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引导
1.1.2 发展诉求现状
1.1.3 研究成果深化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综述小结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界定
1.4.1 概念界定
1.4.2 主要内容
1.5 技术方法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路线框架
第2章 学区、学校发展建设启示
2.1 国内外学区的发展认知
2.1.1 国内学区发展
2.1.2 国外学区发展
2.2 我国中小学校建设历程
2.2.1 起步与缓慢期(1949—1977年)
2.2.2 计划与均衡期(1978—2000年)
2.2.3 经济与效益期(2001年—至今)
2.3 陕西关中学校学区调研启示
2.3.1 学区落地性不强
2.3.2 校际差距较大
2.3.3 就学需求失衡
2.3.4 空间环境品质不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学校、学区供需要素剖析
3.1 规范条文指标解读
3.1.1 国家规范
3.1.2 地方标准
3.2 学校规模要素构成
3.2.1 班级数量
3.2.2 班级人数
3.2.3 生均面积
3.3 学区范围服务要素
3.3.1 服务半径
3.3.2 便利程度
3.3.3 千人学生数
3.4 供需区划诉求预判
3.4.1 学校供给
3.4.2 需求预判
3.4.3 供需预判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既有小学学区全纳就学测算
4.1 测算方法认知
4.1.1 相关性分析法
4.1.2 多元线性回归法
4.1.3 主成分回归法
4.2 就学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4.2.1 抽样数据整合
4.2.2 相关性测度
4.2.3 多元线性回归
4.2.4 主成分分析
4.2.5 模型建构
4.3 既有学区就学需求测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学学校空间构成及其特征
5.1 学校总体布局
5.1.1 规模布局变迁
5.1.2 用地布局特征
5.2 教学空间
5.2.1 空间组织形式
5.2.2 空间使用情况
5.3 办公及生活用房
5.3.1 空间功能构成
5.3.2 空间构成特征
5.4 体育运动场馆
5.4.1 场馆构成分布
5.4.2 场地类型特征
5.5 学校周边及学区公共设施
5.5.1 学校周边用地
5.5.2 学区公共设施
5.5.3 空间互动特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学校内外空间统筹计划
6.1 空间统筹计划特征
6.1.1 功能多样
6.1.2 学社共享
6.1.3 空间多元
6.2 空间统筹计划原则
6.2.1 功能空间的灵活性
6.2.2 空间布局的开放性
6.2.3 组织形式的可调性
6.3 空间统筹计划目标
6.3.1 完善校内功能构成
6.3.2 集约化的空间布局
6.3.3 空间环境品质提升
6.4 空间环境统筹等级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学校内外空间计划实践探索
7.1 建筑空间计划实践
7.1.1 功能复合
7.1.2 功能置换
7.1.3 空间叠置
7.1.4 空间立体化
7.1.5 建筑加建、改建
7.2 公共活动空间计划实践
7.2.1 屋顶平台的利用
7.2.2 活动平台立体化
7.2.3 交通空间的多义
7.3 运动场馆计划实践
7.3.1 校内常规型
7.3.2 校内屋顶型
7.3.3 校内室内型
7.3.4 校外共享型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调研资料统计——学区
附录2:调研资料统计——学校
附录3:调研资料统计——样本学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