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承压岩溶水体上煤层开采底板水害防控技术及其应用(精)
0.00     定价 ¥ 2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42035
  • 作      者:
    作者:吴基文//翟晓荣//段中稳//周盛全//汪玉泉等|责编:焦健//柴良木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高承压岩溶水体上煤层开采底板水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有效对策之一。本书以皖北恒源煤矿为研究对象,岩体结构力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现场探测等研究方法,系统地开展了高承压岩溶水体上煤层开采底板水害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并应用于煤矿生产实际。在系统分析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物探、钻探和放水试验工程,阐述了矿井深部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了各含水层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对研究区山西组6煤层底板岩性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进行了测试评价,划分了底板岩体的岩性类型和结构类型;基于钻孔声波探测方法对底板岩体结构进行了探测,在此基础上对底板岩体阻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性、厚度以及岩溶裂隙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底板成孔与注浆信息,对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含水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对自然带压开采条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疏水降压限压开采、底板注浆改造抗压开采和地面定向顺层钻孔底板超前区域注浆治理抗压开采方法,建立了底板高承压岩溶水体上煤层开采水害防控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对皖北矿区乃至华北矿区类似条件的矿井水害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本书可供煤田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采矿工程、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及矿井地质灾害防治等专业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工作过程
第2章 恒源煤矿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基本特征
2.1 矿井基本概况
2.2 矿井地质特征
2.2.1 矿井地层特征
2.2.2 矿井主采煤层特征
2.2.3 矿井构造特征
2.3 水文地质特征
2.3.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3.2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第3章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补充勘探
3.1 矿井补充勘探的必要性
3.1.1 矿区煤炭资源勘探特点
3.1.2 矿区煤炭资源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探采对比分析
3.1.3 矿井补充勘探方法
3.1.4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必要性
3.2 深部水文地质地震勘探
3.2.1 深部水文地质三维地震勘探
3.2.2 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精细解释
3.3 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
3.3.1 电法勘探原理及测区电性特征
3.3.2 工程概况
3.3.3 资料处理
3.3.4 Ⅱ62采区瞬变电磁勘探成果
3.3.5 Ⅱ63采区瞬变电磁勘探成果
3.4 水文地质钻探
3.5 水文地质试验
3.5.1 放水试验目的和任务
3.5.2 放水试验工程布置与实施
3.5.3 放水试验观测资料整理分析与成果评价
3.5.4 水化学监测与分析
3.5.5 太灰含水层可疏放性评价
3.5.6 资料分析与求参结果讨论
第4章 恒源矿井山西组煤层底板岩层工程地质特征
4.1 山西组6煤层底板岩性特征
4.1.16 煤层底板岩层岩石组成
4.1.26 煤层底板岩层组合特征
4.1.36 煤层底板岩层厚度分布特征
4.1.46 煤层底板岩性类型
4.26 煤层底板岩石力学特性
4.2.16 煤层底板岩石力学性质测试与评价
4.2.2 底板岩石水理性质特征
4.2.3 底板岩石三轴渗透试验
4.36 煤层底板结构类型
4.4 工作面底板岩体结构的声波探测
4.4.1 波速测试方法及结果
4.4.2 测试结果分析
4.4.3 底板岩体结构分析
4.5 工作面底板岩体阻水质量分级评价
4.5.1 煤层底板岩体分级因素及其确定
4.5.2 煤层底板岩体分级在突水评价上的应用
第5章 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发育特征及其介质空间结构类型
5.1 淮北矿区太原组灰岩岩性特征
5.1.1 太原组灰岩岩石学特征
5.1.2 太原组灰岩沉积环境
5.2 太原组上段灰岩厚度分布特征
5.3 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发育特征
5.4 基于底板改造成孔与注浆信息的太原组灰岩岩溶含水层结构评价
5.4.1 太原组灰岩上段各层灰岩出水特征
5.4.2 太原组灰岩上段各层灰岩出水量与注浆量的相关性
5.4.3 太原组灰岩上段同层灰岩出水孔单孔平均出水量与注浆量随深度变化特征
5.4.4 注浆钻窝出水量与注浆量分布特征
5.4.5 太灰岩溶含水介质空间结构类型
第6章 底板高承压岩溶水体上煤层开采疏水降压控水技术
6.1 带压开采评价
6.2 疏水降压控水技术适用条件
6.2.1 疏水降压控水技术含义
6.2.2 疏水降压控水技术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6.3 疏水降压方案设计要点
6.4 疏水降压控水技术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以恒源煤矿Ⅱ614工作面疏水降压控水技术为例
6.4.1 疏放水方案设计与实施
6.4.2 疏水降压实施效果分析
6.4.3 底板局部异常区(或断层带)注浆加固
6.4.4 工作面回采情况与结果讨论
第7章 底板注浆加固与含水层改造控水技术
7.1 概述
7.2 底板注浆改造控水技术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7.3 底板注浆改造控水技术方案实施过程
7.3.1 地面注浆站的建立
7.3.2 底板注浆加固与含水层改造技术实施方案及过程控制
7.4 底板注浆加固与含水层改造控水技术示范工程及效果评价——以恒源煤矿Ⅱ6111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与含水层改造工
程为例
7.4.1 工作面基本条件
7.4.2 工作面主要水害威胁程度分析
7.4.3 工作面防治水技术路线
7.4.4 工作面防治水工程设计
7.4.5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查
7.4.6 工作面底板注浆工程
7.4.7 工作面底板注浆效果评价
7.4.8 工作面安全性评价
7.4.9 工作面回采情况与效益分析
第8章 地面定向顺层钻孔底板灰岩含水层区域超前注浆改造控水技术
8.1 底板岩溶含水层地面定向顺层钻孔注浆应用概况
8.2 地面定向顺层钻孔底板灰岩含水层区域超前注浆改造过程控制关键技术
8.2.1 顺层钻进注浆加固目的层选择原则
8.2.2 钻孔布设方位和间距设计依据
8.2.3 钻孔结构设计
8.2.4 注浆动态压力与注浆材料耦合技术
8.2.5 注浆控制工艺
8.2.6 钻探关键技术
8.2.7 注浆关键技术
8.2.8 治理效果综合评价与检验方法
8.3 地面定向顺层钻进底板灰岩含水层超前注浆改造控水技术示范工程与效果分析——以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