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异常的正常家庭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717007
  • 作      者:
    作者:(韩)金熹暻|责编:吴晓月|译者:章科佳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重新剖析一般人眼中,由父母与子女组成的所谓“正常”家庭,以及亚洲社会最重视的传统家庭观,看见家庭内隐形的权力如何压迫、影响孩子的权益与成长,提醒我们——单由一方所建立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暴力。 作者金熹暻以多年在儿童人权组织工作的经验,写下所谓“正常”家庭形态以外的家庭,在社会上遭受的歧视;以及当家庭内的暗影蔓延到职场、学校、社会时可能产生的悲剧。 究竟是谁定义了“正常”与“异常”?父母与家庭、社会与国家又该做出什么改变?本书试图提出消弭偏见、扭转观念的解决之道。
展开
目录
前言
小小的身躯,大大的权利
第一章
家庭是一道护城墙?
家庭内,子女是我们的所有物
“你是我的”——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和体罚
体罚与虐待之间的距离
对成人施暴说“不”,而对儿童施暴就“准许”?
母亲的藤条或“爱的棍棒”
我做了该打的事
詈与暴力
对待孩子的态度,反映社会的面貌
孩子不是管教对象,而是人权主体
韩国法律中的“似有实无”
国家介入的界限在哪里?
过度保护或忽视,源自将子女视为所有物
“非正常”的弱势家庭才会忽视孩子?
樱花的花语是“期中考试”
过度保护的负面影响
玩耍的权利被剥夺
论“家人结伴自杀”的不可能性
由来已久的悲剧
亲手了结子女性命的心理
儒家文化圈特有的家庭主义?
亲权不是权利
继母更常虐待孩子吗?
过于强势的亲权
对亲权的不同看法
亲权并非父母的权利,而是义务
第二章
韩国的“不正常家庭”
家庭外,唯有“正常”才是自己人
为什么只有未婚妈妈,没有未婚爸爸?
被“正常家庭”逐出家门的未婚妈妈
家人的冷眼相待与未婚爸爸的“失踪”
社会对未婚妈妈的歧视
未婚妈妈的权利即儿童的人权
收养,被输出到“正常家庭”的孩子
涉外送养历史最长、数量最多的国家
由民间负责的收养程序
草率的程序与后续管理
真正应该感到抱歉的人
在韩国,其他肤色人种家庭代表的意义
韩国是个“种族歧视共和国”
憎恶他人的表露
第三章
谁定义了正常和不正常家庭?
被塑造的信念——能信任的只有家人
在韩国,家庭为何变得如比重要?
压缩式现代化的问题终结者:家庭
国家助长的家庭主义
家庭主义的制度化与两极化
以家庭为单位,向上流动的社会
“别人也这样……”——补习过热带来的不安
家庭的战争并非个人
世代相承的家庭主义本质
为什么家庭主义会扩散到职场、学校和社会
公司、学校和社会的家庭主义
较低的社会信任度与排他的家庭主义
第四章
当家庭问题层出不穷
为了共存,我们该怎么做?
父母体罚禁止法如何改变社会?
禁止体罚前
“找不到树枝,请用石头砸我吧”
世界上首次禁止父母体罚
儿童权利优先的政策
生活回归个人,解决问题要靠集体
集体性的解决方法和“冷信任”
与众不同的低生育率应对方式
育儿假和育儿支持政策
生活回归个人,解决问题要靠集体
共同生活,将家庭的重担交给社会
将家庭的重担转移给社会
实施普遍性的育儿津贴
公权力的介入是为了给孩子“最好的”
同理心的制度化——实现“共同生活”
结语
勾勒自主的个人与开放的共同体
共同体的尴尬处境
强化公权力与开放的共同体
延伸阅读书单
关于成人、人权与童年
关于现代化、家庭问题
关于歧视、共情与同理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