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本科生学术诚信治理路径研究(精)/清华汇智文库
0.00     定价 ¥ 12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2566335
  • 作      者:
    作者:张银霞|责编:陆浥晨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学术诚信是大学教育质量的道德基石。通过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了如下本书的核心观点:本科生各类学术失信行为具有普遍性,其发生机制具有超乎一般知觉的复杂性,它关乎个体品格,但学术诚信制度环境和课堂教与学环境所产生的系统性影响更不可忽视。因此,促进学术诚信应采取整体性治理举措,综合运用品格培养、制度建设和教与学改进等路径,促使多元相关主体(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等)实质性地共同参与和推进具有一致性的系统举措。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概念解析
一、学术诚信
二、学术失信
第二节 学术失信行为类型及测量
一、学术失信行为类型划分
二、学术失信行为测量方法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大学生学术诚信研究
二、国内大学生学术诚信研究
三、小结
第四节 研究设计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第2章 我国高校本科生学术失信发生机制调查研究
第一节 行为意向与诚信教育对学术失信的影响研究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分析结果
五、结论与讨论
六、建议
第二节 同伴忠诚和文化倾向对合作式学术失信的影响研究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讨论
六、研究局限及未来方向
七、研究建议
第三节 院校情境与诚信认同对学术失信的影响研究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结果
五、结论与讨论
六、政策建议
本章结语
第3章 欧美高校本科生学术诚信治理模式研究
第一节 美国常春藤联盟高校本科生学术诚信治理模式研究
一、学术诚信治理的范围
二、学术诚信治理的模式
三、学术诚信治理的策略
四、小结
第二节 重新认识美国学生荣誉制度促进学术诚信的有效性
一、美国高校学生荣誉制度促进学术诚信的内在逻辑
二、美国高校学生荣誉制度促进学术诚信的有效性考察
三、美国高校学生荣誉制度有效促进学术诚信的前提条件
四、完善我国本科生学术诚信治理:从部分高校的免监考政策谈起
第三节 英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治理的国家行动和院校实践
一、英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治理背景
二、国家层面:建立专门机构,统一诚信标准
三、院校层面:整体性路径,教育性预防
四、小结
第四节 澳大利亚大学生学术诚信治理实践探析
一、澳大利亚高校学术诚信治理背景
二、学术团体的学术诚信治理行动
三、国家层面的学术诚信治理行动
四、院校层面的学术诚信治理行动
五、小结
本章结语
第4章 本科生学术诚信治理的品格培养路径
第一节 学术诚信品格意蕴及培养机制解析
一、学术诚信的品格意蕴
二、学术诚信品格培养机制解析
第二节 学术诚信品格培养的道德认知向度
一、道德认知发展与学术诚信观念倾向
二、以学术诚信观培养为首要目标
三、学术诚信观的培养路径
第三节 学术诚信品格培养的道德行为向度
一、“知易行难”的学术诚信品格培养困境
二、“转知成行”的学术诚信品格培养策略
第四节 学术诚信品格培养的道德动机向度
一、道德情感内涵及动机作用
二、道德意志的内涵和动机作用
三、道德动机机制在学术诚信品格培养中的应用
本章结语
第5章 本科生学术诚信治理的制度化路径
第一节 学术诚信治理制度化路径解析
一、学术诚信治理制度化
二、学术诚信治理制度化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学术诚信治理制度化的结构整合层面
一、学术诚信治理政策基本特点
二、学术诚信治理政策构成要素
三、学术诚信治理机构及成员构成
第三节 学术诚信治理制度化路径的程序整合层面
一、领导和行政支持机制
二、学生群体参与机制
三、教师群体参与机制
第四节 学术诚信治理制度化的符号整合层面
一、符号层面整合本质:建构学术诚信共享意义
二、符号层面整合目标:营造学术诚信氛围
三、符号层面整合途径:理念导向和行动学习
本章结语
第6章 本科生学术诚信治理的教与学路径
第一节 学术诚信治理教与学路径解析
一、以教和学为焦点的学术诚信治理路径
二、学术诚信治理教与学路径的目标、载体和途径
第二节 建构学术诚信课堂的教学方式
一、有意识地营造公正的课堂环境
二、提升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投入
三、降低学业竞争压力,提升学业评价质量
四、明晰课堂诚信规定,针对性防治学术失信
第三节 以学术诚信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一、激发掌握取向学习动机
二、采取深层学习策略
三、正确应对学业压力
本章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