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漂泊者写一根稻草
在出国或到一、二线城市求学谋生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背井离乡似乎已经是一件寻常事。生存的重压伴随着漂泊感始终存在,“只要努力就能立足”的希望和“无论如何也无法融入”的失落交替。《离岸流》就以真实的细节和贴切的意象写出了这种生活的常态:家里墙壁中窸窸窣窣的老鼠、穿上后让人有被拥抱之感的父母旧衣、仿佛海洋的大都市、永远不会游泳的自己……以及不管愿不愿意,最终总要整理心情、面对一切的自我救赎。
◎刻画立体美国&在美华人心态
作者在美多年,观察细致入微,勾勒出一个色彩驳杂、充满真切触感的美国,摹画出在美华人的复杂心态。
曾经,在小说主人公们的想象中,美国是“一个金砖铺地的花花世界”,然而当他们真正走入这里时,发现它同理想乡相去甚远,令人感叹其“最自由也最不自由”“最理性也最神经病”“肮脏势利也生机勃勃”:
“买一瓶啤酒营业员都要求你出示身份证以确认年龄,但卖AK-47冲锋枪查买家身份却属于违宪,这么一个jue无仅有的‘奇葩’国家!”
◎虚实相生,梦境与日常交错
深厚的阅历和对文本的反复打磨,让作者能以老练的笔法构筑既有生活的凛冽底色,又亦幻亦真的奇境,小说的深度与广度由此拓宽。南极的巨大冰川与纠缠主人公多年的迷梦勾连,带来有关人生的恍悟;母亲故居去而复返的野猫,凝结着对亲人与家乡温热的灰白回忆;日常生活的琐屑与无奈贯穿同印第安酋长后裔结交的奇遇,主人公于纷纷落羽中走出困顿……
正如学者黄子平所言,这是 “冲天而去的叙事”“逐浪而生的叙事”。
路遇劫匪、意外流产,华人小夫妻的岁月静好被打破,他们如何在洛杉矶把日子过下去?
一时如日中天,一时落魄街头,在“自由又不自由”的美国,诗人的骄傲如何存续?
驶向南极的邮轮上,长途电话那头母亲的絮叨声里,面对前夫的回归,林里摸索前行,应对二人世界的重启……
《离岸流》是美籍华人作家凌岚的中短篇小说集,基于过去20多年来中国大陆留学生在美国的移民生活创作,题材包括异乡漂泊、中年危机、移民二代对父母辈的认同与反叛等。在这里,小说被打上了故土与异乡的双重底色,细节兼有生活化的真实和戏剧化的张力,凌岚反复打磨,使日渐模糊的记忆重新鲜明。
离岸流
一
我二十多岁,大学毕业,一个从没有见过海的湖北汉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混在中国内陆省份走出国门的大学生中,来到美国,首站是洛杉矶。之前,我既没有坐过飞机,也没见过大海,离家最远的时候是到北京,那时我是县里唯一一个考进北京念书的。
美国到底是怎么个样子,我们谁都说不上来,但坚信它是“一个金砖铺地的花花世界”,这是我们出国时的共识,但这句话到底是许诺,还是激励呢?或者就是老华侨和偷渡蛇头中流传的谣言?国航飞机抵达降落时,下面一半是太平洋,一半是沙漠,在红色的云蒸霞蔚中(后来知道那是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造成的雾霾),一个城市的平面缓缓露出庞大的峥嵘面目。我想起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我必须学游泳,仿佛洛杉矶是一个海洋。
获得关于“离岸流”的知识,说起来缘起于我老婆红雨学车。出国离乡,扑面而来的事情太多,我们懵懂得像两只忽然被扔进水里的旱地小动物,我已经在洛杉矶这个海里住了四年,跟红雨结婚不到两年。
红雨怀孕至六个月的时候,决定学驾驶。理由当然很充分,之前她学过车,已经通过笔试,就等着路考通过拿驾照了,我也愿意教她,但是我知道她心里害怕开车。
红雨害怕洛杉矶的高速公路,这是她过去几年放弃开车,坐公交上下班的原因。按理说我们住在洛杉矶的银湖区,出门没几步就得上高速,她来美国也四年了,并不是初来乍到没见识过。但是,红雨对高速公路有恐惧情结,她个子本来就瘦小,坐在我们那辆本田车的方向盘后面,双手死死抓住面前的黑色轮盘,那表情就像溺水的小兽。她一紧张,车开得就慢,时速掉到六十英里以下,旁边的车一辆接一辆从左右两旁的车道呼啸地过去,超车的时候司机还回头藐视地看看她。这样一来她就更紧张,整个人缩得更小,本能地屏住呼吸,脸憋得通红。我怕她这样屏住呼吸时间长了,会当场在驾驶座上背过气去,那样我们就车毁人亡。
怀了孕,红雨说无论如何她得拿到合法驾驶的驾照,家里有什么急事,她可以开车出门,就是不走高速,多绕点路也行。“不走高速”是她自我镇定的救命稻草,她的心思我明白,在我们当地的小街小巷里把车技练熟了,到时再上高速也就不会怕成那样了,熟能生巧。这样我们出门后就开始绕小路。
去老费家做客后回来的路,也是这样绕行的。老费新购的康斗大屋买在洛杉矶的“上只角”,上高速走不过半小时的路,去一程我开车,加上周五晚堵车,也就花了四十五分钟。暖房结束时我喝醉了,当我一手推着从老费家取来的婴儿车座,另一手拖着一个二手学步器,手臂上挽着一大包费大卫的婴儿童装和没有用完的纸尿片时,红雨的眼睛盯着我看了一会儿,然后她果断决定:“我来开车。” 她的手在我的裤子口袋里掏车钥匙时,手指隔着口袋布摩挲着我的腿,只几秒钟,我感觉很好,有点浮想联翩。她最近不喜欢我碰她。
坐到副车座上,我把车窗打开,让夜里的凉爽空气吹进来,帮我醒醒酒。夏天的晚上南加州的风是温的,但是很干燥,吹在皮肤上很快把汗吸干了,很舒服。红雨端坐在方向盘前,手臂呈水平状各执方向盘的两侧,看着很正常。她举起的手臂带紧了衣服,勾勒出胸和腰的曲线,再次让我浮想联翩。
车开过圣莫尼卡的“时尚好区”时,我们同时被街上漂亮房子的前面和后院吸引住了,忍不住回头看。红雨看一眼,就克制住自己不看,专心看路开车,我可以随心盯着看——白色的泥灰涂面的西班牙式房子,红瓦铺顶,低垂的鸡蛋花树;日式庭院,门前的纸灯笼;墨西哥式带屋顶的宽走廊,深棕色的方木柱子,红方砖铺地,爬满墙的红影树;沃尔沃车,宝马,奔驰敞篷车,雪佛兰科尔维特复古式跑车。然后我们都说住在这里离城多远啊,哪里有我们银湖方便!但是我知道其实我们是住不起这里的,这些房子、花、树、车子,跟我们没有关系。我毕业后找到这个程序师的工作才两年,第一年的薪水一半用来还读硕士时问亲戚借的学费了,余下的钱我攒着准备买一部小跑车,那种叫银子弹的道奇跑车。红雨一直在餐馆打工包外卖。她的钱除了寄回湖北家里,其余的都存着,她想交学费读一个图书馆的学位,图书馆职员薪水不高,但是工作清闲,也没有那么多人来竞争,据说。
开进好莱坞大道的时候,风景大变,更加热闹。这时晚上十一点了,下城的夜生活正式开始,沿路一溜儿站满流浪汉和野鸡,后面的人群是去夜店的华丽族,明星富翁奇装异服,鹤立鸡群。我把车窗摇上去合上,红雨一声不响地紧握方向盘,目不斜视,好像多看一眼路边这夜夜笙歌她会变成盐柱。路灯和酒吧的彩灯跳动着映在红雨的脸上,跟她苗族人特有的高颧骨和无辜的眼神很搭,曾经不止一次有洋人问过红雨是不是波利尼西亚人。
车窗外的人行道越来越挤,各种肤色的大胸,胖瘦不一的腿,空洞发呆的眼睛。摇滚歌手穿着带破洞的恤衫、油腻腻的摩托夹克,长发披肩的音乐家瘦骨嶙峋,除了胸口挂一把吉他,跟要饭的流浪汉别无二致。他们都站在夜店门口,在守门的保安面前来回徘徊。一个穿皮夹克浑身金属环的家伙,骑在哈雷上,正在跟一个小姑娘还是小伙子讲价钱,夜色中美女或者美少年裸露着细长的咖啡色的腿,看不出区别。
红雨打工的餐馆在唐人街,经常有这些做皮相生意的人来买外卖,看到她这个孕妇,小费还会给得很多,还会要求摸一下她的肚子,求好运气。
“你真给他们摸过肚子?!”我很奇怪,她居然不害怕。
“没有啦!但是他们见到我还是很高兴,这些老外多奇怪啊!见到孕妇又有什么可高兴的!我妈说的,见到孕妇和怀崽的母猪都得往地上吐吐沫,消灾……”红雨没有觉得她话里对自己有任何不尊重。她国内的家在恩施,红雨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廖姓苗人,来美国之前她是中央民族学院苗文专业的留校青年教师,持商务签证来到美国。按理她的英文是过了国内大学六级考试的,但是,她连加油站的柴油和汽油都搞不清楚,坚持说diesel(柴油)不在六级英语词汇中。你听她说话经常分不清她在说美国还是说湖北,湖北恩施和洛杉矶银湖,如果不是特别说明,它们在红雨的话语中差别不大,除了对孕妇和母猪的态度不同。
我第一次见到红雨的时候,是在老费的旧家的派对上。一群人中间,一个小姑娘眉清目秀,漆黑的长发梳成马尾巴,穿着国内裁缝做的改良式旗袍,斩钉截铁地说:“打光火药,但这家伙没死透,倒在地上抽抽,我就毫不犹豫给了一枪托,砸得脑浆子都出来。脑浆子你们见过吗?不是全白的,像米豆腐……”这个彪悍女就是红雨。
“谁的脑子?”座中有人问了我想问的。
红雨:“野猪的脑子,比人脑子大,我也见过人脑子……是炸山开路时石头崩出来砸的……我二大大的脑子,好小……”那时正好是一九九二年洛杉矶黑人暴乱后,好多韩国人买枪保卫自己的店,怕被再次抢劫。洛杉矶的华人社区也怕被抢,见面都在商量购买武器的事。大家都没有摸过枪,不知道底细。唯一用过武器的人是红雨,她不厌其烦地解释在恩施用火枪打野猪的事。
你人脑子和猪脑子都看过,怎么还怕高速公路?这是我不止一次问红雨的话,她的回答都是“湖北没有那么宽的路,我一上高速看到六排车道就晕”。红雨在和我结婚前,上下班打工都是坐公交车。
穿过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我们的车从好莱坞转向佛蒙特大街,我也松了一口气,这条大路一直开下去,没多远就能拐进银湖区,快到家了。酒精的后劲开始上头。跟花花世界的下城比,这条路上灯光暗多了,四周也没有太多的行人,我昏昏然觉得很放松,把车座放倒,小睡一会儿……
一声巨响,小本田狠狠地往前踉跄一下,几乎像要飞起来,然后又重重地摔回到地上。我的身体像坐过山车,被惯性猛地抛到前车窗上,旋即又被身上捆的安全带给拉扯回来。我彻底醒了,扭头看红雨,她的头狠撞到方向盘上,右脸上狠磕了一下,已经红肿起来。她双目圆睁,脸色煞白,伸手拉我,说:“小刚你没事吧?没事吧?我还好,就是脸上磕疼……”红雨把车停下来。
我摸摸脑门,把车座放回直立状态,说:“我没事的,车子撞哪了?红雨你还好吧,除了脸别的地方疼吗?出门走几步看看……”
我们各自打开车门,起身出来,红雨除了脸上挂花,其他看着都还好,她一边走一边整理自己的连衣裙,脚步平稳,我松了一口气。我们转到车的后部查看,发现整个保险杠掉在地上,后备厢已经被撞得缩进车体里。我倒没有那么心疼小本田,反正这车也老得不行了,应该换新的了。
我们低头查看损坏的车尾,并没有注意那辆撞我们的白色中型货车。只听见身后那辆货车引擎熄火,车前灯随之暗了,车门推开,几个人跳了出来。我和红雨光顾着察看彼此的伤,一抬头,我们周围已经围了几个人。其中一个高个儿穿着连帽运动衣,背着光,他的大半个脸都缩在连衣帽的阴影里,看不清他的脸。他转身吼:“别熄火啊!你妈的蠢啊!把车开着。”随即货车的大灯随着引擎启动的轰鸣声又亮了起来。
他的骂声在夜里粗重刺耳,大灯照得像审讯。另外两个围上来的黑人好像很紧张,低头看着我们的脚底下。接着另一个人从车里钻出来,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屎屎屎屎屎”。等他来到我们面前,我见他头上顶着缠夹不清的金发,身上穿着无袖的篮球背心、阔短裤,上身和腿上露出的部分布满刺青,包括他拿枪的手,枪对着我们。他看到红雨隆起的肚子,有点吃惊,把手里的枪本能地朝我这边多晃晃。在货车的灯光下,黑洞洞的枪口好像电影特写。红雨尖叫起来。
“别开枪,求求你们别开枪!求求你们!把车拿走!”她用英文说着,声音又高又尖,像是锉刀划在玻璃上。她的湖北口音的英语听在我耳朵里,一瞬间我觉得五脏六腑都在害怕。
“把车钥匙给我们!你他妈的快点拿出车钥匙!” 高个子呵斥着。
红雨弯下腰把车钥匙往前抛在高个子脚前的地上,车灯光打在她赤裸的手臂上,特别白,地上几块碎玻璃闪着寒光,她颤声说:“车钥匙给你,拿去吧,我们没有钱。”
“我来我来。”我听见自己说,说着往后裤兜里掏钱包,一切都是慢镜头,我有种缺氧的感觉,脑子蒙了。我平静地掏出钱包,把里面的钞票掏出来,伸直手臂递过去。高个子一把抓过我手里的票子,转身就往货车奔,其他两个跟在后面,我松了一口气。这时我注意到那黑洞洞的枪口还在对着我们,没有挪开的意思。金发的小个子的眼睛里闪着疯狂的光。车灯下,我注意到他头上的金发是一个假发套,鬓角上有黑色的发茬从假发下支棱出来,让他脸上的疯狂更加恐怖,好像不是真的。
这时我突然清醒了,路上所有的嘈杂都蜂拥进我的耳膜,就听见高个子和金发仔的叫骂声,枪响,子弹在空气中擦肩而过的锐叫,货车上的人拼命踩油门试图发动车子、引擎的活塞挣扎几下熄火复又爆破启动的声音。在这一片嘈杂中我听到红雨在一旁啜泣,只有一两声,我用手臂罩住她的肩膀,往路边的高草中退过去,蹲下,努力在乱晃的车灯中把身体缩小。金发仔坐进我们的车里,手里还是拿着枪,另一手捏着车钥匙启动车。他离我们是这么近,他脸上的粉刺在汗水下清清楚楚。
随后,汽车排气管里冲出的热浪扑面而来,热浪中满是汽车废气的味道。在汽车启动的同时,我拉着红雨转身撒腿狂奔,马路隔离带杂草里的刺划破我的腿,我们拼命跑着,跑进一条更黑的小巷,跑过已经打烊的小店。直到发现牵红雨的手已经空了,我才意识到把她弄丢了,复又跑回去找。她倒在不远的路边,在一辆路边停着的车旁,赤裸的双腿上血迹斑斑,连衣裙的下摆已经撕破,高跟凉鞋只剩下一只。我以为红雨被枪击中,等我抱她起来察看,发现血是从她两腿之间流下来的。她还有气,活着。
…………
序 逐浪而生的叙事
离岸流
老 卵
冰
枪与玫瑰
必经之路
司徒的鬼魂
无尽里
桥 水
啊新泽西!
带雀斑的鹦鹉螺
蜜 蜂
一条名叫大白的鱼
桃花的石头
后记
这些故事写得粹美亮丽,表现了人生的迁异、失落、孤独和忧悯。它们构成了华文文学中一块绚烂的景地。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哈金
凌岚的情欲书写细腻幽微,内在于人物的情感变化……在唯美的可视形象中有“成长”或“醒悟”的线索贯串,因而不落俗套。
——学者 黄子平
凌岚是一个“在美国”的华裔小说家。我不愿意用通常的海外华语小说来指认她。我说她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小说家,正是在和那些我们熟悉的海外华语小说作家对比意义上的。我信任凌岚对世界和人的观察、抒情和判断,这一点在她写中国人在美国的《离岸流》《老卵》《一条名叫大白的鱼》等中就能认别出来。你当然可以用陈腐的审美教条去框定凌岚的小说某些部分,尤其是她作为一个新晋的海外华语作家,但你框定的只是其中某些“公共”部分,那些属于凌岚自己的却决绝地突围出来。拒绝规训之后,凌岚成为一个用汉语的、“在世界”的写作者,即便她的小说也写在美国的中国移民,这些新移民的大多数和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世界梦多有交叠。凌岚诚实地开凿当代性(也是世界性)的同此炎凉的大问题与微小的个人之间的秘道,像《司徒的鬼魂》《冰》《枪与玫瑰》《桃花的石头》等等。这是这本小说集中最可观的部分。
——文学评论家 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