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摩天大楼
论证其如何影响了20世纪城市建筑风格
英国最受欢迎艺术&建筑史专家力作
★题材新颖、视角独特
以探寻“世界上最早的摩天大楼”为目标,踏上一场芝加哥摩天大楼巡游之旅。以瑞莱斯大厦、摩纳德诺克大楼、会堂大厦等著名芝加哥地标为例,深度剖析摩天大楼这一近代建筑形式的诞生与发展。
★故事性强、脉络清晰
追寻杰出的建筑师约翰·威尔伯恩·路特、查尔斯·B. 阿特伍德、丹尼尔·H. 伯纳姆、路易斯·沙利文的步伐,从亚特兰大、利物浦到纽约与芝加哥,聆听他们的宏图大展与壮志未酬,看他们如何在绘图板上一笔笔绘出芝加哥现今风貌。
★百家争鸣、建筑盛宴
以实例探讨芝加哥学派崇尚的功能主义、以奥斯卡·王尔德为领军人物的唯美主义、以法国为中心的古典主义等建筑风格的特点与差别,在新旧世界的碰撞中阐述人类审美观的包容与革新。
★全彩内文、精美装帧
近70幅全彩实拍图与建筑师手绘图纸首度收录,于细节处直观领略建筑巨匠在设计上宏大的视野与细腻的巧思,更深刻地体悟建筑之美、体悟现代城市之美。
★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和建筑设计师唐克扬教授极力推荐,赞其为“结构巧妙、空间感强”的建筑相关作品。
作为现代都市必不可少的建筑元素,摩天大楼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世界上座使用玻璃作为外墙主体的摩天大楼,是芝加哥的瑞莱斯大厦,竣工于1895年。它开拓性的建筑结构是20世纪高层建筑的核心元素,也成为很多现代化建筑信奉的宗旨。
它是怎么出现的?其建筑过程又经历了怎样的技术和理念革新?克鲁克香克在本书中带领我们回到了那个时代的芝加哥,讲述了瑞莱斯大厦如何为20世纪城市建筑以及建筑工程学主流奠定了基础,还有当时的杰出人物,如路易斯·沙利文、约翰·威尔伯恩·路特和丹尼尔·H. 伯纳姆的故事,并且展望了继承瑞莱斯大厦血统的其他建筑,如1902年的纽约熨斗大厦,以及21世纪那些“自视甚高”的摩天大楼建筑,带我们走进一段段或惊人、或诡异的故事。
前言 本书所提及的均是我早已熟悉且倾慕已久的建筑。在书中,我探寻了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联系显而易见,有些则微妙晦涩,还有一些甚至纯属猜测,因为本书所讲的故事太不寻常,有太多如戏的世间事和太多志向远大的人、堕入绝望的人、(尤其是)猝然离世的人,所以完全不谈论那些看似光怪陆离的内容几乎不太 可能。总体而言,本书讲述的是19世纪末在芝加哥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美式建筑。虽然灵感来自过去,但这种建筑抓住了那个时代的技术潜力,因而对接下来百年间世界建筑的演变与特征产生了巨大影响。 故事开始于约20年前,我初访芝加哥的时候。彼时,我心中怀 有一项特别的使命。长期以来,人们一致认为20世纪初宏伟的建筑类型——商业“摩天大楼”最早出现在芝加哥。大家也认可这项伟 业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初,虽然这一看似显而易见的事实需要基于一系列判断方能得出。这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凸显出来:到底什么是摩天大楼?这个问题不仅关乎建筑高度,还涉及技术与艺术领域的议题。如果摩天大楼这个概念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先驱、“尖端”、前卫的建筑与设计以及最先进技术的运用的话,那么摩天大楼的定义必然包括建造的技巧、劳务的提供方式与建筑的实体外观。通盘考虑这些方面之后,如果让各方为世界上最早的摩天大楼提名,想得到一致的答案会出人意料地困难。但大家一致同意的一点是,即便人们对它的确切身份仍存有争议,世界上最早的摩天大楼也确实诞生于芝加哥。这就是我初访芝加哥的原因:去瞧瞧看看,去探索发现,去思考决定,去找出那个让我心满意足的摩天大楼头号候选。从某种意义上说,自那次芝加哥之行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而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对这一探寻过程的记录。 20年前,我认为瑞莱斯大厦摘得了世界最早摩天大楼评选的桂冠。这并非激进的论断,因为许多史学家持有相同的看法,我在本 书中回顾并最终重申了这个观点。在这座于1895年年初落成的大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它全部的关键要素几乎都可以在稍早时期的大楼中找到对应——钢铁框架、防火结构、陶板外墙,以及奥的斯安全电梯。它的原创性更多地体现于艺术价值与设计理念,而非建造手段,但也正因如此,它才更具竞争优势,才能成为可称之为现代摩天大楼的最早、最好的建筑。与随后的建筑相比,瑞莱斯大厦 更加注重简洁性与功能性,跳出了19世纪末复古装饰的窠臼;而与早期的建筑相比,它也开创性地发挥出了现代技术的潜力。大厦幕墙的主体部分为玻璃材质,建筑主立面非玻璃的部分采用美丽的白色带釉陶板覆盖,瑞莱斯大厦因此焕发出灵动飘逸之美。从简洁的玻璃窗到无瑕的白釉陶板,从建筑材料到建造工艺,再到对实用性的追求,这些元素构成了瑞莱斯大厦最具标志性的装饰,使它看起来格外气派时髦。它预见并引领了摩天大楼的建筑辉煌,这是大多数当代高层建筑无法企及的。那又是谁建造了这一卓越非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楼呢?奇怪的是,我们并不知晓确切答案。约 翰·威尔伯恩·路特与查尔斯·B. 阿特伍德在这一过程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许丹尼尔·H. 伯纳姆也有所贡献。然而,正如在这
1 前言
2 约翰·威尔伯恩·路特:亚特兰大、利物浦与纽约
3 芝加哥:1871—1891
4 “白城”
5 瑞莱斯大厦
6 遗产
致谢
图片来源
注释
译名对照表
“克鲁克香克先生做了一项有价值的工作,使几乎不被看见的东西再次显现。”——《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评《摩天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