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有限元软件与二次开发
1.1 ABAQUS软件
1.1.1 ABAQUS软件简介
1.1.2 ABAQUS二次开发平台
1.2 OpenSees软件
1.2.1 OpenSees软件简介
1.2.2 OpenSees二次开发平台
1.3 ANSYS软件
1.3.1 ANSYS软件简介
1.3.2 ANSYS二次开发平台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核电站安全壳模型建立
2.1 单元选择
2.2 混凝土二维本构
2.2.1 混凝土转动裂缝模型
2.2.2 混凝土单轴应力应变关系
2.2.3 混凝土二轴应力状态破坏准则
2.3 核电站安全壳缩尺模型试验验证
2.3.1 试验概况
2.3.2 数值建模
2.3.3 试验验证
2.3.4 模型网格划分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核电站安全壳双向地震反应分析
3.1 核电站安全壳简介
3.2 核电站安全壳有限元模型
3.2.1 单元类型
3.2.2 材料模型
3.2.3 核电站安全壳网格划分敏感性
3.3 核电站安全壳动力特性分析
3.4 核电站场地地震危险性
3.4.1 理论基础
3.4.2 核电站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
3.4.3 地震动挑选结果
3.5 核电站安全壳的双向地震反应研究
3.5.1 核电站安全壳双向地震反应所选地震动
3.5.2 核电站安全壳双向地震反应结果
3.5.3 主余震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核电站安全壳在双向荷载路径下的性能状态
4.1 核电站安全壳在地震作用下的简化荷载路径
4.1.1 方形
4.1.2 圆形
4.1.3 菱形
4.1.4 无穷形
4.2 核电站安全壳在双向荷载路径下的滞回性能
4.3 双向荷载路径下核电站安全壳强度及位移预测
4.3.1 参数分析工况
4.3.2 参数统计分析
4.3.3 参数回归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核电站安全壳考虑双向剪切耦合的简化模型
5.1 基于截面的核电站安全壳Takeda恢复力模型及其开发
5.2 基于截面的核电站安全壳双向剪切耦合简化模型及其开发
5.2.1 开裂及屈服加载曲面函数
5.2.2 加载曲面的移动规则
5.2.3 塑性流动法则
5.2.4 双向剪切本构关系
5.2.5 基于OpenSees平台的核电站安全壳双向剪切耦合简化模型的开发
5.3 核电站安全壳双向剪切耦合简化模型验证
5.3.1 简化模型建立
5.3.2 简化模型与试验单向推覆对比
5.3.3 简化模型与实体有限元模型双向推覆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核电站安全壳双向地震易损性分析及HCLPF能力评估
6.1 地震动记录的挑选
6.2 双向地震动强度表达
6.3 核电站安全壳模型
6.3.1 核电站安全壳集中质量模型的简化
6.3.2 核电站安全壳集中质量模型的非线性定义
6.4 核电站安全壳双向地震易损性研究
6.4.1 双向地震参数与结构反应相关性
6.4.2 双向地震激励下核电站安全壳易损性曲线
6.5 单向与双向地震激励下核电站安全壳抗震能力对比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隔震核电站安全壳地震可靠度分析
7.1 反应谱法
7.2 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LHS法(拉丁超立方法)
7.3 隔震与不隔震核电站安全壳可靠度计算
7.3.1 模型建立及可靠性分析过程
7.3.2 阻尼的取值
7.3.3 随机变量的确定
7.3.4 随机函数的确定与概率分布
7.3.5 功能状态方程
7.3.6 可靠度分析结果
7.3.7 参数敏感性分析
7.3.8 隔震支座参数变化对可靠度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隔震核电站安全壳抗震裕度
8.1 抗震裕度分析方法介绍
8.1.1 保守的确定性失效裕度分析方法
8.1.2 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8.2 不隔震核电站安全壳抗震裕度
8.2.1 地震作用及其他荷载对核电站安全壳的需求
8.2.2 核电站安全壳抗剪能力
8.2.3 核电站安全壳抗弯能力
8.2.4 HCLPF值计算
8.3 隔震核电站安全壳抗震裕度
8.3.1 地震作用及其他荷载对隔震核电站安全壳的需求
8.3.2 隔震核电站安全壳抗弯与抗剪能力
8.3.3 HCLPF值计算
8.4 隔震支座参数变化对抗震裕度的影响
8.4.1 隔震支座等效水平刚度对抗震裕度的影响
8.4.2 隔震支座等效阻尼比对抗震裕度的影响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本书总结
9.2 展望
附录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