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人合一与临床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7750097
  • 作      者:
    朱进忠编著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朱进忠,著名中医,主任医师,山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所长,山西省中医学会、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名医研究会理事,山西省政协医卫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科技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保健委员会顾问,山西省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山西中医》《中医药研究》《光明中医》杂志编委。出版医学专著26部。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和内科学教学,提出了疑难病从肝论治、相似辨证、天人相应辨证、内科病三步辨证、久病辨证脉为第1、一元辨证法、危重疾病尤应诊腹等观点和方法。研制出“丁桂儿脐贴(宝宝一贴灵)”“肾康灵胶囊”“疏风清热胶囊”等知名中成药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古代的一些医学家,还发现自然界的相似物质和功能变化,常常有着直接、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但化。所以数千年来的一些医学家都把相似而相应理论在医学中应用的天人相应学说作为认识和研究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一些科学研究成果日渐说明天人相应学说的理论并不是玄妙、唯心的东西,而是能够经受反复考验的真正的科学理论。本书试就这一理论及其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作一比较全面的介绍,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
精彩书评
  ★他勤奋好学,善于总结,在他行医半个多世纪一直专注临床和教学以及中医的研究工作。他博采众长,铸成今日之中医大家。
  ——国医大师、山西中医学院教授 吕景山
  
  ★朱老临证,善用经方,且不拘泥于病名,更不拘于某方治某病。巧思善辨,常以*普通的药,仅几味药的小方而治愈大病、难治病。在疾病的治疗上独树一帜,不落窠臼,被誉为临床大家名不虚传。
  ——山西中医学院教授 王世民
  
  ★朱老虽然离开我们近十年了,但至今他突出的疗效仍广为传播不绝于耳。他遗留下的内、外、妇、儿各科的成功经验,充实了中医宝库。但他留给我们的远远不只是这些,更重要的是他走出了一条中医发展的光辉道路。
  ——山西中医学院教授 徐生旺
展开
精彩书摘
  《朱进忠老中医50年临床治验系列丛书:天人合一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 自然变化与针灸
  针灸是通过针或灸对一定俞穴的刺激使气血流通来达到治疗作用的,而气血的流行又常随自然的变化而改变。《灵枢·营气篇》说:“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人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人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人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
  另外,由于“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人大指之间,人掌中,其至于足也,人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相似与相应和辨证论治的关系
第一章 生理组织功能的相似与相应
第一节 天人的相似与相应
第二节 地人的相似与相应
第三节 人事与人的相似与相应
第二章 病因的相似与相应
第一节 六淫所客中的相似与相应
第二节 地域所生疾病的相似与相应
第三节 人事七情所生疾病的相似与相应
第三章 病机的相似与相应
第一节 发病时的相似与相应
第二节 病因病理的相似与相应
第四章 治则的相似与相应
第一节 首在调和
第二节 必要时必以毒药
第三节 治病求本
第四节 治病需分标本缓急先后
第五节 大积可犯有故无殒
第六节 处方配药必须协调
第五章 诊断上的相似与相应
第一节 色脉的相似与相应
第二节 症状的相似与相应
第六章 药物功用的相似与相应
第一节 药物特性与升降浮沉
第二节 药物生药的特性与功用

第二篇 人与自然相应和辨证论治的关系
第一章 自然变化与生理的相应关系
第一节 自然变化与阴阳
第二节 自然变化与气血
第三节 自然变化与脏腑
第四节 自然变化与经络
第二章 自然变化与病因病理的相应关系
第一节 自然变化与病因
第二节 自然变化与病理
第三章 自然变化与诊断的相应关系
第一节 自然变化与望诊
……

第三篇 正邪的相互转变性和辨证i仑治的关系
第四篇 运气学说与辨证论治
第五篇 临证验案举隅

病机的相似与相应(原后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