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水浒寻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63249
  • 作      者:
    虞云国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深入水浒世界,尽览两宋风华;宋史名家虞云国继通俗讲史畅销书《细说宋朝》《南宋行暮》后全新奉献;深厚学术功底,清新散文笔调;比史书更生动,比原著小说更严谨。

在《水浒寻宋》一书中,虞云国教授另辟蹊径,依托其数十年宋史研究成果,以一种综合而全面的方法解读《水浒传》。在全书一开篇的“读法篇”中,虞教授总结了各种《水浒传》的读法,给人以多角度的启迪,且考察指明了《水浒传》中若干史地错误,让人注目,也从一个侧面使人客观了解《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更让人感到内容极大丰富、收获无穷阅读快感的是在接下来的“地名篇”“市肆篇”“游艺篇”“器物篇”“风俗篇”“规制篇”与“人物篇”中,这些篇目,分则能独立成题,使人仿佛推开了一扇扇窥探宋朝市民生活细节的窗户;合则能略成气象,构筑了一条展现宋时风貌的瑰丽长廊,宋朝社会风俗百态就这样徐徐展开,在人眼前形成了一幅立体、动态的《清明上河图》。

«37种名物及风俗规制,170余幅插图,全面探究独特而精妙的宋代社会细节;贯通正史与笔记,糅合诗词、话本、戏曲、绘画,读有所得,趣味无穷。

李清照夫妇闲时淘宝的大相国寺商业市场究竟怎么个热闹法?宋江同柴进吃酒的东京第一酒馆“樊楼”有何吸引人的光景?吸引燕青与李逵驻足听书的勾栏瓦舍到底有多精彩?武大郎在早市上卖的炊饼是实心儿的还是带馅儿的?历史上有几个李师师?扈三娘为何绰号“一丈青”?宋清的铁扇子又是什么模样?

在《水浒寻宋》中,虞云国教授贯通正史与笔记,糅合诗词、话本、戏曲、绘画,截取小说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场景和具体可感的细节,将笼罩在《水浒》上面的层层迷雾拨开,还原为生动真切的宋朝社会生活面貌,独特而精妙的宋代社会细节进一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如讲到北宋豪华的酒楼,也是东京百年老店的樊楼,虞教授引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说,汴京“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谈到可以说是宋代娱乐中心的勾栏瓦舍,书内据《嗓淡行院》,说到市民百姓到瓦舍勾栏去的目的:“倦游柳陌恋烟花,且向棚栏玩俳优,赏一会妙舞清歌,瞅一会皓齿明眸,躲一会闲茶浪酒。”

书内收录的170余插图,以明代杨定见刊本、容与堂刊本《忠义水浒传》版画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主,更有其他反映社会生活图景的宋画名作,使人得以一览宋时生活的斑斓光景。


展开
作者简介

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

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南宋行暮》《南渡君臣》等专著;学术论文结集为《两宋历史文化丛稿》《学史帚稿》;编撰《程应镠先生编年事辑》;主编《宋代文化史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

等宋元古籍十余种。

近年文史随笔编为《敬畏历史》《放言有忌》《从陈桥到厓山》《书砦梁山泊》《三声楼读记》《水浒寻宋》等,颇受读者好评。


展开
内容介绍

宋史名家虞云国在《水浒寻宋》一书中,依托其数十年宋史研究成果,用深厚广博的学识贯穿正史、笔记及小说,以娓娓道来的笔调讲述宋朝社会风俗百态,以全新的角度打开《水浒传》中不曾被尽览的世界,将小说复原为一幅立体、动态的《清明上河图》,重现活色生香、斑斓多彩的大宋王朝。

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去观瞻庄严盛大的正旦大朝会、明堂大典,领略簪花饮酒、赋诗填词、观潮听曲、雕青蹴鞠的风流快活,逛两宋的御街,品尝早市上的炊饼,驻足聆听街头路歧人的太平歌,登上樊楼,寻个僻静阁子,欣赏着小唱百戏,租一顶山轿,簪上一枝花,游东京的相国寺,看杭州的钱塘潮……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书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世界,使我们对千年之前、水浒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仿佛亲历过一样的感受。这样的书,可不容易写。

虞云国先生探索并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水浒》新读法。作者曾为日本史学巨擘宫崎市定论水浒的著作写过一篇书评,提到《水浒》有历史学的、文学的、社会学的等多种读法,依愚之见,本书是这多种读法的综合,而其落实,则在“宋元社会风习”的还原上。要做到这一点,光有“眼光”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最需要的是“功夫”,是“学力”。一个俗语、一个称呼、一个物件,在博物学词典里都只是一个点,但在作者的笔下带出了一大片,穿行在这一大片学识中,你能感受到一大片历史的实存。作者读书多,腹笥丰,记诵博,运用活,一个名物牵头,大量小说、戏曲、诗歌、笔记里的有关材料,落英缤纷般抖落出来,书斋学究成了散花天女,不由你不赞叹“她”的锦绣手段。我们现在生活中,衣食器具,土地屋舍,日用而不知,不闻亦不问,谁会关心馒头的来历,谁会考究豆腐的做法,然而以今视昔则不同,跟着虞云国用史学的读法去读这些小东西,真有莫大的乐趣。

——陈克艰(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佳作。严谨以史实互证,由文入史,路径一新。从一定意义上说,好的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一个时代的社会史。学者关注小说,对于历史学来说,实为幸事。

——王瑞来(史学专家,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虞云国这些年来的众多史学论著,既体现汉学的功力,又具有宋学的眼光,见解不同凡响,文笔生动优雅。

——张邦炜(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

 

形容自己的文章“无足轻重”,是“屑末饾饤”,当然是文人学者的自谦之语。实际上,虞云国解读《水浒》,视角非常独特,可谓自成一家。他的水浒系列随笔,不像马幼渔的《水浒论衡》那样,研究《水浒》的版本流传和布局结构,也不似余嘉锡的《水浒三十六人考实》般,专注《水浒》人物行迹的学术考证,更不像萨孟武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从社会史的宏观角度,考察当时中国的社会阶层和民众生存状况。虞云国认为,类似的纯史实考证工作已经基本被前人完成,要解读《水浒》,必须另辟新路。他所说的新路就是,集中考察书中涉及的人情风物,以自己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基础,使小说和史实两者互证。

——韩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展开
精彩书摘

当时,大相国寺还是东京的商业文化娱乐中心,颇有点类似近代北京的厂甸与上海的城隍庙。每月初一、十五和逢三逢八的日子都开放庙市,供百姓交易,仅中庭两庑就能容纳上万人。全国到京城来销售或购求货物的人都汇聚这里,离职或到京的官员也把任上搜刮的土特产拿到这里来变卖成现钱。真所谓“技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当时人甚至把相国寺叫作“破赃所”,大概是说要找名贵赃物就得上相国寺。连高丽使者也来凑热闹,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让大相国寺为他们入内设摊售物提供方便。

据《东京梦华录》回忆,每到集市日,一进大三门,就是飞禽猫犬市场。走过第二道三门,分别是日用百货区与果品脯腊区。大殿前专售文房四宝,大殿两侧廊下都被帽服首饰摊占领,连各寺庙尼姑也来这里推销自己的绣品。大殿后到资圣阁前,书画珍玩交易最吸引看客,其次就是土产香药区。卜卦算命的各路方士则在后廊下一排坐摊,这儿可是高人如林的去处。在大相国寺的集市上,趣谈异闻,真假雅俗,称得上是无奇不有。

名臣蔡襄在知泉州时曾严惩了贪赃枉法的晋江县令,将其废为平民。这个县令的同胞兄弟怀恨在心,趁着宋英宗即位,模仿蔡襄书法,伪造了一封蔡襄的奏疏,要求仁宗不立英宗为太子。然后,这位陷害者利用相国寺市场的传播效应,将这份奏疏刊版印刷拿到那里发卖。果然,英宗看到内侍买来的假奏疏,勃然大怒,蔡襄几乎遭到杀身之祸,幸亏宰相韩琦竭力营救,才渡过一劫。

沈括的堂侄沈辽可就没有那么幸运。有一次,他游东京,也许逢场作戏,为人在裙带上题了艳词。不料几经辗转,这条裙带流到了相国寺的摊位上,被宫中内侍买下来,让一个妃嫔拿去用了。宋神宗正励精图治,一见就不悦,得知沈辽在吴县做县令,就对察访两浙的监察御史说:“如此等人,岂可不治!”沈辽最终被这个御史找了个碴,“削籍为民”。可怜他哪里知道大相国寺的一次裙带买卖断送了他的仕途。

据《东轩笔录》,古文家穆修晚年曾自印柳宗元文集数百部,拿到相国寺去练摊,有几个读书人拿起书翻阅,他劈手就夺过来,闭着眼说:“你们谁能读完一篇而不读破句,我就白送你一部!”当然,他最终都没能卖出一部。而据《曲洧旧闻》,黄庭坚在相国寺买到宋祁《新唐书》稿本,回去以后揣摩其改动字句处,“自是文章日进”。

相国寺佛殿前出售的赵文秀笔与潘谷墨,大受书画家的青睐。苏东坡盛赞潘谷墨“精妙轶伦,堪为世珍”,在京时是那里的老主顾。他死后二十年,流放海南时的行书手迹也流回到相国寺的书画摊上,见到的人说其“类颜鲁公《祭侄文》,甚奇伟”。不过,欧阳修对大相国寺的笔却没有好感,认为“有表曾无实,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也许他买到的是冒牌货。

书画家米芾曾在这里买了一幅“破碎甚古”的《雪霁图》,碰上了熟人问他这是谁的手笔,回答说是王维的。同去的富弼之婿范大珪听后,就将这幅画先拿去把玩。次日也不归还,一问,说是送去装裱了。在场者代为不平,米芾笑着说:“都是老朋友了,就算送他罢。”米芾在这里还购得过花鸟画大家徐熙的真迹,或许他相信自己的淘宝眼光,也不太在乎一幅画。

金石学家赵明诚频频光顾资圣阁殿门前的书画古玩摊,与爱妻李清照选购一些碑帖。他当时还是太学生,有时囊中羞涩,典衣换钱再捧回自己的最爱,与清照“相对展玩咀嚼”,也是兴味盎然的。

崇宁年间(1102—1106),党祸再起,蔡京门客从相国寺买来一幅《蚁蝶图》,画面上双蝴蝶被挂在蛛网上,网下蚂蚁麇集,正在扛着蝴蝶掉下的翅翼。这幅画是别人送给黄庭坚的,山谷在其上题了一首诗,显然针对党祸有感而发:“胡蝶双飞得意,偶然毕命网罗。群蚁争收坠翼,策勋归去南柯。”蔡京见嘲讽他们在党祸中得势也不过南柯一梦,准备把黄庭坚贬放得更远。不过,不久就传来了黄庭坚的讣告。

在交易中,坑蒙拐骗也时有所见。黄庭坚亲眼看见有人在相国寺卖大葫芦种,开价不菲,为招徕过客,摊主还作秀般地背着一个特大葫芦作为实物广告。人们竞相购买,来春却大呼上当,结出来的葫芦仍是小不点儿。有一个叫李譓的侍从从相国寺市场上买到了蟾芝——一种长有灵芝的蟾蜍,作为祥瑞进献给宋徽宗。徽宗这次倒不昏愦,叫人拿一盆水,放入吉祥物。过了一天,两者解体,原来是用竹钉等搞在一起的。这位想歌功颂德的侍从也因欺罔而交付监管。


展开
目录

自序

读法谈

我读《水浒》(初版代序)

《水浒传》的读法与说法——读《宫崎市定说水浒》

《水浒传》的史地错误

《水浒传》再创作的历史定位

地名谈

梁山泊

沙门岛

御街

大相国寺

樊楼

市肆谈

早市

菜园子

阁子

酒望子

客店

打火

炊饼

豆腐

游艺谈

路歧人

勾栏瓦舍

太平歌

气毬

圆社

钱塘潮

器物谈

交椅

山轿

太平车

铁扇子

神算子

风俗谈

一枝花

缠足

刺青

火葬

纸马

规制谈

戒石

度牒

押字

刺字

叉手

人物谈

李师师

高俅

那些善终的梁山好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