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内容
1.就呕吐物言,根据文献与临床就有:食物、水、痰涎、蛔虫、脓血、药、胆汁、粪便,由于呕吐物不同,也可见病因的大概。
(1)吐药的问题:有一种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临病人问所便,病人之所喜者,必其所不足;病人之所恶者,必其所有余。从结果可以看出自己判断的正确,以至不犯其禁。如《伤寒论》“酒客不可服桂枝汤,因酒客不喜甘故也”、“服桂枝汤呕者,其后必吐脓血也”,有湿者恶甘,因甘能满中。
在急性病要作服药预后,根据机理判断,会产生哪些应有与不应有的反应,不应有反应一一根据药理,服药下去没有引起呕吐可能,根据病理、病势也非借呕而解,但结果是服药下去病人就反胃难过要呕,这出于意料之外,这起码原因是忽略酒客不喜甘,还是诊断发生了错误。
还有应当用此药,而根本不接受,所谓白通加猪胆汁人尿主之,即重者从之之谓。
(2)再是中毒(药有毒),毒物事先应用经过炮制就注意了。还有一种应有反应——呕吐。或病应得呕吐而解,在上者因而越之,如瓜蒂散证,或服药后有意识引起其吐,这事先都应交待病家,这有意识的吐不可能不吐药。有一种根本不同吐法,不用吐药,但病理机制一定要借呕吐而解,无论停痰、停食、停水,我们不必用呕吐药,反而用降逆药,但是吐了,这是应有反应——痰、食、水停滞于中上地带,自己本身都有欲吐之势,而与药搏斗,因而呕吐,药虽吐掉,痰、水、食也全带出来了。这样就要预先告诉病人,如闻药即吐,或服一口即要吐,就要告诉他用舌顶上腭,暂时平住呕势,待慢慢服完药物,再探吐一下,则痰、食、水吐出十分之七八,而药物仅吐出十之一二。
2.就呕势言如饮食入口即吐,此不是有热,便是病邪阻滞在上;久久吐出,此为虚寒或病邪阻滞在下;呕吐而利,此为太阴病(一般虚寒,特别是脾虚寒);微吐,此病势较轻,或有点寒;干呕,此一般病不在胃,如肝气犯胃,为其他(痰饮、情志病)侵凌胃所致,另外,为有热、燥,或胃阴不足;欲呕或欲吐,不一定呕吐,有病势轻重,另外病者喜恶,如喜呕.欲得呕而后快(或确有物,或为其他刺激),或经常呕,这一般病势较轻;欲吐不得,为干霍乱闭住,或停积特别厉害,其他刺激及胃本身均有,很厉害;恶逆,为干呕轻证,为有形食物不多,寒湿滞气不多。
……
展开
——姚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