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区域源远流长老区半壁江山
第一节 行政区域与建制沿革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
第三节 华侨之乡
第四节 革命老区
一、概况
二、革命老区名录
三、丰功伟绩历史贡献
第二章 农运风起云涌 早期建党领航
第一节 恩平农民运动兴起
一、成立长安农民协会
二、建立农民自卫军
三、攻打恩城
第二节 国民党当局镇压农民运动
第三节 党组织的建立
第三章 抗日烽火燎原同仇敌忾歼敌
第一节 抗战爆发前后恩平的政治形势
第二节 恩平地方党组织的重建
第三节 抗日团体的建立
第四节 抗日时期的统战工作
第五节 建立抗日武装组织
第六节 建立游击根据地
第七节 华侨与侨属情系抗日
一、投身抗日行列
二、在政治、经济上支持抗日
三、认购抗战救国公债券
第八节 抗击日军的战例
一、大槐顶伏击战
二、抗日自卫队抗击日军
三、坚守碉楼抗击日军
第九节 日军罪行罄竹难书
一、日军无恶不作
二、万安坟的悼念
三、日军在圣堂犯下的罪行
第四章 峥嵘岁月奋战恩州大地翻天
第一节 恩平地方党组织的调整与整肃
第二节 恩平县独立武工队成立
第三节 东征部队挺进恩平
第四节 恢复五团建制与武工队发展
第五节 开展反“三征”斗争
第六节 解放战争战例
一、朗底突围战
二、血战大坪村
三、镬盖山阻击战
四、鸡啼营战斗
第七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恩平县人民政府成立
二、动员群众参军参战
三、策动敌军起义
四、各级政权建立
第八节 支前工作
一、筹集物资与恩平县支前司令部成立
二、对三大战役的支前工作
第五童砥砺奋进追梦壮丽发展振兴
第一节 各时期的建设发展
一、国民经济恢复过渡时期的建设发展
二、“大跃进”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
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时期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建设
五、拔乱反正时期的建设发展
六、改革开放时期的建设发展
七、“三大经济”发展
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节 革命老区扶持与建设发展
一、革命老区全面实现“四通”告别“三难”
二、老区镇(村)的建设发展
第六章 英雄人物辈出 事迹可歌可泣
第一节 革命领导人物
第二节 革命英烈
第三节 航空救国英雄
第四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第七章 红色印记永存薪火相传弘扬
第一节 历史文献
一、中共广东省委给恩平特支的信
二、吴有恒《关于南路情况给中共广东区党委的报告》
三、吴有恒《给方方的工作报告》
四、《广东人民解放军广阳支队宣言》
五、吴有恒《南路东征队挺进粤中的斗争历程》
六、郑锦波《抗日战争初期恩平党组织的活动情况》
第二节 红色诗词、歌曲、歌谣、文学作品简介
一、红色诗词
二、红色歌曲
三、红色歌谣
四、红色文学作品简介
第三节 红色故事
一、抗战时期君堂妇女党支部的故事
二、“巾帼夫人村”的故事
三、武工队艰苦奋斗的故事
四、一副对联的故事
五、革命老战士关心老区建设的故事
六、革命前辈后裔参访恩平老区的故事
七、冯粢在粤中坚持武装斗争的故事
八、唐明照一门外交“三杰”的故事
九、吴有恒参加土改的故事
第四节 革命遗址、纪念设施
一、长安农会旧址
二、牛皮塘农会旧址
三、郑锦波故居(中共恩平县委旧址)
四、镬盖山六壮士战斗遗址
五、大槐顶伏击战遗址
六、小洛战斗遗址
七、吴有恒故居(恩平县人民政府旧址)
八、冯□故居
九、榻全光故居
十、唐明照故居
十一、“三老”纪念亭
十二、清湾革命老区纪念碑园
十三、恩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十四、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朗底纪念馆
十五、朗底革命烈士纪念碑
十六、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岑洞纪念馆
十七、黄飞烈士纪念亭
十八、冯桑革命业绩展览馆
附录
附录一 大事记
附录二 重大历史事件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大饥荒
二、土改时期的“松仔岭事件”
三、50年一遇特大洪灾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