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书试图理解人类状态中最核心和最基本的天赋之一——创造力。作者把创造过程的各个阶段比作风暴,提炼了九个维度,从而揭示了创造力的本质:学会忘记,创建问题,收集与追踪,推进,感知与构想,预见,连接,暂停,持续。
2. 本书诗意的方式撰写,使复杂的想法易于理解。本书与其说是分享操作方法,不如说是建造了一个框架,深刻而全面。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与学习,体会书中的案例,反思自己的创造实践。本书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创造力难以理解的方面。这与市面上大多数同类书都采用心理学的方法不同,填补了空白。本书还采用了大量实践实例作为支持。论述来自作者对艺术家、建筑师、诗人、发明家、科学家等人的观察。
3. 作者是美国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建筑老师之一,一生都在从事创造过程的指导工作。她不仅担任罗德岛设计学院建筑学的教授,还通过设计工作,以及艺术家、演员和作家的身份积极投入创造实践活动。
4. 本书对于希望发掘自己创造力的任何领域的人们都是实用的工具。
创造力是一种生活方式,本书揭示了我们所处瞬息万变世界的本质。这就是我们需要从事创造过程,而不是仅仅专注于消费。在许多方面,创造力无疑是人类独有的特性,甚至与我们的存在与演化息息相关。
作者把创作过程视为一场风暴。如果我们愿意,它会慢慢开始聚集并形成,直到超越我们。它是动态的,不断运动——启动、暂停,兴盛、减弱,起伏、流动。尽管每个创造力实例都是独特而具体的,但创造过程却是普遍的。为了发现尚不存在的事物,人们都在过程的相同阶段寻找正确的方法,都必须面对白页、黑屏、瓶颈、迷惑、混乱和怀疑下继续努力工作。
作者成分运用了她作为老师、学生、创作者、作家和建筑师的观察和经验,描述了创造过程的运作方式。无论读者是从事艺术、科学还是人文领域的工作或者尚在学习阶段,本书都能够给与人启发与指导。
推荐序
FOREWORD
在被任命为罗德岛设计学院校长后,我有机会到波士顿一家建筑公司作演讲,谈谈设计。 我从麻省理工学院同事那儿听说了凯娜·莱斯基(Kyna Leski),我去找她,并邀她跟我一起演讲。在她接受邀请时,我想到自己面临某种风险,毕竟我从未见过她。
作为从事创造工作的人,我有意识地保持着尝试新事物的习惯(不过仍然很不舒服),并将此当作真正学到东西的唯一方法。这次演讲,我走出了舒适区,邀请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到场;同时,我注意到凯娜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我的提议。对我来说,这表示她是对“试验”保持开放的人。我喜欢这种品质,在这点上我们之间存在默契。我在看凯娜向观众演讲时,心中感受到一些别的东西:全然的愉悦。
在阅读本书时,七年前的愉悦感进一步增强了。这本书读起来就像在听她说话。凯娜运用不同知识领域的话语,从达到结构整合的工程方程式,到一首诗的完美节奏。与她谈话,总让我想到读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她的话仿佛发射自由信息流的火炮,令我获益颇多,但我也轻易错过了她是如何将分享的所有内容形成整体的。实际上,我曾在即时贴上画了凯娜的小速写,称她是创意的“龙卷风”并将即时贴寄给她。
本书是对凯娜心中“风暴”的优雅解构——十个部分构成一个整体。风暴位于她创意思维教学的中心,每一章呈现了风暴的不同维度,每个维度都一样重要。作为连贯的十章,本书可读性非常强,若随机翻开,从打开的页面开始阅读,也是不错的选择。要靠你自己把本书提供的观点连接起来,就像凯娜在第八章中指出的:“创造力就是建立连接或使存在的连接浮出水面。”
搬到硅谷之后,我经常听到“快速失败”(fail fast)的说法,这已成为创业文化的关键口号。它的潜在意思是,在尝试启动新创意时,快速迭代是很重要的。无论在罗德岛设计学院还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快速失败”都是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甚至我那本作为开启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整个出版系列的《简单法则》(The Laws of Simplicity)一书,有一章(也是一个法则)的标题就叫“失败”。然而,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凯娜这本关于创造力的书,也许是整个系列中唯一一部,没有任何一章以“失败”为标题,也没有用“失败”一词。这怎么可能呢?
据我推测,就像所有优秀设计师一样,凯娜从根本上分解了问题的基础,或者用商学院的说法,她回答了“五个为什么”:“为什么是X ?”“因为Y。”“为什么是Y ?”“因为Z。” 如此重复,直到不可能再有类似的“因为……”,她就这样找到了根本的概念或问题。凯娜从风暴开始,与风暴同行,并以风暴结束,风暴意味着自然的力量。在原子的尺度、空气的尺度、人类尺度上,她为我们创建了工作语言,辅以有益且必要的诗与视觉表现符号。凯娜回答了她在第二章提出的问题,“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可能会问:(风暴)内部与(风暴)外部如何相互关联?”因此,把你的伞和雨靴放在家里,出发去探索吧。
前田约翰(John Maeda)
凯鹏华盈(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合伙人
推荐序
致 谢
引 言
第一章 创造力就像风暴
风 暴
创造力中的本体与现象
第二章 学会忘记
消灭头脑风暴中的先入之见
不确定性
专注力
第三章 创建问题
界定问题
为问题设定框架
问题的限定
打磨问题
成功的问题创建
第四章 收集与追踪
聚合体
智 能
追 踪
第五章 推 进
语 法
作为语言的材料
向着感知与构思推进
第六章 感知与构想
“回归你的感官”
医学实例
另一种方式
发现与发明的源头
投资于尚未存在的事物
第七章 预 见
字体形态
洞察计划
来自克莱的一课
迭代循环
不止于想象
第八章 连 接
连接者达尔文
跨领域连接
建立内部构造的连接
类比:通过关联逻辑发现连接
使命驱动连接
共时性:尚未了解却有意义的连接
第九章 暂 停
第十章 持 续
起 点
重新开始或再次启动
从遗忘和“失败”中重新开始
初学者的心和无执
完全放弃
连续体的一部分
注 释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声明
索 引
这是一本有关创新思想历程的书。生活就是从无知走向了解,凯娜•莱斯基理解这一过程,这就是创造力的时期。贯穿本书的这个主题同时带来了信心和恐惧。这是我们放弃舒适和先入为主去发现设计本质的方式。
——理查德•索尔•沃尔曼(Richard Saul Wurman),TED创始人、信息架构之父
我一直认为,一个真正的创造过程始于含糊不清的状态,因为真正的创造力会在它偏离时发生,并且你的判断只能取决于冲动的程度。凯娜•莱斯基在《创造力的本质》中准确、生动地描述了这种最初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和想象力如何彻头彻尾变成一种清晰的形式。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著有《造房子》
本书彻底厘清了复杂难明的创造力的概念,作为一本权威指南,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毫不费力地将全新、原创的想法在世界各地变为现实。
——乔•杰比亚(Joe Gebbia),爱彼迎(Airbnb)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官
我们一生都在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其中所有难以捉摸的复杂性,凯娜•莱斯基做出了充分理解。我喜欢书中的空气和光。
——马伊拉•卡尔曼(Maira Kalman),《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专栏画家,著有《不确定性原理》(The Principles of Uncertainty)
也许没有谁能像凯娜•莱斯基这样来呈现创意过程的脆弱性和创新产生的不确定性了。她对“学会忘记”的关注不仅使我们回想起孩提时代最基础的学习时光,而且反思我们完全固化的意识倾向上。她通过思考,攫取艺术、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关键构思,把各种领域的对话吸纳进发现过程的一部分。
——纳德•德黑兰尼(Nader Tehrani),库伯联盟学院(Cooper Union)欧文•沙南(Irwin S. Chanin)建筑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