿的密度
11.2.4 浸润线
11.2.5 尾矿特性试验结果
11.3 稳定性和扩容
11.4 技术要点和结论
12 西石门尾矿库
12.1 初步设计
12.2 运行中的管理决策及成果
12.2.1 两段浓缩和输送技术改造
12.2.2 油隔离泵更新为往复式活塞隔膜泵
12.3 筑坝和度汛措施
12.3.1 尾矿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结果
12.3.2 优化筑坝工艺现场试验结果
12.3.3 研究提出的防洪度汛措施
12.4 单一加高南库技术改造
12.4.1 基本条件和设计要点
12.4.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