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昆虫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1103372
  • 作      者:
    (法)让-亨利·法布尔(Jean-Henri Fabre)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100多年前法国作家法布尔写出了10卷本的《昆虫记》,这是一部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有着丰富美感和哲理的文学经典。100多年里,已经有数不清的各种译本。2016年,由果麦文化执行,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昆虫记》配备了书中所有物种的学名对照表,并精心绘制83幅写实插画,设计排版富有创意,这本渗透出版人的一份心血的《昆虫记》成为当代翻译作品中的佼佼者。
  --"大鹏自然好书奖"年度版本奖颁奖词

  这个版本的《昆虫记》译自法国德拉格拉夫出版社1923-1925年原版,译者为"科学松鼠会·小红猪翻译组"科普达人,并特约专业昆虫研究者严莹审读校订。"果壳网"Ent、《博物杂志》张辰亮诚意推荐。
  先前的译本大多翻译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网络还不够发达,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昆虫名称大都根据法语俗名直译,不够严谨。如第二十章的主角孔雀天蚕蛾,法语俗名直译为大孔雀蛾,或大孔雀蝶。如果用这个名称在网络上搜索,就只能找到《昆虫记》中译本相关的资料,查不到具体的物种信息,更找不到学术界对于这种昆虫的描述。再比如,文中描述理纹欧螈幼体的腮好像小小的红珊瑚,很多译本都译成"小蝾螈""小蛛螺",并将"腮"错译成"梭形尾巴",而如果运用正确的查找方式找到学名和图片资料,就不会发生这样的谬误。
  本书以严谨的图片资料为参照,精心绘制83幅写实插画,还原昆虫、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植物每个细节,科学与艺术兼得,万物有灵且美。
  内文采用70克瑞典进口轻型纸,拿在手中柔软轻盈。封面为日本进口炫彩环保纸,该纸是采用世界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的森林木浆和ECF木浆的一款全新理念环保纸张,同时也使用了针叶树木浆,深得自然野趣。


展开
作者简介

让-亨利·法布尔

Jean-Henri Fabre(1823年12月21日-1915年10月11日)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1907年完成《昆虫记》全十卷。这套书精确地记录了他进行的观察,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被世人誉为“昆虫界的荷马” “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达尔文盛赞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

 

译者

 

戚译引

科普翻译爱好者。曾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见习于《环球科学》杂志,“科学松鼠会·小红猪翻译组”成员,现在“果壳网”就职。


展开
内容介绍

  1879年,法国著名昆虫学家让-亨利·法布尔买下塞里尼昂镇附近乡村一块荒地,种上百里香和薰衣草,邀请心爱的虫子们到来。
  他向红牧蚁发问,为什么它们永远不会迷路?萤火虫这个提灯笼的家伙,到底靠什么来发光?
  在他眼中,圣甲虫的工具包就像一个神奇的科技博物馆,蜾蠃是技术高超的建筑师,而花金龟如同馋嘴的小孩,总会吃得瘫倒在又甜又黏的水果旁边酣睡。
  法布尔用了一生时间忠实记录着奇妙的昆虫世界,达尔文盛赞他是"无法效仿的观察家"。
  《昆虫记》原版共十卷,本书精选了一百二十多种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昆虫,愿这二十三篇观察笔记为您开启另一个世界的神秘之门。

展开
精彩书评

  ◆《昆虫记》的中译本多如牛毛,但堪称佳作的几乎没有。这个中译本首先做到了动植物的中文名正规科学,这才对得起法布尔昆虫学家的身份。其次,文字语句通顺优美,不辜负《昆虫记》文学巨著的地位。如果让我选一本好的中文版《昆虫记》,我就推荐这本。--《博物杂志》张辰亮
  ◆有许多人看过自然,有不少人看见过自然,但是几乎没有人像法布尔这样,亲身参与过自然。--"果壳网"Ent
  ◆昆虫是世界上种类zui多的动物,它们形态多变,富有魅力,让我们和法布尔一起保留孩童般的天真和好奇,满怀深情与希望地探索这些有趣的小生命吧。--科普作家三蝶纪
  ◆打开这本书的时候,di一次,我忘了这个世界。小虫子很忙,和人一样,有许多事,有一份生活。它们要过完自己的生活,很努力,可时常有意外发生--鸡一啄,蜘蛛网一动,一阵雨,都可能中断他们的生计;或仅仅是小学生放学蹦蹦跳跳,都有可能。虫子太小,不能抵抗外界万物的变动,倒霉的可能性就无限多。看蝉唱完歌,从树上掉下来,就为它庆幸,到底唱完了;秋天,蚂蚁把它抬走,一点一点……这就是我对昆虫世界zui不美丽的看法。你从微小进入,发觉越来越宽阔盛大。--顾城
  ◆法布尔的一生,可以说是为昆虫的一生。作为昆虫学家,他不仅研究昆虫,而且描写昆虫,他那卷帙浩繁的《昆虫记》不仅是科学著作,可以说,他透过昆虫世界所书写的,是关于生命的诗篇。--刘心武
  ◆他以人性观照虫性,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看《昆虫记》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周作人
  ◆法布尔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鲁迅
  ◆以专注的观察、深刻的洞察力和亲切的情感观察那些zui卑微的小生灵,并作出了伟大的发现。--法国总统雷蒙德·庞加莱
  ◆无法效仿的观察家。--达尔文
  ◆《昆虫记》不愧为"昆虫的史诗",法布尔不愧为"昆虫界的荷马"。--雨果
  ◆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像艺术家一样去观察,像诗人一样去感受和表达。--罗丹
  ◆法布尔那些极富天才的观察令我痴迷得毫无倦意,在一种持久不衰的期待中使愉悦感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就和痴迷于艺术杰作时的感觉一样。--罗曼·罗兰

展开
精彩书摘

即使将鸽子送到几百里外的地方,它也能回到自己的鸽棚;燕子在非洲越冬之后,能够远渡重洋回到家乡,找到自己的旧居。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它们是如何确定方向的呢?是依靠视觉吗?

达尔文这位大师承认,动物有一种人类不具备的,甚至根本无法想象的能力,它指引着鸽子、燕子、猫、石蜂还有其他动物回到自己的居所。至于这是不是感知磁场的能力,我对此不作定论,但能够为证明这种能力的存在做出一些贡献,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荒石园里丰富的实验品中,我首先要介绍著名的红牧蚁,又叫红悍蚁,它们像亚马孙人一样捕猎奴隶。它们不善于哺育后代,也不知道怎么寻找食物,就算食物就在眼前也不知道伸手去拿。所以,它们需要一些佣人来准备食物,操持家务。为了壮大自己的家族,红牧蚁会抢劫附近不同品种的蚂蚁,把蛹搬回自己的窝里。不久后,蛹羽化了,变成了勤快的佣人。

在六七月炎热的午后,我常常看到这些亚马孙人从营房出发,踏上征途。它们的队伍足有五六米长。如果一路上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它们便保持着整齐的队形继续前进。一旦发现前方似乎出现了一个蚁丘,领头的蚂蚁就停下来,聚成乱哄哄的一堆,后面的蚂蚁大步跟上,越聚越多。一些侦察兵前去打探情况,发现这是个假情报,于是蚁群重新排好队,继续往前走。这伙强盗大摇大摆地穿过花园,消失在草丛中,随后在远处重新出现,又钻进枯叶堆里。它们漫无目的地游荡,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黑毛蚁的巢。红牧蚁一哄而上,冲进放着蛹的育儿室,然后带着战利品跑出来。此时,在这个地下城堡的门口,一大群黑毛蚁赶来保卫它们的财产。战斗双方的力量实在太悬殊了,结果毫无悬念。红牧蚁轻松获胜,每一只都用大颚叼着一个蛹,满载而归。对于不了解亚马孙奴隶制习俗的读者来说,这个故事可能非常新奇;但很抱歉,我不打算继续说下去,否则就离这个关于昆虫回窝的主题太远了。

这伙强盗出征的距离时远时近,取决于附近黑蚂蚁窝的数量。有时候它们只要走十几步,有时候却要走上几十步,甚至更远。只有一次我看到它们走出了花园。这些亚马孙战士翻过四米多高的围墙,一直走到附近的麦田里。它们并不在乎要走哪条路。无论是裸露的地面、茂盛的草坪、成堆的枯叶,还是乱石堆、砖墙和杂草,它们都一视同仁,没有特别喜欢或不喜欢的道路。

然而,红牧蚁回窝的路却是十分确定的。出发的时候走哪条路,回来的时候就走哪条路,无论它多么曲折,多么坎坷。它们带着战利品,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那条路受到各种意外事件的影响,往往七拐八拐,十分复杂。但是,原来走过哪些地方,红牧蚁就一定要再次经过,这是一条雷打不动的纪律。即使带着猎物赶路更加辛劳,也更加危险,它们也要原路返回。

假设红牧蚁先前穿过了厚厚的枯叶堆。这条路十分凶险,它们每一刻都有可能失足坠落,然后不得不从洼地里爬上来,爬到摇摇晃晃的枯枝上。等走出这个错综复杂的迷宫,蚂蚁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然后,它们狩猎归来,带着沉重的战利品,还要再次穿过这个迷宫。如果要避免这番劳累,它们该怎么办呢?只要稍微拐个弯,就有一条平平整整的好路,离枯叶堆不到一步,但它们就是看不到。

有一天,我看到它们沿着池塘围栏的内侧走着,准备出去抢劫。刚好在前一天,我把池塘里养的两栖动物换成了金鱼。北风劲吹,从侧面朝着蚁队猛刮,把整整一排蚂蚁都吹到了水里。金鱼马上围过来,张开大嘴把落水者吞了下去。路途多舛,它们还没有翻过这天堑,就已经损失了一半的兵力。我以为它们回来的时候会走另一条路,免得再次经过这个鬼门关,然而它们没有这么做!这支队伍带着蚂蚁的蛹,又踏上了凶险的路途,于是金鱼得到了双份的天赐美餐:蚂蚁和它的猎物。红牧蚁宁愿再一次损失大批人马,也不肯换一条路线。

这些亚马孙人几乎每次出征都会选择不一样的路线,每条路都歪歪扭扭,十分复杂。很可能是因为这点,它们才不得不每次都原路返回,否则很难找到自己的家。如果不想迷路的话,它们就别无选择,因为它们只认得这条来时的路。当松异舟蛾的幼虫离开巢穴,到另一棵树、另一根树枝上寻找更美味的松针时,它们会一路走一路吐丝,然后沿着路上的丝回到窝里。这就是昆虫为了避免迷路采用的最简单的方法:用丝线标记路途。然而,相比松毛虫和它们幼稚的标记,石蜂和其他昆虫辨识方向的方法大不相同。





展开
目录

P001荒石园∣L’Harmas

你们探索死亡,而我探索生命。

 

P011圣甲虫∣Le Scarabée sacré

它们的工具包就像一个科技博物馆,各种挖掘工具一应俱全。

 

P029匕首三击∣Les trois coups de poignard

往哪里刺,怎么刺,掘土蜂将天性中的智慧、不败的秘密体现得淋漓尽致。

 

P035多毛长足泥蜂∣L’Ammophile hérissée

这个外科手术专家每一次出手,都精确得如同拿着尺子在丈量一般。

 

P044蜾蠃∣Les Eumènes

它知道如何将实用与美观合二为一,圆顶房子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家的杰作。

 

P056红牧蚁∣Les Fourmis rousses

无论道路多么曲折坎坷,它们总能满载食物回家,这是依靠嗅觉还是视觉的指引?

 

P071法国狼蛛∣La Tarentule à ventre noir

这是位大胆的猎人,它全靠自己的技艺谋生。

 

P088壁泥蜂∣Le Pélopée

在选择炉膛作为筑巢地点的时候,壁泥蜂考虑的不是自身的安逸,而是家族的兴旺。

 

P099天牛∣Le Capricorne

幼虫能够清楚地预见未来,冒着生命危险准备好逃生之路。

 

P109蝉出地洞∣La Cigale-la sortie du terrier

若虫通过这个气象观察站,了解外面的天气变化,以便迎接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P116蝉的羽化∣La Cigale-la transformatton

它就像体操运动员一样完成了高难度动作,卓越的平衡能力让人惊讶。

 

P124螳螂的情爱∣La Mante-les amours

在交配过程中就把配偶吃掉,这实在是任何一个凶残的人都没法想象的。

 

P129负葬甲∣Les Nécrophores-l’enterrement

这个入殓师平时动作僵硬迟缓,掘墓的时候却出奇麻利。

 

P141绿丛螽斯∣La Sauterelle verte

它是潜行在夜幕下的杀手,音乐的盛会之后便是杀戮。

 

P152蟋蟀的歌唱和交配∣Le Grillon-le chant-la pariade

求爱的歌声再次响起,中间夹杂着片刻的静默和低低的颤音。让我们看看你的乐器吧!

 

P164蝗虫的作用和发声器∣Les Acridiens-leur rôle-l’appareil sonore

它有一点虾的滋味,还带有烤螃蟹的香味。

 

P176大蝼步甲∣Le Scarite géant

它们能像火枪一样喷出灼热的气体,点燃捕食者的胡须。

 

P185欧洲榛实象∣Le Balanin des noisettes

准备了美味佳肴,把不速之客拒之门外,无忧无虑的隐士就在里面不断长大,长胖。

 

P195石蛾∣La Phrygane

这小虫总是带着一捆捆细小的草茎或者芦苇碎片,穿梭在死水中。

 

P209孔雀天蚕蛾∣Le Grand-Paon

棕红色天鹅绒外衣,白色的毛皮领带,翅膀中间的大眼睛如同彩色的虹膜,美貌非凡。

 

P224花金龟∣Les Cétoines

它吃得瘫倒在水果旁边,就像一个酣睡的馋小孩,嘴角还沾着面包屑和果酱。

 

P239地中海黄蝎的交配∣Le Scorpion languedocien-la pariade

这样的告白对于雌蝎来说可是意味着被撕裂的危险。

 

P247大萤火虫∣Le ver luisant

这个提灯笼的家伙,到底靠什么来发光?

 

P259译后记∣Postface

P265注释∣Annotations

P279学名翻译对照表∣Tableau comparatif des noms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