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序三
推荐语
前言
思路篇
第1章 基本思路
1.1 安全团队的价值
1.2 企业安全管理是“二级混沌系统”
1.3 企业安全是“极端复杂问题”
1.4 如何引起重视?
1.5 谁是我们的甲方?
1.6 谁是我们的乙方?
1.7 小结
第2章 企业安全工作的着眼点
2.1 解决实际问题
2.2 标准的意义
2.2.1 风险评估
2.2.2 IS0 27000
2.2.3 等级保护
2.2.4 如何面对合规?
2.3 如何协调资源
2.3.1 要什么?
2.3.2 怎么要?
2.4 安全团队在企业中的几个身份
2.4.1 能力的提供者
2.4.2 一类问题的解决者
2.4.3 服务+协作者
2.5 小结
技术篇
第3章 攻击面管理
3.1 什么是攻击面?
3.2 为什么攻击面管理很重要?
3.3 发现攻击面
3.4 管理攻击面
3.5 小结
第4章 漏洞管理
4.1 漏洞管理和漏洞扫描的区别
4.2 漏洞扫描产品现状
4.2.1 开源
4.2.2 商用
4.2.3 自主研发
4.2.4 漏报和误报的选择
4.3 漏洞扫描、渗透测试、攻防演练
4.3.1 三者的区别
4.3.2 攻防演练
4.4 漏洞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4.4.1 资产发现
4.4.2 漏洞发现
4.4.3 漏洞处理
4.4.4 数据分析
4.5 漏洞管理的进阶玩法
4.6 软件安全开发周期
4.6.1 培训
4.6.2 要求与设计
4.6.3 实施与验证
4.6.4 发布与响应
4.7 小结
第5章 主机安全
5.1 基线管理
5.1.1 基线治理过程
5.1.2 常见基线要求
5.2 主机安全类产品
5.2.1 0SSEC介绍
5.2.2 商业产品
5.2.3 企业的选择
5.3 小结
第6章 威胁管理
6.1 威胁检测产品现状
6.2 威胁感知系统建设思路
6.2.1 数据获取
6.2.2 策略集
6.2.3 能力输出
6.3 小结
第7章 应急响应
7.1 准备阶段
7.1.1 应急预案
7.1.2 应急工具
7.1.3 内部资料/数据
7.1.4 情报
7.2 执行阶段
7.2.1 有思路
7.2.2 有办法
7.3 收尾(复盘)阶段
7.4 建设阶段
7.5 一些思考
7.6 小结
第8章 安全服务
8.1 常见问题
8.2 对甲方的要求
8.3 常见的安全服务
8.3.1 脆弱性治理类
8.3.2 威胁检测类
8.3.3 培训类
8.4 安全服务的成熟度模型
8.5 安全外包管理
8.6 小结
第9章 重要保障期
9.1 重保的几种类型
9.2 重保的常规姿势
9.3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9.4 小结
第10章 业务安全
10.1 内容安全
10.1.1 内容异常的几种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10.1.2 内容安全的整体思路
10.1.3 内容安全面临的一些问题
10.2 数据安全
10.3 风控
10.4 办公安全
10.5 小结
运营篇
第11章 安全运营综述
11.1 安全技术落地及顺利运转
11.2 纵向与横向沟通
11.3 安全团队建设
11.4 小结
第12章 安全技术运营
12.1 安全技术运营的五个关键指标
12.2 脆弱性治理
12.2.1 覆盖率
12.2.2 准召率
12.2.3 复发率
12.2.4 时效性
12.3 威胁检测
12.3.1 覆盖率
12.3.2 准召率
12.3.3 时效性
12.4 防御能力
12.4.1 覆盖率
12.4.2 召回率
12.4.3 时效性
12.5 安全技术运营指标的应用
12.6 小结
第13章 非技术运营
13.1 员工态势
13.1.1 入职前:筛选与背景调查
13.1.2 在职期间:安全教育
13.1.3 在职期间:员工安全监测
13.1.4 离职脱敏
13.1.5 外包人员管理
13.2 合规管理
13.3 SRC运营
13.4 安全情报
13.5 小结
第14章 其他问题
14.1 常规安全产品
14.1.1 边界防御(FW/NGFW/IPS/WAF)
14.1.2 DDoS防御
14.1.3 安全检测
14.1.4 安全云
14.1.5 EDR
14.1.6 微隔离
14.1.7 身份认证
14.2 常见安全岗位和知识体系
14.3 常见安全框架/模型
14.3.1 纵深防御
14.3.2 安全滑动标尺
14.3.3 零信任网络
14.3.4 ISMS、IS0 27001与PDCA
14.3.5 重检测,轻防御
14.4 经常遇到的问题
14.4.1 ACL与流量镜像的关系
14.4.2 漏洞扫描避开特殊系统
14.4.3 小团队,大梦想
14.4.4 如何汇报工作
14.4.5 发现入侵事件如何处理
14.4.6 AI与安全如何结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