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5546902
  • 作      者:
    罗信耀著
  • 出 版 社 :
    文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作者简介

罗信耀(1908—1992),满族,生于北京。1925年毕业于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曾任公司职员、从事媒体翻译等自由职业。1938年开始英文写作,以笔名H.Y.LOWE发表。1951年入中国科学院国际联络局工作,后调入国家标准局。主要英文著作除本书外还有《中国戏剧故事集》等。


罗进德,满族,1934年生于北京,195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曾任大学外语教师、出版社编辑、联合国职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部英译汉的译著。经埃德加斯诺的介绍,罗信耀先生在《北平时事日报》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北京文化,后结集为:The Adventures of Wu: the Life Cycle of a Peking Man,先后有英语版本和日语版本出版,在国外影响很大,一版再版,被认为是外国研究北京民俗的必备书籍,遗憾的是因为大量民俗的专业名词,以及涉及的领域太广,翻译烦难,所以一直没有中译本。吴晓铃、葛兆光等名家曾阅读日文本,力主翻译。罗进德先生秉着对北京文化的爱,以及父亲的嘱托,根据初版和日文本相对照,花了10余年的功夫终于翻译出来,同时又参照近百种北京文化类书籍对其中的民俗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注释和考订。

本书以20世纪一位老北京人从生到死的日常生活为主线,包括生子、婚丧嫁娶,也包括进香、赛马、上朝等,忠实记录了老北京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尤其难得的是作者自身是旗人,他写出了一幅生动翔实的满族旗俗的风情画卷。这对我们理解北京文化的多民族形成和巨大包容性,勾勒中国乡愁的北京特色极具意义。

本书以叙述为主,不仅趣味性高,可读性极强,罗信耀先生又善于版画,本书通过大量的生动插图,对我们还原那些老北京消逝的绝活极有启发意义。


展开
精彩书评

将旧时风俗习惯仔细描写,并及旧时风物,琐屑有致,没有小说的结构,迤逦读去却有引人入胜的地方,比随笔散记更有趣味。有自作的木版插画,也很画得不错。

——周作人

在美国,许多汉学家和华侨华裔学者对于罗信耀的著作备致景仰钦佩,甚至列为博士待位生之必读参考文献。是东西方汉学家不可须臾而离的读物,真应该译成汉语!

——吴晓铃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百天


吴家小秃儿自打出生以来发育良好,到了庆祝“一百天”时,他长得又白又胖,结结实实的,十分逗人喜爱,别人家的小宝贝似乎略逊一筹。他妈妈奶水充足,保育方面无微不至,营养状况极佳。三个月大时,任何体格检查他都不在话下。

出生一百天,要举行更多的仪式。首先小秃儿的姥姥何老太太一定得来送礼。按传统习俗,这回应该送一只熏鸡——当然是上城里最有名的店铺买的,一对对虾,还有一只猪肘子。这一天叫作“百露儿”,意思是说小宝贝已经顺利跨越了一百个有露水的

夜晚。

姥姥要把那只熏鸡的舌头揪下来在小宝贝的嘴唇上轻轻地比画几下,表示祝愿他口齿伶俐,口才过人(“鸡”是机敏的“机”的谐音)。有个谚语说:“好汉长嘴,好马长腿。”这说明我们认为语言能力也是一个人的宝贵资产。

接着,何老太太郑重其事地把两只活虾从盘子里取出,也在小宝贝的嘴唇上比画比画,意思是祝福他像虾一样的活泼而富有活力。猪肘子的妙用是煮成清汤,取一点给小宝贝洗脸,让他长出白嫩光滑的好皮肤。所谓洗脸,不过是拿一小块布在肘子汤里一蘸,在小脸蛋儿上轻轻蹭一两下罢了。这几样手续都办得认认真真、诚心诚意。这天自然还是要吃打卤面的。

吴老太太信佛,自然要给这场喜事抹上一笔佛教色彩。按照一个年深日久的古老习俗,她蒸了一锅小馒头,用一根线穿成一串,像项链似的挂在小秃儿脖子上,然后就抱着小秃儿上街了。她把街坊四邻的小孩子们叫来,每人给一个小馒头,直到发完了才回来。这一习俗显然是由佛教的报应观念演变而来的。佛教徒说“修好得好”,散发小馒头象征做好事,冥冥之中自有神佛安排,让做好事的人或早或晚必得福报。


还娃娃


吴老太太从一开始就认为小秃儿的降生是子孙娘娘显灵保佑的结果,这个众目睽睽之下出生的胖小子是从东岳庙子孙娘娘殿“拴”回来的娃娃。既然是“拴”回来的,保不齐……想到这里,吴老太太开始心神不宁,犯开了琢磨。

吴老太太不断地回忆起一些特别讨人喜欢的小孩子突然夭折,或者突染怪病不治而亡的悲惨故事。亲戚朋友家里有小孩子死了,别人就来劝慰,说那孩子其实并非他们的子嗣,他只是子孙娘娘殿上的娃娃,偷着跑出来降生人世的。她还听说,小孩子本是从子孙娘娘那儿“借”来的,如果不早日还清,那孩子就可能在你想不到的时刻不辞而别。如此的不幸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借”来了娃娃却忘了归还一个替身之故。想到这里,她老人家心急火燎要赶快采取行动!

这回吴老太太没有跟吴老爷子商量,因为吴老爷子对于这类事情另有想法。吴少爷从来不拦着母亲,她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因为让她去花上几个小钱,也无所谓。他想,母亲大概是内心需要某种“信仰”,而且也需要隔三岔五出门溜达一趟。散散步对她没什么坏处嘛。

下个月十五,是烧香上供的好日子,到了这天一早,吴老太太满心虔诚地朝着齐化门外大街的东岳庙出发了,那儿离礼士胡同吴宅不过几里地。庙门外有一家大香烛铺,她买了一封高香,每封五股,每股五十二支,一封香的价钱是五大枚,因为质高所以卖得贵些。在旁边一家摊子上,她又买了一尊高为十六至十八寸的纸糊男童偶像,这个叫“纸童儿”。她不识字,就请摊主在那纸童儿手上的一张小纸条上写下了“吴小秃儿”的名字。一切准备就绪,吴老太太举步走进子孙娘娘殿。在看庙道士的帮助下,她一股接一股烧完了香,就跪下磕了三个头,嘴里不住祈祷称谢,同时把纸童儿交到看庙道士手中,坚持要求当面焚化。这么一来,她向子孙娘娘“借”的就算还清了。吴老太太心情大为轻松,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吴老太太解释了她此行的所作所为。“我已经替小秃儿把娃娃‘还’给娘娘了,不用再害怕了。子孙娘娘销了账,小秃儿再也不会回去了。”

她详详细细地跟家人讲了此行的细节,说了她如何买的纸童儿,又如何坚持当面焚烧,她说:“你要是不要求当着面烧,那看庙的他们就忘得一干二净,然后把那纸童儿再拿出去卖。他们跟庙门口摆摊儿的,串通好了!”


展开
目录

译写者的话 1


第一章  礼士胡同一人家 1

第二章  生了个大胖小子 13

第三章  洗三 20

第四章  满月 29

第五章  一百天 49

第六章  周岁 60

第七章  请大夫 78

第八章  妙峰山进香 91

第九章  童谣 111

第十章  北京花事 119

第十一章 朝阳门外三座庙 128

第十二章 赏心乐事 137

第十三章 家庭园艺 149

第十四章 幼童游戏 158

第十五章 五月端午 169

第十六章 哈达门外一座庙 178

第十七章  北京茶馆 182

第十八章  荷花市场 189

第十九章  夏日消遣 202

第二十章  开蒙 215

第二十一章 消夏 222

第二十二章 小秃儿上学了 240

第二十三章 过生日 254

第二十四章 七月七 270

第二十五章 祖先崇拜 284

第二十六章 吃河鲜儿 295

第二十七章 养鸽之乐 301

第二十八章 义结金兰 314

第二十九章 金风送爽 321

第三十章  中秋佳节 333

第三十一章 淘换小狗 346

第三十二章 黄酒和白酒 357

第三十三章 追思狩猎 364

第三十四章 九九重阳 372

第三十五章 吴老爷子欠安 387

第三十六章 吴宅丧事恕报不周 398

第三十七章 办丧事 408

第三十八章 出殡 426

第三十九章 冰嬉 象棋 腊八粥 450

第四十章  张罗过年 461

第四十一章 过大年 481

第四十二章 逛庙会 489

第四十三章 逛厂甸儿 504

第四十四章 上元逛灯,万民同乐 514

第四十五章 吴学文订婚 523

第四十六章 吴学文办喜事 543


译写主要参考书目 564

本书及其作者的故事 56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