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不要害怕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47975
  • 作      者:
    (法)菲利普·巴莱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美贸易摩擦有愈演愈烈之势,华为事件震惊海内外,香港暴徒的幕后黑手正“张牙舞爪”……这个世界仍是以前的世界,但中国早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国。



中国是西方的威胁吗?不,恰恰相反,中国是整个世界稳定的典范。



西方必须学会与崛起的中国相处。如果对中国的无知持续下去,世界将会付出更多代价。



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西方能够、也必须与她好好相处。害怕中国,毫无必要;憎恶中国,纯属无知;阻止中国,相当愚蠢。


展开
作者简介

(法)菲利普•巴莱(Philippe Barret)

政治活动家,共产主义者,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获得者。法国高等师范学院政治学博士,同时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在上海复旦大学和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任教。

菲利普•巴莱是个中国通。他认为西方世界长期传递一些关于中国的偏见,使得大众无法接收到关于中国的公正的评价,这是让人十分担忧的。虽然中国依然被一些西方人视为西方的威胁,但作者在本书中,以一种巧妙、高超的方式向读者证明,恰恰相反,中国其实是智慧和稳定的典范,西方应学会如何与崛起的中国打好交道。

 



译者

马小棋,北京大学法语系文学博士在读。

许予朋,巴黎第四大学文学硕士。


展开
内容介绍

要认识中国。孟德斯鸠曾说:“识时局之人不能对中国一无所知”。在今天,该警示是绝对必要的。要认识中国,因为目前和将来,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要认识中国,因为她和西方国家不一样,她拥有du一无二的文明、文化和思想。



不要害怕中国。中国是世界稳定的典范。但实际上,当中国经济增长迅猛时,西方人担心她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巨大的体量,当中国经济增长稍有放缓,西方人就预测中国经济将会崩溃,并将此现象对西方经济带来的“恼人后果”都归咎于中国。害怕会让实事远离,偏见则让自身迷失。这对中国发展不公平,对世界和平无益处。



不要妄想阻止中国。中国的崛起已势不可挡。在一个开放竞争的世界里,西方如果对中国的无知和不解持续下去,不去放下偏见,还试图用贸易甚至政治手段阻止中国,整个世界都会付出更多的代价。


展开
精彩书评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美国人民会发现,与中国好好相处对我们自身的繁荣、我们自身的和平与美好的生活至关重要。

——[美]卡特(美国前总统)

 

对于西方尤其是美国而言,蕞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找到另一种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西方不能继续自以为是天下之首,固步自封,而是要跳出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世界,学会在新形势下生活。我认为美国蕞大的挑战在于学会适应新的世界,接受中国作为一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确定新的合作形式和对抗形式。

——[英]马丁•雅克(剑桥大学教授)


 

西方人一直想要统治世界,而且深信他们是普世思想的载体,不择手段向世界传播所谓的“民主”与“人权”,但中国人并不同意这种观念。中国人不追求征服、入侵式的文明,也从未有意将自己的传统与意志强加于人。中国人想要的是提高生活水平,丰富自己,而不是主宰世界。所以,西方要相信中国,不要害怕中国。

——[法]菲利普•巴莱(政治活动家,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获得者)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与我们陈旧的观念所展示出来的其实截然不同。我们习惯于对这个我们并不了解的文明产生误解。我们不应该,至少是在经济上“害怕中国”……

——读者评论

 

中国显然希望与周边国家维持友好关系。他们确定他们的商船将在中国海域内自由流通。他们坚信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法国国际战略事务研究所

 

“发自内心地”对中国产生兴趣是很有必要的。签订经贸、工业协议,这很好,但仍然不够……文化领域至今仍有很大的空缺。除了在电影方面有一些合作之外,中法两国在艺术领域的交流也远远不够。这很糟糕,但这非常重要。巴莱先生如此说。

——新华社对本书作者的专访


展开
精彩书摘

结论 识时局之人不能对中国一无所知

 



孟德斯鸠曾说过:“识时局之人不能对中国一无所知”。在今天,该警示是绝对必要的:要认识中国。要认识中国,因为在目前和将来,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要认识中国,因为它和西方国家不一样,拥有独一无二的文明、文化和思想。



要认识中国,需要对它稍有研究,还需要学习其语言。中国记者郑若麟是上海《文汇报》驻法通讯员,他举了两个因不懂中文而发生误会的例子。“龙”在法国和中国指代的事物虽然相同,意义却相反。在法国,龙是一种危险、残忍、作恶多端还会喷火的虚构出来的野兽。在中国,龙同样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但它很善良,会为了让人类有好收成而天降甘霖,它如此善良又亲切,以至于中国皇帝都用龙来自比。很多中国人给儿子起名为“龙”。第二个例子:当我们谈论中国政治制度时,会   使用很多不同的词语,比如dictature(专制、独裁)、 oligarchie(寡头)、autoritarism(独裁主义、专制政体)、   totalitarisme(极权制)、autocratie(君主专政制度、独 裁统治)、tyrannie(专制、暴政)、despotisme(专制主义、专制政治),我们很熟悉这些单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但中国人只知道其中一个:dictature,它其实不是贬义词,因为几乎在整个历史中,中国都是被一种专制的皇帝力量所统治,这种权力只属于一个人。



尤其要抛弃那些会扰乱视听的偏见。诚然,有一些偏见是善意的,但仍造成了同样的混淆。我们毫不怀疑,虽然不会像克洛岱尔一样承认爱上了中国,那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只要稍稍行动起来去探索中国,这种兴趣就会生根发芽。中国的文化、语言、悠久的历史和我们如此不同,熟悉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即使我们花费了不少时间,那些对于了解中国很重要的东西依然晦涩难懂,比如书法、诗歌和绘画。在一座中国博物馆里,我们会觉得自己像一个漫步于卢浮宫展厅却不了解《圣经》的人:永远都看不懂眼前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不知道看的是什么。但是我们所看到的、读到的,会一点一点明晰起来。如果有发现中国的兴趣,一定会为它着迷,就好像发现了一个广博又丰富的世界,它永远都在飞速变化中:如果我们常去中国,城市风光的日新月异让我们对发展之快有了概念,这和古老的欧洲完全不一样。



我们尤其惊叹于经历了时间和制度变化的中国人维持传统、存在和思考方式的能力。



现如今所有人都在谈论中国或书写中国。有些人自相矛盾:在法国的报纸、广播电台和电视上,他们斥责工会最微不足道的提议,因为工会组织的罢工显然不利于法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他们谴责人道主义组织幼稚的理想主义,因为这些组织关心最贫穷的法国人;他们为那些凭借才能挣了大钱的人获得了职业上的成功而欢呼;但一谈到中国,他们便开始斥责中国没有工会自由,开始支持穷人,开始激烈地声讨有钱人,说他们发了不义之财。



我们只是在尝试说明,如果缺乏对中国的认识,尤其用既定的对立态度代替本该有的认知,那么关于中国我们只能说蠢话。殖民者的蔑视和对反共产主义的执念在这里没什么用。因为中国人的民族情感比殖民者、反共产主义都更为强烈,这种感情与长久以来坚不可摧、无可替代的中国文化紧密相连。法国人和文化的关系不同于此。法国文化主要吸收了巴勒斯坦、希腊、罗马文化而形成,像多个国家组合起来的一样。早在中世纪,欧洲人就已经分散在旧大陆各个国家的大学,并用拉丁语交流了。今天,美洲也加入了西方世界并用英语互相交流。因此我们不会将文化当作一国独有的东西:我们不会设想一种纯粹法国、英国或德国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法国的、英国的和德国的,甚至更广泛,意大利的、西班牙的、俄罗斯的、美国的,等等。我们不能想象一种没有但丁、没有莎士比亚、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化。我们的文化确实有一些民族特点,但这是一种多国文化。因此,我们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和中国人与其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相同。



很难承认,中国人很早以前就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我们过去一直处在野蛮时代。要想对中国有些许了解,就要有变化。殖民的傲慢显然已经不合适了,即使这种傲慢仍有一息尚存。反共产主义在苏联时代流行过,但这些理由在中国身上行不通,半个世纪以后更是如此。这种反对共产主义的情绪根深蒂固:一个国家如果被当作共产主义国家,那它是不被看好的。而且,对于欧洲数量庞大的基督徒来说,一个无神论国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无论如何都让人不能接受。



这种西方的盲目只能通过一种单纯的态度来克服:热爱学习的孩童的态度。如此我们才能迎来进行有益思考的时代。换句话说,要用全新的目光看待中国。是的,不要害怕中国—这个正在发展中的泱泱大国。

 

 


展开
目录

目录

 

序言 我们并不完全了解中国, 但中国是可预测的

 

第一章 就这样误解了中国

 

第一节 法国人曾为中国着迷 / 1

肩负使命的耶稣会士到中国 / 3

启蒙思想家“想象的中国” / 8

感受中国工艺品与中国文化的魅力 / 16

 

第二节 殖民时代对中国的伤害与偏见 / 23

强盗的逻辑:我伤害你,你不许反对 / 23

凭空炮制的“中国威胁论” / 32

 

第三节 当代中国到底招惹到了谁? / 39

 

第二章 找到看中国的正确姿势

 

第一节 西方是什么:西方观念与西方视角 / 47

古希腊的源头:不强加于人是美德也是传统 / 48

基督教的源头:从根本上并没有政治诉求 / 51

 

第二节 中国是什么:中国特点与中国精神 / 59

国家的思想 / 60

“没有信仰的民族” / 71

没有殖民的国家 / 78

女性问题 / 84

民族情感 / 92

中国的语言 / 110

摆脱屈辱 / 115

 

第三章 该西方睁眼看中国了

 

第一节 用怎样的眼光展望中国未来 / 123

人口与未来 / 124

经济形势未来仍向好 / 129

对中国现实不能一无所知 / 138

中国不会立志于成为帝国 / 141

 

第二节 法国人未来看待中国的眼光 / 150

 

结论 识时局之人不能对中国一无所知 / 153

注释 / 15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